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

2019-06-12潘协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学材工学

潘协龙

摘 要:工学一体化,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学习理论与动手实践一体化,是二者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它是由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针对各相关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所提出的课程改革方案。本文立足于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就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学一体教学改革问题思考

当下,社会用人单位及相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日渐提高,教学改革的进行也由此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随着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不仅教材内容发生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焕然一新。在取得收效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近年来,我國经济飞快发展的同时,经济产业链也愈发成熟,产业结构不断更新升级。在此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提高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的趋势。高校的培养是向社会输入人才的最主要途径,由此,培养出与企业单位完美接轨的人才成为各大高校的工作重点。[1]

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到一起,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异。[2]

在教育过程中,院校不再仅仅靠书本理论来培养人才,给学生真正的实践操作也收效甚佳。这是实时的能力培养,学习课程就像在工作岗位上工作,教师也扮演了企业技术指导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才能让人才培养与企业单位更好地契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对“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

1.“工”与“学”的融合问题

这个问题的产生是教师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认识不够清晰彻底或者执行的不清晰彻底导致的。当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依旧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并没有突破习惯的教学思路,做到深入“工学一体化”的精髓。例如教师先教给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然后亲自示范,学生实践操作,并监督其完成,这也是一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是将“工学一体化”精髓歧化的做法。教师应该转变思维,不再扮演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老师形象,而是做学生的引领者,或者说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并将学生能力的开发代入这样的沟通合作之中。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是主体。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一定要依据典型的实际工作要求,以将实际工作状态与学习状态进行更好的转化。当然,与此同时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或缺的,它是个前提,是个保障,学生的实际操作依赖于此。只有良好地安排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于实际操作二者的连接与过渡,才能做到真正符合“工学一体化”精髓的“工”与“学”融合。

2.教学学材的开发问题

工学一体化教学侧重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拥有自己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相关联的学习活动与实践操作也将伴随其中。这样,传统的教学学材便不再适用,新的符合工学一体化要求的学材才是实际所需。

教学学材之于学生发挥着学习材料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一种来源,也实时地引导着学生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因此,它必须具是严谨的、专业的、适用的。在设计教学学材的过程中,教师或相关设计人员首先应将企业单位的要求与其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放在第一位,因为典型性、针对性是这种学材的本质要求。

其次,校内教育过程又与企业运转存在差异,所以切不可完全照搬企业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学材,这样教学学材将会大受局限。要适应企业需求,而非成为企业需求的附属品,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以理解一体化教学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学材设计进行良好

把控。

最后,开发出来的学材应具备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讲解,这是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然后做到实时的更新,如此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才能的养成与发展。

3.对专业理论学习的把握问题

专业理论的学习是学生重要的任务之一,但是过多过杂地要求学生去吸收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可取的。院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课与理论课全都是分开进行的,这不得不面临一个知识遗忘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学完了大量理论知识却没有立即的进行相关实践,等到操作的时候却遗忘了一小部分所学,倘若一些关键的要点在此遗忘之列,那么学生的实际操作出来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陷入僵局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这对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消磨。

因此,专业理论应与一体化教学的学习任务相结合,教师把握并筛选有用的专业理论进行教授,并引导学生用实践的形式表达

出来。

4.课程内容统一化问题

“工学一体化”要求我们要将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工作相统一,这其中包含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职业技能的统一、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检验统一、学习状态与工作状态的统一等。在课程展开时,将课程内容做到上述的统一才能保证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效果。

5.学生参与课程的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进行个人的学习,学生无法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分享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疑惑,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便不会像团队合作学习那样得到很好地发散。而一体化课程学习寻求改变,它强调团队合作学习,学生们通过团队之间的互相分享来实现相互学习,并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同进步。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觉性与清晰的目的,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建议相互提醒的方式来共同完成自己学习任务与实践操作任务。

6.教师参与课程的思考

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中,学生势必会得到相比以往更大的自由度,甚至完全自由,那么课程进行的流畅度是会受一定影响的。教师可以通过将课程内容紧凑化的方法来和平引导学生,避免时间的浪费,并把控课程的进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这是较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显著转变,教师们充当引领者,帮助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科学安排,合理分工,准确评价,这样作为教师才能真正促进这项课程改革的发展。

结语

“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是结合着当今社会实际情况且极具开拓创新精神的改革。院校作为改革的执行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做到切合改革的精神要义,达到课程改革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启文.对工学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J].职业,2013(4):42-44.

[2]周烨.对技工学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2(17):164-164.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学材工学
盐工学人
初中数学对学材进行再建构的策略分析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分析
基于“三学”理论下“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在汽修实训课的应用
眼视光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应用探索
浅议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