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陇西香菇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2019-09-28杨顺红李有来李志刚
杨顺红 李有来 李志刚
摘 要 随着陇西香菇不断发展,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同时给菇农和当地农技部门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香菇;菌棒;病害;防治
1 发菌期病害
1.1 绿霉
绿霉对于香菇的生长具有致命的威胁,而且随着生长时间段的不同,绿霉对香菇产生危害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由最初的白色逐渐演变到后期的绿色,情况严重时整个香菇培养基都会向黑绿色转变,并由中间颜色深,四周颜色较浅的情况直接变成整体都呈黑绿色,而且还会出现刺鼻的臭味。经过调查分析,这种病害的出现是由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导致的,再加上工作人员操作的不合理,对培养基地的管理不到位,导致香菇培养期间的温度、湿度都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加剧了病毒对香菇的侵害。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灭菌处理,确保培养料能够均匀预湿,从而达到均匀灭菌的效果(2)提高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能够及时进行无菌操作,做好接种工作,且在进行消毒环节时甲醛等酸性消毒剂,避免破坏环境属性。(3)做好监管工作,一旦发现菌袋面出现绿霉,要及时进行处理。
1.2 黄曲霉
黄曲霉的发生主要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者生長环境通风换气不好,高温,高湿造成的。加强通风换气,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喷洒克霉灵药物就可以防治。
1.3 链孢霉
与大多数霉菌一样,链孢霉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以及形状也大不相同。在外形上由最初的绒毛状演变成团状,而颜色也会由初期的白色或灰色发展成后期的粉红色、黄色。链孢霉主要在高温季节出现,以分生孢子传播为主要的危害性,而且其生命力顽强、繁衍速度快。一旦出现便会使得大范围内受到影响。防治香菇链孢霉,首先针对温度方面的把控,要尽量的避开高温季节,并且要求香菇发菌阶段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0℃,其次,要控制好发菌场所的湿度,将可能导致链孢霉出现的一系列因子进行预先处理。
1.4 细菌
细菌污染后培养料表现为水渍、湿斑、酸败、湿腐、黏液和腐烂等症状,闻之有酸臭味。培养基上嗜热细菌未被杀灭,接种后细菌快速繁殖,出现湿斑,菌浓或菌斑,菌丝无法生长。 在食用菌培养机质、地表水、土壤和空气中都有其芽孢和菌体存在。芽孢较耐高温,常因灭菌不彻底或灭菌温度不够或灭菌时间不足,接种后细菌再次生长的现象。发菌期菇房卫生条件差,菇房通气不良,湿度偏大时都会引发细菌的污染。
2 出菇期主要病虫害
2.1 绿霉
由于在脱完袋,出菇期管理不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出现绿霉,主要防治措施,减少洒水量,加大通风,将感染的菌棒进行石灰水擦拭。
2.2 青霉
青梅的生长同样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温度范围最低不低于20℃,最高不超过25℃,且为酸性环境下方便清美的生长繁殖。菌丝前期主要呈白色,随后逐渐的发展为青绿色或者蓝灰绿色。防治措施,(1)选择适当的培养场所,并做好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工作,降低危害出现的机率。(2)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的灭菌工作,及时进行接种。局部发生。(3)管理好培养基地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交叉喷洒多菌灵溶液等溶液,以防环境和空气受到杂菌的污染。(4)加强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青霉的出现,立即进行处理,可用40%甲醛溶液洗擦拭受害处。
2.3 黏菌
黏菌是引起夏季高温性食用菌畸形或腐烂的一种病害。香菇、毛木耳和茶树菇等品种常被黏菌侵染危害,发病初期在袋面上出现黏糊稀疏的网状菌丝,1-2天内蔓延成片;菌丝爬向菇体,将菇体包裹,严重的致菇体软腐死亡,病情较轻的致菇体畸形,并在菇体上产生黏菌的褐色子囊。 高温高湿的环境是黏菌快速繁殖的条件。当温度在20-35℃,菇房湿度85%以上,黏菌的生长繁殖速度急剧加快,造成大范围的侵害。 挖除病区培养料撒上石灰让其干燥,喷洒500倍高锰酸钾溶液,菇房适当增强光线强度,降低温湿度,保持通风状态也能抑制黏菌的生长。
2.4 菇蚊
以幼虫取食菌丝、钻蛀幼嫩菇体,形成孔洞和隧道、致菇体失水萎缩;菇蚊一般生长在中低温环境条件下,要想完成正真的生活周期仅仅在温度5-26℃内便可,活跃期为15-25℃之间,成虫产卵量100-250粒.秋季11-12月,温度10-22℃时,卵期5-7天;温度18-26℃,卵期3-5天,孵化期7-10天。幼虫4-5龄,幼虫期10-15天,以蛹越夏。 防治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将病斑挖除,同时把黑色木屑全部剔尽,完成清除工作后再将石灰水涂上,同时及时剔除下来的病斑木屑进行烧毁或深埋。
第一作者简介:杨顺红(1986.3),男,汉族,籍贯(甘肃省定西市),本科,助理农艺师,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