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演奏技法的丰富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2019-06-14吴珊珊

艺术评鉴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

吴珊珊

摘要:在古筝弹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往往会在其中融入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感情,同样一支曲目,卻有可能因为演奏者的不同而让人体会出别样的味道。音乐当中所表达的情感千变万化,如何在古筝演奏过程当中进行情感的丰富表达,就需要在技法与感情的投入上做到细致的分析,本文将据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古筝演奏   技法指点   情感表达   具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56-03

古筝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其所具备的良好艺术欣赏价值,在受到多方赞许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类型的演奏技法,有古籍记载的古筝的演奏技法总数多达18种。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常会用左手来调韵,右手来拨音,在各种弹奏技法的结合运用之下,当演奏者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之后,就能够为听众带来丰富多彩的听觉感受。

一、古筝技法与情感表达

(一)古筝技法

发展到现在,古筝的演奏技法应当从时代性划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首先,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古代古筝演奏技法的记载资料往往是不完整的,但是根据诸多的史书资料当中,我们依稀还是能够看出古筝整体的全貌[1]。在我国古代时期,古筝是很少被作为独奏乐器来进行演奏的,往往是在一部乐曲当中承担伴奏的角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古筝一直到唐朝才迎来了鼎盛时期,也因此在众多唐诗当中留下了足迹,光是在诗词歌赋当中就有18种古筝技法的记载,分别是掩、抑、抽、打、拨、遏、拍、按、捻、推以及弹等。古筝技法也是在唐朝时期传入到日本的,这在日本的《仁智要录》当中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唐朝时期是古筝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古筝名曲《春莺鸣》和《春杨柳》都是在当时出现的,一直到今天我们都还能听到这些名作。可以说,唐朝时期的古筝技法发展为后续前赴后继的古筝演奏学习者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基础。

其次,到了现代,古筝音乐则已经被分为了多个流派,这些流派之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具有强烈的地方风味,尤其在河南、广东、山东以及江西等省份的古筝音乐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古筝音乐演变到现代,也不再总是乐曲当中的伴奏,而是渐渐成为了主旋律部分的专用乐器,也能够在众多大型音乐演奏会当中独当一面。对于现代古筝演奏技法来说,更多的运用左右手来进行协作演奏,一般来说都是用左手来显韵,右手来弹节奏,同时也结合古代的古筝演奏技法来进行演奏,在地方特色民谣的基础上弹奏多种多样的地方音乐[2]。就像是在江西的代表古筝演奏技法当中,其主要以汉乐来作为基本的演奏体系,整体表现方式更多的倾向于古典形式,演奏过程当中多运用硬弦音阶和软弦音阶两个部分,音调上是比较简单的,节奏感的塑造则是通过多种技法来完成。现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具体内容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往往在了解其演奏技法的过程当中也能够领悟到地域的历史内容。

(二)情感表达

在作品当中进行情感表达,需要演奏者能够充分领会作品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使得音乐具备完整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其中不仅包含上下游动的音符曲调,同样也包含演奏者的故事与情感,在乐曲当中汇入情绪,同时配合忘我自然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则能够体现出更为生动的效果,而这种境界却不是每一位演奏者都能做到的。情感表达之于古筝演奏就是在声音变化当中注入想象力与语言的元素,将音乐当中的节拍、节奏、速度以及旋律等当成是音乐的表情。如何让古筝演奏优美动人扣人心弦就在于演奏者的功力,无论是在技法还是音乐语言上都需要做到尽善尽美,接下来将据此展开探讨。

首先,对于技法来说,古筝演奏当中所涉及到的技法多种多样,而对于乐曲的表现来说正确的技法要领则是其最基本的部分。传统上,在古筝演奏当中我们主要是运用右手来进行旋律的演奏,而左手则负责在外弦段起装饰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左手按弦,右手弹弦,传统技法当中左手讲究吟、揉、按、滑。到了现代,则是集各地曲乐之所长汇聚而成的技法要点,例如双手摇指与敲击琴弦等都是现代衍生而出的演奏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古筝乐曲的表现力。同时,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产物,如果在演奏当中不能够融入充分的情感就会使得整首乐曲枯燥无味,所以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演奏技法本身与情感表达相辅相成,在演奏过程当中应当针对这两者都引起充分的重视[3]。

