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岷花儿”的音乐形态及特点
2019-06-14杜春晖
杜春晖
摘要:“洮岷型”花儿主要在汉、藏两个名族中传唱,仅限于甘肃境内。它与“河煌型”花儿有着血缘关系,但又有自己的个性和外形。“洮岷型”花儿就其音乐个性而言,曲调淳朴单调,但是反映的生活面较多,更加注重叙事性和娱乐性,追求较为轻松和愉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洮岷型”花儿的曲令形态结合其内容特点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甘肃 “洮岷花儿” 音乐形态 特点与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0-0040-02
洮岷花儿是甘肃花儿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当地人将山歌与口头文学凝练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结合音乐与文学的艺术类型就被称作“花儿”,现已经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在艺术领域,洮岷花儿的表现形式较为特殊,必须在了解其基本艺术形态的基础上,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艺术表达。
一、旋律的基本特点形态及情感内容表达
在甘肃的地域环境下,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方言内容上有明显的不同。而这种语言上的差异,也导致民歌花儿在基本特征上表现出了典型的差异性。虽然在整体结构上,甘肃的花儿都是出自民间,但也正是这种源头上的差异,使现今的花儿形成了两种典型化的流派。甘肃的北方地区,以临潭县的莲花山为核心,通过“莲花山令”与花儿的结合,形成了莲花山花儿,又被当地人称作“两怜儿令”。在艺术形式上,这种花儿流派的结构设计较为工整,能够以规范化的节奏与平稳的旋律表达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1]。因此,这种流派的花儿大多应用在叙事表达中,适合对一些中长篇内容进行演绎。
而在南方地区的花儿流派,以岷县的二郎山为核心,将“轧刀令”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南派花儿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大多以自然舒缓的结构为核心,通过六声商调的应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南派也正是演化出洮岷花儿的艺术前身,在表现特点与形态内容上,以当地的方言作为基础。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采用按字发音的方式,直接将方言内容移植到演唱中,并通过假嗓子的高亢,凸显艺术形式中的情感内容。在演唱过程中,即便是男声,也会与女声的发音相同,使用突然发腔的方法,让高亢的声音表达情感,在热情如火、悠扬婉转的表演风格下,带来山风野火、撩人心怀的效果。
二、旋律的音乐特点与情感内容表达
洮岷花儿最早可以溯源到先秦的祭社活动。在农耕文化的背景环境下,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于土地的热爱,而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这种以崇敬土地為核心的文化祭祀行为就应运而生,表达了生者对于土地的热爱。从时令节气的时间角度分析,这种农耕祭祀大多发生在春季,也是农耕先民互诉爱意的情爱季节。年轻男女在参加祭社活动后,就会自然的结合在一起,这正是“花儿会”的前身。
正是由于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为花儿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也为其艺术的发展确定了方向。例如,在每年六月初一的莲花山花儿会上,白日依然会正常举办针对农耕的祭祀活动,而到了夜晚这一活动就会变为浪漫的场所,充斥着浓浓的爱恋之情。
而在社会生产方式逐渐发生转变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过“洪武大移民”与多次民族融合之后,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在明代,花儿的艺术形式逐渐成型,再利用方言进行演唱的方式,使其更加真实、贴近生活。花儿会也不再局限于对土地的祭祀,反而更加倾向与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在音乐形式上,由于受到了唐宋时期诗词演唱形式的影响。并在糅合元曲的同时,形成了特殊的表演形式。而在区域化的地域限制中,将这种方言作为表达的基础,也更能真切地表达出演唱者对于生活与生命的真挚热爱,通过地域特色文化,抒发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三、旋律的音乐形态、形象的重复递进与情感内容表达
