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2019-06-14赵小杰

艺术评鉴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渗透德育

赵小杰

摘要:音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元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教育人的方式。音乐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在于音乐审美教育是教育人的重要手段,教育人的目标明确,音乐艺术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音乐教育是一种具有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相对较高,音乐教育更有利于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因此,将小学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是非常科学的。

关键词:德育   小学音乐   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126-02

音乐课堂应注重课堂内容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运用丰富多样的内容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开放式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渗透道德教育,结合舞蹈,创作绘画和表演。音乐教育和各种教育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开放和愉快的课程。音乐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音乐教学课堂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特定的课堂艺术氛围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一、音乐教育在德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进入它的世界,它是无形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捕获,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贝多芬说:“音乐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火焰”。中国哲学家荀子也说:“感人也深,化人也速”。这就是音乐艺术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必须具有审美功能的原始地位。音乐教育在情感文化,人格形成和适当美学建构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音乐通过美妙的声音,美丽的图像和情感产生共鸣,升华灵魂,这是其他的教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音乐教育应该教会学生捕捉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调、音色、曲样、和声等。在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法,使学生们提高理解,欣赏和创造音乐之美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主观感受中不仅能获得审美的体验,情感和精神也能得到升华。在审美教育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以此收获的音乐教育比任何教学都更加实用和自然。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将德育渗透于欣赏教学中

音乐教育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在美学教育的实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欣赏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例如,当阅读《动物狂欢节》(圣桑斯的一部重要乐曲)中的“天鹅”章节时,音乐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关于天鹅的传说:天鹅往往将歌声深埋心田,并不轻易展露。但当他们见证死亡时,便会放声高歌。在故事的最后,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就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怡然地游着,有时还会扑闪着翅膀……学生们已经被这种想象力牵引着,陶冶着性情。

(二)把音乐课生活化进行德育教育

音乐是源自生活的,是一种表达人们生活中的情绪方式。音乐教学应该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在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课本中,第五单元的孟郊的《游子吟》歌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背诵这首诗,但并不了解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教师必须确保学生理解该诗的创作的背景,使同学们明白诗人孟郊写下这首诗时的心理情感。让学生知道孟郊對待母亲的方式并让学生反省自己对待母亲的方式。由于孟郊常年作为一个游子在外颠沛流离,饱尝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越发能够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女那种诚挚和无私的情感,这才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游子吟》。孟郊通过这么多的人生经历,感知到了母爱的可贵,以这首《游子吟》歌颂母爱的伟大。以此鼓励学生向孟郊学习,珍视母爱。始终保持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落实音乐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三)音乐欣赏,陶冶性情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人类情感的感性艺术。在美的欣赏中理解音乐的真正意义,并提供精神享受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老师的指导获得一个健康的音乐体验,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例如,当学生在享受《渔舟唱晚》这首民族器乐时,让学生欣赏到乐曲的优雅、静谧、柔和。感受到我国古典乐器带来的艺术和美的体验。紧接着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所承载的情感,民族器乐合奏的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到音乐之美。最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力,用语言和作画来表达音乐中丰富的含义。使学生领略到我国古典音乐之美,在优美的音乐中获得不一样的爱国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歌唱表演中展现创新,激活学生灵动想象

各式各样的音乐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课堂表演创建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开放的课堂。在歌唱才艺的展示中,老师应乐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倡学生创新表演的方式,打造一个风格多样的充实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教授《茉莉花》这首歌的同时,开展令人兴奋和充满活力的表演活动,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排练节目,大胆创新,并以各种风格形式进行表演。在排练期间,老师定下“形式各异,突出个性”的基调,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别具一格的表演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积极合作。不断将新想法融入到排练过程中,并最终呈现独特而新颖的作品。例如,有些学生用歌曲排练了一个合唱,有些学生排练了歌剧表演,还有些学生编排了舞蹈表演。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了自身的特长,锻炼了自我的才能。

(五)德育在課外拓展活动中的渗透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课程,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教育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方面,课外活动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通过合唱团等团体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体合作,集体荣誉等多方面的人格品质。通过学雷锋促新风等活动发动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在为人们带来歌舞表演的同时,也积极鼓励他们进行义务劳动,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它不同于老师的口授笔传,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且这样的方式也激发了小孩子乐动的天性,是一种更易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

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道德教育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我们要利用好音乐的艺术魅力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以此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道德修养。

(六)密切音乐课堂和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

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家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教育不到位也会造成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中国家庭中,父母普遍缺少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而音乐却恰恰能够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纽带。将家庭作为教育的一个场所,不单单能够密切学生的家庭关系,还能够潜移默化的渗透道德教育。所谓家教,便是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所具备的巨大功效。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人生价值。

将音乐教学拓展到学生的家庭中去,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歌曲,欣赏乐曲。并创设舞台,让其共同演绎。如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自由的编排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并在诸如儿童节、国庆节的联欢会上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密切了与家庭的联系,还让学生更真切的领悟到母爱与父爱。道德教育便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结语

总之,道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积极渗透有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音乐教学通过诸如乐曲欣赏、歌唱表演、课外活动、家庭参与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但让学生在快乐中陶冶性情、增长见闻、提高审美。还在间接上提高了道德素养,锻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社会责任。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未来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贺庆玉.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5):162-163.

[2]冯文娟.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7,(24):174.

[3]于晨帆.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才智,2017,(34):11.

[4]刘冰.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05):140.

[5]刘爽.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J].当代家庭教育,2018,(04):160-163.

[6]李阳剑.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完善[J].新课程(小学),2019,(01):62.

[7]王立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12):64.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渗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