其次,在音乐语言上的表达就像是演奏者通过音乐来说话一样,言语交谈可以传达喜怒哀乐,文字语言可以表现万千心事,那么同样音乐语言也能够为听众构造一个别样的情感世界[4]。而在古筝的音乐语言当中的表达方式通常有两种,分别是音乐语调和表情色彩,其中音乐语调作为古筝的物质基础而存在,而表情色彩才是古筝音乐的灵魂部分[5]。音乐语调本身受到表情色彩的支配,在演奏过程中显现出刚柔并济、浓淡流转的一面,如果一首乐曲演奏完毕却不能表现出其自身的感情与态度倾向,那么弹奏这首乐曲的人将是一个失败的演奏者[6]。所以在演奏上,需要演奏者能够针对自己的情绪做到流畅自如的体现,从而使得古筝的音乐语言能够在表情色彩与乐曲基调的融合下体现出音乐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当绘声绘色的音乐语言能够和谐地交融到一起,就能够将演奏者所期望描绘出的音乐形象展现于听众眼前了[7]。不论是调式、和声、音色还是调性都可以进行结合展现,从而表现出音乐语言当中悲情或是喜悦,激昂或是平缓都能够让听者一览无余。

二、实例分析

此处选取的是《临安遗恨》这首曲子作为实例,它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出来的一曲古筝协奏曲,其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历史悲剧作为背景,结合了古筝名曲《满江红》的曲调来进行变奏。整体乐曲风格磅礴大气游刃有余,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投入丰富的感情来进行演奏才能够显现出其中的韵味。众所周知,我们历史上的岳飞最终为奸臣秦桧所害,受极刑而死的悲惨命运,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刺骨诗句扣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临安遗恨》则通过层层递进的乐曲主体表达形式完整地表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和誓死保卫国家的壮志凌云,将悲壮宏大的气息以及急转直下的情绪直接体现在了乐曲节奏当中。

从演奏上来分析,《临安遗恨》主要分为7个段落,也就是引子、慢板、快板、柔板、中板、华彩、尾声这七个部分。其中出现了三次主题,第一次在引子结束之后,第二次在快板之后,第三次则在华彩之后,在整部乐曲当中也就是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这三次主题当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在第一次主题之前,引子运用的是强有力的扫弦和刮奏技法,然后才进入的主题。第一次主题本身是三次当中最为丰富的一个部分,该段所呈现出的优美状态以及朗朗上口的曲调都是为了能够引领听众进入到演奏者所描绘的世界当中。该段当中应用到的技法有滑音、颤音以及装饰音等,整体以刮奏与摇指技法为主。从情感表达上来看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既要保证左手颤音的到位,还要将上滑音与下滑音按到指定的音高的同时也不能影響到节奏上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情感上的表达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开头颤音的控制上,为了能够为后面的感情表达做好相应的铺垫,应当在颤音上适度自由发挥,使得情感表达更为充沛。之后到了2、3小节则应当注重装饰音技法上的运用,使得音乐节奏呈现出流动美感,在修饰的同时展现出乐曲当中的另外一番情绪。再到第4小节,就应当对摇指技法进行良好的应用,过程中注意音头要相对弱,逐渐在演奏的过程当中由弱转强,因为这段所要表现的实际上是主人公对于自己命运的娓娓道来,音头过强的话会给人一种比较突兀的感觉。

摇指技法的运用需要演奏者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古筝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悬腕小关节摇指,其所体现出的音色与表现力都是比较出色的,所以在古筝音乐当中的表现也较为广泛[8]。而刮奏技法在古筝音乐当中的应用则主要是为了帮助体现出乐曲当中所蕴含的愤懑与抑郁之情,也同样是古筝音乐当中必不可少的演奏的技法,基本上会分为左右手刮奏,运用左手小指小关节,在倍低音区与倍高音区之间进行拨弦,在拨弦过程中需要注重渲染气氛并且针对音色的颗粒性与饱满性做到良好控制。在第一次主题当中运用了颤音、上下滑音、摇指、装饰音以及刮奏这五个基本指法,其在小节与小节之间的频繁转换,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主人公的命运坎坷。岳飞对保家卫国踌躇满志,最终遭遇奸臣所害面临即将奔赴刑场的命运时,其心境该是何其悲壮,令人满腹伤感却无处抒发,在演奏过程中针对这些情感都需要做好处理,然后就到了我们的第二次主题。

