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管理课程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2019-06-14沈秋欢
沈秋欢
摘要: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知识学习的过程都应当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因此情境的生成或创设对学习者完成知识意义的有效构建具有关键作用,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或促成情境的创设。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主体经验的契合,公共管理丰富的知识信息有利于情境的生成或创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探索了公共管理课程的案例情境创设、理论情境创设、历史情境创设、时代热点情境创设四种情境创设策略。在课程评价上,应紧密结合情境创设和学习过程的具体环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多评价主体参与,对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整体、综合和系统化评价。
关键词:建构主义;公共管理;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C-0003-05
一、 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法与公共管理课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教育理论。当代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提出,并在美国心理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等学者的认知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非像逻辑实证主义所主张的那样是外部客观实在的反映或模拟,恰恰相反,知识是从人们的基本经验中创造出来的,是赋予经验中的规律或事物的理智的模式,目的是使经验中的材料具有意义和结构。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依靠教师将知识由外到内地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1]
以学习者为中心、情境、协作与对话、意义构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素。首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师生关系的颠覆性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提供者—接受者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合作与参与关系。作为合作者或参与者的教师,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氛围,帮助学习者主动顺利地推进知识意义的构建。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情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知识学习的过程都应当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因此,情境的生成或创设对学习者完成知识意义的有效构建具有关键作用,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或促成情境的创设。只有在成功生成了情境的条件下,特定的学习者才能较为顺利地与其他学习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其他学习者)推进合作,进行分工协作、对话交流、资源共享等团队活动,在自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对新旧知识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完成知识意义的重构。[2]
公共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上,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的特征,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在实践性和应用性上,公共管理特别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融合。从课程教学的角度看,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与建构主义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首先,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主体经验的高度契合。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但情境體验无疑是以学习者现有的主体经验为起点的。在公共管理教学上,其内容多是贴近个人生活的公共事务,如教育、医疗、卫生、房价等。这些内容本身并非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相反地,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的生活经历多少为他们累积了一些直接的“感性素材”,同时,在科技时代触手可及的新闻媒体报道更为便利、迅捷地为学习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间接素材。
其次,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情境的生成或创设。公共管理具有显著的跨学科性,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异常丰富庞大的专业知识信息库。公共管理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在世界视域中紧抓时代热点、焦点、难点和前沿问题,这些无疑为教学提供了一台充满时代气息、丰富多变,并且永远处于运行状态的“信息发动机”。与此同时,公共管理实践性、应用性的特征决定了案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作用。公共管理案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教学过程中能采用的素材与现实生活或者精心编织的案例几乎用之不竭,这为公共管理教学提供了又一大重要的知识信息源泉。这些异常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情境生成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共管理丰富的知识信息为情境创设、生成提供了稳固的资源来源,有利于教师遵循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更有利于促成学习意义构建的高效情境设计,保证了情境创设和生成的质量。
二、 公共管理课程的情境创设策略
(一)案例情境创设
案例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案例教学指的是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指引,经过精心编制创作的故事或基于真实的事件进行描述和适度再编排的故事和情境,通过学习者的讨论、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因其突出的写实性、生动性和典型性,已经成为广泛运用于公共管理教学领域的一种突破传统教学,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知识意义的内化构建与学习者个体的社会日常生活情境不可分离,学习的具体内容镶嵌于情境中,学习者借助于情境环境才能认识镶嵌其中的具体内容,这与案例教学的教学特点完全相符。案例是对真实情境的模拟和重现,它需要再现公共管理实践中涉及的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原则与原理、操作规程与方法、管理效果与效率等具体问题,依托公共组织人员的对话与行动描述,图表和数据呈现,必要的艺术手法展开和推进情节,这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技巧性的情境创设。
在案例情境的创设中,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功能,进行案例类型的甄选,进行必要的案例编制甚至案例创作以确保案例质量,引导并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主题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形成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教师应紧扣主题选取或创作高质量的案例。其次,在课堂学习中集中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案例情境呈现,学生自主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案例讨论分析,鼓励小组利用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现和总结小组讨论的观点和论据。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政府部门、食品生产者、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共治条件、共治机制形成等关键性问题。最后,要进行课后系统总结,由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出食品安全应如何推进多元共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归纳应从整体和框架层面进行一定的反馈,让学生在知识内化的同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总结归纳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