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2019-06-12马思懿胡玥宋雨晴罗艺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心理问题大学生

马思懿 胡玥 宋雨晴 罗艺雅

摘 要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由于传统观念和专业的划分,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只受到了小众群体的关注。为了及时了解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本文主要从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把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常见存在的问题提出并且提供相应的对策之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中国,应试教育带给所有学生的压力从出生后就开始存在着。每个人的不同的生活条件、学习任务、个人目标、社会期望都充斥他们。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超额的期望感、满足感、自豪感、新鲜感逐渐转变为超期的失望感、空虚感、自卑感、孤独感、依赖感,最后形成抑郁、失落、孤独的心理情绪。

在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一共有两极划分:第一种是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从小接受专业学习和训练,专业技能扎实,致力于考上名牌的艺术类大学;第二种是“曲线”模式,这类学生专业技能底子薄弱。然而,艺术生思维一直都较为活跃,富有特色的创造性,重视个人的表现,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又过于敏感、自尊心强、缺乏深度和理性的思考,从而普遍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三观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心理的现状问题

2.1抵触型

艺术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他们更注重或乐于接受专业课学习,而忽视甚至排斥公共基础课学习。在大学期间,除了本专业文化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外,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特别是CET4,这让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艺术生倍感压力。

2.2失落型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以优秀的专业课成绩考上了国内一流艺术高校,但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够最终只能选择去二类本科高校。这种真实的心理落差感导致学生入学后不能摆正心态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

2.3无忧型

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了安于享受、逃避挑战的性格,没有高考的紧迫感,大学枯燥单调的学习无法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在拥有稳定的经济保障的基础上,满足这一条件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造就了厌学的心理情绪。

2.4逃避型

艺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基础,而“曲线模式”的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底子薄弱,专业课也相差无几。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能如当初想象的实用,再加上越来越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与同学之间学习距离也越拉越大,最后逃避学习。

2.5事业型

“挣钱才是硬道理”这类现实社会观,让学生生活的重心逐渐由学习转向“事业”,他们普遍的认为“实践才是工作的重要保证”“ 现在经营‘事业是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准备”,长此以往学习兴趣消失殆尽。

2.6依赖型

网络依赖现象是在高校大学生中占较大的比例,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需求,电脑成为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互联网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媒介,无论是构思、设计、制图及后期图片处理、提交作业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技术支撑。为了满足专业需求,网络成为了艺术专业大学生心理中的一把“双刃剑”。

3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心理的解决对策

3.1建立高校心理健康分级中心

建立心理健康分级中心。它是指在高校按照大类划分,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群体给予便捷的、系统的解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分级中心由每一个学院的分管教学的书记作为中心的主任,由每个学院的辅导员作为执行协管员。通过收集每个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群体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信息搜集,成立学院为首的心理健康数据库,以学校各自媒體等媒介方式进行推广,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认识健康理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3.2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思想培训中心

建立心理健康思想培训中心。它是心理健康分级中心下面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针对数据库里的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思培。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需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心理健康思培可以提升艺术生自身专的修养,培养专业情意,增强自信心,真正的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同时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3.3建立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中心

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中心。它是心理健康分级中心下面的另一个部门,主要负责针对高级等级和特殊群体的学生,同时也负责初级中级的辅导工作,帮助学生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3.4建立高校心理健康关爱档案中心

最后,建立心理健康关爱档案中心,它主要的部门分为两个部门:第一是心理健康数据库;第二个是心理建立疑难问题数据库。主要是针对有家族遗产、特殊背景以及各种疑难问题的大学生,实际的帮助他们答疑释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消除贫困生的封闭自卑心理,提高失恋学生的情感耐挫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学生的消极焦虑心理,戒除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心理。

作者简介:马思懿(1999.01-),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本科,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图形创意课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程体系、MOOC平台课程设计;胡玥(2000.0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心理学;宋雨晴(1998.11-),女,汉族,辽宁铁岭人,本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法、心理学;罗艺雅(2000.04-),女,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法、心理学。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心理问题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