洮岷花儿中,歌词根据音乐的形态,会在结构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并能整理出“单套”“双套”“散花儿”三种类型。在表现形式上,每一种结构都有独立的音乐特征,并在排列组合中,对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烘托,使其表现出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单套花儿中,一首有三句词,第一句作为比兴,第二句作为直陈内容,第三句是尾声与衬词。在每一个独立句中,有六个或七个字,并在七字句的基础上,将最后一句的字数确定为单数,以此保证语气的充分表达。例如,“镰刀割了青稞了,香港归还中国了,电视机里看过了”这句单套花儿中,不仅在每句的结尾都应用“了”,也在“青稞”“中国”“看过”的词句上形成了押韵,并由此递进式的完成了从比兴到尾声的内容表达。
双套花儿,每首的内容扩充到六句,仍然保留着每句七字的特征。在前两句的比兴中,在整个结构中加入了逻辑性较强的关联内容,形成了具体的句法与韵脚。在每首的内容中,如果句子的内容增加,扩展到八句以上,就变为了散花儿,也可被称作长花儿。在这一类的表现形式中,可以通过完整的单首词,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在其表现的风格上,与元曲较为相似,并能在内容中,对各种题材的文学内容进行表达,形成类似长诗的文学形式。
在传达情感内容的效果上,这种以句式形式表达情绪的方式较为特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句式较短的单套花儿,可以在每一首内容中,通过三句格式进行情感表达,且情感内容宣泄的较为密集紧凑[3]。而在双套花儿中,由于句子的增加,情感表达的周期就会被延长,展现出诗词一般的意境。但到了八句以上的散花儿,其表现形式就类似于长诗与散文,可对其句中的结构进行调整,并根据剧情的走向,适当的应用并对表演中的情绪进行控制,使其文学性与乐感内容结合的更加深入,让花儿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感染力。
四、旋律的音乐语汇与情感内容表达
洮岷花儿中,莲花山花儿是延续传承其特种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在语汇表达上,洮岷花儿大多是浅显易懂的语句,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触景生情的情境下,随口的按照曲调创作内容,并在淳朴、真挚的感情基调下,确定了洮岷花儿的艺术表达内容,展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構成洮岷花儿的语言,类似于俗语、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时而质朴、时而泼辣、时而细腻、时而诙谐,于嬉笑怒骂之间,包罗了人间生活的百态,展示着平凡却趣味横生的人生,并在深刻生活哲理的引导下,使其艺术中的情感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莲花山花儿中,有一句歌词“斧头剁了榆树了,想你想得糊涂了,再把生死不顾了,离开没有活路了”。在如此真切、直白的语言中表达了演唱者对于爱情的渴望。也间接在歌词中展示了西北人民的淳朴与直率,将人物内心炙热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又如,在“刀刀切了白菜了,好在她已开败了,嫩枝绿叶不在了,蜜蜂把她不爱了”中,采用刀劈金石般锐利的语言直接点明了故事的梗概与因果,却又在结尾处通过“蜜蜂”的隐喻,将故事中的人物隐去。在对喜新厌旧爱情观进行鞭辟入里批判的同时,也将这类人特征通过一种趣味性的内容表现出来,使得演唱者所塑造的人物更加饱满,也带有文学的娱乐性。
洮岷花儿的创作,大多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所创作的内容,有辛勤劳作时的自娱自乐,也有在感叹生活中的深刻思索。这也使得花儿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乡土气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高洁、儒雅风格。而为了使这种艺术形式更加朗朗上口,创作花儿的人民艺术家,还在其中加入了“啦”“哈”“嘛”“个”“吆”等语气助词,使得花儿的表现形式更具特色化。而这种词汇的应用也极为灵活,不仅可以作为补充语气,也能在创作过程中,作为连词衔接并延长演唱的时间。由此使得编唱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留创作的连续性与伸缩性,并在配合旋律起伏的同时,达到即兴抒情的表演效果。例如,在表演莲花山花儿的过程中,就需要在每一句的结尾处,加上一句“莲叶儿呀,两叶儿”通过这一衬词,表现作品的规整性。
五、结语
综上,洮岷花儿是地域艺术文化的代表,对其音乐形态与特征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北地区文化融合的发展进程,并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环境中,整理出核心的文化内容。而在本文的论述中,通过对基本形态特征、音乐走向特点、音乐形态描述、语汇方式分析的内容,能更加深入地找到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内容。为弘扬传统艺术形式,发展民族文化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永红,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基于124名歌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8,(03):1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