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兴农“春之声”

2019-06-14杨刚

当代贵州 2019年11期
关键词:皂角菌棒木里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刚

织金县持之以恒调结构,产业革命成效凸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新增种植蔬菜46.9万亩、食用菌2.3万亩、牧草10.08万亩、水果4.1万亩、茶叶1.5万亩、中药材1万亩。

春耕时节,大地苏醒。

一条平缓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织金县后寨乡偏岩村。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大棚里,宋泽军正和工人们边采摘香菇边聊天。

“在基地工作已经两年了,今年大年初二就来上班,放心不下这些菌棒,菌棒一年换两次,要是中途有什么闪失,管理不好,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宋泽军告诉记者。

人勤春早奔富路

基地建成后,宋泽军就开始在这里务工,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

刚开始,宋泽军什么都不懂,只能做些零碎的杂活。他一直不甘心,想学一门技术。

慢慢地,宋泽军发现浇灌菌棒是件很有趣的事,便开始研究起来,积极参加乡里举办的培训会、外出观摩学习。一来二去,短短三个月时间,他摸索出一套浇灌方法,成为基地浇灌菌棒的“主力军”。

现在,只要提到浇灌菌棒的方法,宋泽军便滔滔不绝。

“都是国家政策好,为了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修通大路,引进产业,搞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以前这里是深山老林,出门不但吸一身灰,连个车都难得看到。现在,我不仅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宋泽军喜笑颜开。

今年春节,宋泽军没有闲着。白天,他要照管好基地里的菌棒;晚上,他就到乡亲们家里去“串门”,劝说那些过完年准备出门打工的年轻人留下来到基地上班。

“新的一年里,我要把我的浇灌技术都教给大家,让每个群众都学会一门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工作。2019年我要把村里没有经济收入的贫困户都带进基地务工,实现产业全覆盖,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都能过上好日子。”宋泽军满怀信心。

龙头企业带民富

清早,吃了碗汤圆,潘丰英匆忙赶到花卉基地上班。

位于织金县三甲街道木里村的织金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花卉展厅,百花争艳、花团锦簇,购花和赏花的人络绎不绝。潘丰英等10余名工人或栽花、或导购,忙得不亦乐乎。

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织金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占地300余亩,从事花卉培育、生产、经营业务。

“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入股分红、安置就业、带动创业等增收渠道,带动木里村上百户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织金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提供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挣钱。“在公司打工,技术活儿多,收入也不低,还能照顾家。”潘丰英说,2018年初被识别为贫困户,村委会安排其到花卉基地当搬运工,每月保底工资2000元、全勤奖100元,节假日加班发双倍工资,目前和她一起上班的同事都是木里村的村民。

实施产业扶贫,贫困户稳定增收。木里村40户贫困户从2017年起每户以2万元扶贫资金入股织金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3年为一轮的帮扶期内,企业按第一年5%、第二年6%、第三年7%的比例向贫困户进行利益分红。

“每年分红1000多元,足够补贴柴米油盐开支。”潘丰英对这笔非劳动性收入非常满意。

年初以来,木里村以开展脱贫攻坚“冬季充电”大讲习为契机,组织花卉基地技术员为村民培训兰花、盆景栽培技术。

“村民学到技术后,春天上山采挖野兰在家栽培,育成盆景搬到展厅集中销售,收入可观。”木里村党支部书记卓祥洪介绍,花木公司搭建创业平台,目前有50多名群众吃上了“花饭”。

木里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依靠织金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走出了一条“村企联姻、互利互惠”的致富路。

织金竹荪发展至今,已成为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量1000多吨、销售产值达5亿元、有数万农户参与的特色富民产业。上图为织金县茶店乡竹荪种植基地,下图为菌棚中的竹荪。(织金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小皂角通幸福

走进织金县板桥镇幸福村,一片皂角育苗基地呈现在眼前。

幸福村海拔较高,林深树密,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发展皂角育苗产业可以弥补老百姓农作物产量收入不足。

为此,幸福村积极引进企业,全力推进500余亩皂角育苗基地建设,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春回大地,幸福村进入繁忙时期,锄草、翻犁、开厢、挖沟、松土、施肥、播种,机器声、吆喝声、鸟鸣声混合在一起,都在春播的氛围中交相辉映,整个幸福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按照每人每天100元计算,全村群众每天可领取1万余元的劳务费用。为对基地进行规范管理,公司采取分块承包的原则,将基地分割成数块,承包给部分农户,让50余户群众成为固定产业工人,每户每月可领取2200元的工资。”幸福村皂角育苗基地负责人孙石熙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皂角育苗基地为幸福村提供了100余人的临时性就业岗位,解决了50余人的固定性就业,增加工资收入100余万元,其中参与就业的贫困户有40余户。

“这个项目真是太好了,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费,还能在基地务工,比外面打工方便多了。”姜远富今年60多岁,在基地参与育苗、锄草管护,一年收入达1万余元。

2018年底,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板桥镇还引进茶叶公司,在皂角育苗基地套种奶白茶,通过农业产业立体式发展,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孙石熙告诉记者:“目前,已流转土地200余亩,全部完成茶叶种植,发放土地流转费7万余元,群众务工工资发放近10万元。”

猜你喜欢

皂角菌棒木里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以沙为墨指尖画梦
皂角树下
木里藏族老乡玩起了网络直播带货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浅析陇西香菇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阿木里寻妻
木里,你好!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乌鸦与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