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东北民歌的艺术传承
2019-06-14张佳音万琳
张佳音 万琳
摘要: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根与魂,而东北民歌是东北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今,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国文化相互借鉴与融合,年轻人更加关注新颖的音乐形式,使东北民歌慢慢失去了一批最有活力的传承者,因此如何传承和发展东北民歌,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迫切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资料研究和实地考查等研究手段,深入分析东北民歌传承的现实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的可行性办法,希望能对其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东北民歌 大学生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187-02
东北地区是指行政区划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它东隔鸭绿江,南邻渤海与山东半岛,西接内蒙古大草原,北至大小兴安岭与俄罗斯为邻,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北地区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江河湖海遍布。东三省的汉族人大多是从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很多少数民族移居过来的,形成了东北地区较为复杂的人文格局。由于自然环境、人文坏境、历史环境等多种原因,造就了东北人民在这片黑土地上坚强爽朗的性格特点。
东北民歌是东北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地方特色歌曲,是东北人民情感内涵的高度凝练。东北民歌包括东北汉族小调以及萨满调、长调和山歌等等,它具备了多元化的风格特点,既有中原大地的细腻婉转,又有塞北地区的泼辣粗犷,有着“南浪北唱”的说法,东北民歌曲调质朴生动、歌词诙谐幽默,调式建立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基础上的,生活化的咬字吐字,乡土化的衬词,以及富有韵味的润腔,使东北民歌传唱度极高。被大家所熟知的民歌有《摇篮曲》《正对花》《月牙五更》《看秧歌》《新货郎》等等。
一、东北民歌的发展现状
从最近20-30年东北民歌的发展来看,不管从演唱形式还是创作手法,都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曾经唱遍大江南北最能表现东北人民豪爽的民歌,以及郭颂等老一辈的歌唱家改编的歌曲,都正逐渐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淡化,现如今只能成为了中老年人的回忆。影响其发展缓慢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首先,人文生态正在发生着改变,东北民歌大多在东北地区的乡镇中流传,传承的方式多为家族承袭或口传心授。在当今农村转入城镇的热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逐渐往城市迁移,留下的老一辈东北民歌持有者,很难找到教授的对象,东北民歌失去了最有活力的、年轻的传承人,很多经典的作品、以及演唱技法由于继承人的缺乏而成为绝唱。在传承活力减弱的同时,创新的发展也会减慢,这是导致东北民歌发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其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镇中“乡土的痕迹”越来越模糊,甚至被忽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渐抹去了当年的乡土风情,当民歌中所描述的环境与场景都发生着改变的时候,我们也就很難身临其境地感受歌中蕴含的含义了。与此同时,各国文化的多元融合,前沿文化与数字媒体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年轻人更喜欢接触流行音乐或新颖的音乐题材。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中,音乐课本里的民族民间歌曲屈指可数,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知甚少,更有部分学生对民间音乐主观上是排斥的,认为这样的艺术是“土”的,跟不上时代的。这种认知的匮乏,以及对传统艺术鉴赏能力的丧失,会使得整个社会离我们自己的民族瑰宝越来越远。
二、当代大学生传承东北民歌的现实意义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会议上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基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而形成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民族文化的瑰宝里吸取精华,把握时代脉搏,重视艺术传承,创新出具有民族特点的优秀作品,使我们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信。
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近几年,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缺失的问题,各地区以及各大高校都开始积极地开展关于民族文化的相关活动,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民歌大会》,中国音乐学院雷佳博士的《源远流长,寻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间歌曲音乐会》,沈阳音乐学院举办的《回味纯真 传承经典——东北民歌专场音乐会》等等,这些精彩的演出都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好评,也对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有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东北民歌的传承单凭几场音乐会和一些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支撑起发展的重任的,一直以来,由于传承者音乐知识的匮乏,使得东北民歌发展一度受到限制,当代青年人音乐审美的走向,以及高素质的民歌手和理论研究人员,才是东北民歌创新传承的有力保障。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大学生有着特殊的地域优势,他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孕育东北民歌的这片肥沃土壤,更好地了解东北民歌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在东北地区的高校发展中,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新颖的教学理念,规范的学生管理,在高校中学习的大学生们综合素质良好,文化素养高。通过规范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营造好的民歌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喜爱上这个传统艺术。
三、大学生传承东北民歌的具体实施
(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东北民歌音乐表演团体进校园活动,邀请能唱出原汁原味的东北民歌歌者进入校园,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欣赏到东北民歌的传统歌曲,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如:沈阳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东北民歌专场活动,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此次音乐会反响热烈,演员们的表演使在场的大学生们折服,感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演唱者大多由青年教师组成,为了还原纯正的东北风味,他们特意向东北民歌专家请教,还重新编配了歌曲的乐队伴奏,并在演出的妆容与服装道具上都还原了东北鲜明的地域色彩。这样的音乐活动不仅强化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同时将大家所遗忘的乡土情结挖掘了出来,引导大学生的审美层次往更高的目标去发展。
设立东北民歌大学生音乐社团,传统音乐进校园活动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受众面有限,剧场的座位有限,不能使大多数的师生都进入观看,所以要培养东北民歌“发烧友”,在学生中成立东北民歌音乐传承联谊会,并由社团设立“大学生民间音乐社助学金”,以及开展“东北文化节”“东北民歌手大赛”等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东北民间音乐文化,营造积极良好的音乐文化校园环境。
(二)开设研究与演唱课程
在高校的传统民间音乐课程上,一直以来都围绕着“民间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概论”等常识性的课程设置,这些课程更加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的讲解,缺乏让学生对音乐感受的直接体验。高校应该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开设“东北民歌音乐鉴赏”“东北音乐文化”等专题性的介绍与视听的理论课程。尤其在音乐学院里的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可以对东北民歌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老艺术家们的学艺史,研究东北民歌的发展源头及传承趋势,整理收集曲目等等。
开设东北民歌演唱演奏课程,使大学生们成为传统音乐的传承人,可以将东北民歌艺人请到课堂,在学生的课堂上学到原汁原味的民歌,定期举办民歌系列课程,讲解东北民歌的演唱手法、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也可以让高校教师先跟随民歌专家学习,再口传心授地教给学生们,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教师行业,他们就会把自己学到的民歌知識再运用到中小学的课堂上,让下一代从小就接触和欣赏东北民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传承,为家乡的音乐文化传承做贡献。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表演、创新、研究等体系化的音乐活动,使校园文化的丰富起来,并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保持可持续的平衡,促使大学生对本土音乐拥有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主动地吸取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价值,进而形成文化自觉。重视大学生传统音乐活动的建设,以及在课程的设置上的规范化,为东北民歌的传承注入新鲜的力量,也为了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今天,同时也是东北民歌传承保护向多元化的发展重要途经。
参考文献:
[1]陈雅先.校园文化生态与岭南传统音乐的高校传承[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
[2]周亮.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传承的趋势——以花儿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3,(01).
[3]梁燕.黝黝黑土地,深深关东情——浅谈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J].戏剧文学,2013,(06).
[4]陈吉风,刘卓.论东北民歌在东北地区高等艺术院校的传承[J].艺术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