第二次主题是在迅速而又紧凑的快板之后,当乐曲进入第二次主题之后,放慢了一定的速度,这主要是为了能够为听众预留出缓冲心情的时间,在悠扬动听的旋律当中却蕴含着若隐若现的忧伤,这就是英雄的悲剧性色彩在历史长河当中的一缕幽光。在第二次主题当中最为关键的额间奏技法是泛指与花指,因为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放慢一定的速度,从而在过程中表现出主人公的悲伤之情。一般来说,泛音会更多地出现在乐曲的结束部分,例如在《渔舟唱晚》当中的结束句就是以一个单独的泛高音结束的。而在此主题当中,则是完全为了进一步增加音乐的张力,从而实现将感情走向推至高潮的目的,泛音在其中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泛音的演奏技法主要运用的是左手小指或者左手中指在发音弦段二分之一出进行浮按,右手则在一旁负责弹弦,在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左手浮按上弦是就要像弹簧按下弹起一般迅速弹离,泛音演奏过程当中要求音质轻盈饱满并且不允许掺杂杂音。花指技法则是由刮奏演绎而来的,一般来说演奏者都会用右手进行刮奏,使得乐曲旋律不仅能够更加动听,还起到了划分节奏的良好作用,保证了演奏者对于主人公情感的表现。

第三次主题出现于全曲的高潮之后,其与前两次主题上的感情体现存在很大差别,整体韵律较为饱满沉稳,就好像主人公已经不再心存怨恨与悲伤,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英雄将生死看淡的宏伟气魄。或许这在常人的眼里也可以用另外一种词汇来形容,那就是对悲剧命运的释然。第三次主题的曲调哀伤婉转,平缓且变化较少,在指法上也只是主要采用了勾指、托指和抹指技巧,也是因为这样在平淡的演奏中想要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感情就更加考验演奏者的功力,往往越是平和就越难体现出变化。演奏者应当在第三次主题当中充分体现出岳飞的淡薄情怀以及人们对于英雄的缅怀与追思。

在乐曲尾声所用到的双摇和和弦,双摇可以在连续的多音摇指且力度渐渐加强的过程中将音乐推向一个高潮,最后再从有力的和弦且速度依次减慢的状态进行收尾。演奏时需要注重风格上的大气壮观以及隐隐透露出一种奋进激昂的情绪,点出临江遗恨当中的“遗恨”这个主题,什么是遗憾?遗憾就是未能完成的事业,岳飞面对着家国仇恨,心中有多少遗憾自然不必分说,在我们的眼里,那或许只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事件,或许我们也在内心对岳飞有着无限追思,但终究是无法触碰到当时的真实情况,所以乐曲当中的陈述还应当是平缓和客观。在第三次主题当中,需要比第一次主题与第二次主题有更加细腻的感情展现,即使只是最为简单的音符也要更多的将其中的复杂情感进行弯针的展现,从而保证第三次的主体情感旋律能够成为整部乐曲的点睛之笔,使得听众感受到意犹未尽且若有所思的情绪。这便是在演奏技法当中融入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让听众能够走入演奏者的内心世界。

三、结语

古筝演奏中所蕴含的情感是乐曲的灵魂所在,一场具有感染力的演奏不仅对于听众来说是极致的享受,对于演奏者来说,自己所弹奏的乐曲能够获得众人的赏识,这同样也是无上的荣耀。在古筝音乐的发展创新过程中,感情基调与演奏技法的交融变化是创作乐曲的源泉,作为演奏者我们应当运用独特的手法与技巧为听众带来更为多姿的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蒋伶莉.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科技,2016,(12):156-158.

[2]王小平.谈古筝“快四点”技法[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88-89.

[3]李庆丰.古筝八级乐曲《将军令》的演奏指南[J].乐器,2004,(12):48-50.

[4]何蕾.古筝演奏中的悲情表达[J].四川戏剧,2018,(05):178-181.

[5]马语燕.论古筝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的关系——以刘乐《袖梦》为例[J].北方音乐,2015,(19):163.

[6]胡海瑛.浅论古筝艺术的情感表达及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125-126.

[7]蒋莉.简论当代筝乐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及演奏技术的规范化——观2007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的点滴感想[J].中国音乐,2008,(03).

[8]高雁.论20世纪中、后期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
关于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探微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