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乡村振兴梦 义播天涯惠三农
——记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寿光市退休干部朱振华

2019-06-12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寿光市寿光振华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心系乡村振兴,退休后,一直满怀激情地工作着,积极为菜农解决实际难题,自办“菜农热线”,电话接了11万余个,足迹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将自己的智慧无偿奉献给了全国农民大众,先后两次被评为“感动寿光年度人物”。他常说的话是:“在职位上有退休,但共产党员的义务和我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只要农民需要,就永远没有退休。” 他就是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寿光市农业局退休干部朱振华。

不掉线的“热线接听员”,义务服务全国菜农

他是一个心里充满了激情和责任的老人,本可以颐养天年时,却将退休当作了人生新的起跑线,并有了更多的承担:让农业技术更多更快地传播,让更多的农民露出幸福的笑脸。1999年,64岁的朱振华因为专业技术突出,从寿光市政府棉花办公室主任兼农技站站长岗位上退休了。在职时,作为一个老农业,朱振华先后从事过油菜、棉花、蔬菜等不同门类经济作物的技术研究和推广,积淀深厚,把脉精准,是农民心中的农业“百度”,为发展棉花和油菜籽生产、振兴寿光经济做了突出的贡献。退休后本可好好歇歇了,但仍有很多菜农、棉农找上门来向他咨询蔬菜、棉花等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为发挥技术优势,服务社会,2003年,他应邀担任了寿光日报《蔬菜周刊》的首席技术顾问,每期都发表技术指导文章,成了寿光乃至全省、全国各地菜农的贴心朋友,大家亲切地叫他“朱老师”。2007年,《北方蔬菜报》创刊后,已经72岁的朱振华又担任了首席技术顾问和首席特聘专家。为了为更多的菜农服务,他第一时间把自家电话与手机设置成了菜农咨询热线,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服务。热线一公开,每天家里电话铃声不断,他每天都要接15-20个电话,经常一个电话三四个人一起咨询,不论中午吃饭,还是深夜休息,都及时为菜农解决技术难题。老伴心疼他的身体,有时埋怨。朱振华就告诉她:“深夜的电话大多是新疆、宁夏等远方的农民打来的,因为时差才造成不便,但他们一定是在生产上遇到了在当地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样的电话一定要接。”

开通服务热线12年来,朱振华一天也没闲着,据粗略统计,已累计义务解答各类农技问题11万余个,接听人数约15万人次,被菜农亲切称为“绿色热线”“致富热线”,为此他用坏了6部手机!

最受欢迎的“网上蔬菜专家”,声名远播四面八方

老同志也要与时俱进。近年来,信息化技术让朱振华这个老农业迸发出了新能量。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2006年3月,他和其他6名退休技术人员依托寿光市农业信息中心在网上建立了“庄稼医院”,免费坐诊,每天2人,1人1室,义务进行蔬菜病虫害诊疗和栽培技术指导。为了搞好服务,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不懂网络操作就黏着年轻人教,不厌其烦地刻苦训练,很快就成了“网络通”。作为首席农艺师,他深受群众欢迎,在蔬菜生产旺季,每天要解答群众咨询上百次,在视频室一待就是半天,最多的时候,一天接诊150例。10多年来,每本50页,每页12条的咨询记录簿记了160多本,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为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问题10万多个,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市600多个村,并延伸到周边10余个县、市、区,辐射到全国的10多个省、30多个市县,被农民们形象地称为“科技眼”“神医网”。 因此也得到了广大咨询者的称赞,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和领导的表扬。

不掉队的“技术推广员”,足迹遍布村村镇镇

只要农民需要,他就随叫随到。多年来,朱振华一直热衷于农业技术推广,是全市农业“五下乡”活动的积极分子,只要农业局组织农业技术下乡活动,他都积极报名参加。他不顾年迈,和年轻人一道钻大棚、入田间,深入全市村镇巡回讲课和现场指导。活动大都安排在农忙时节,为了及时高效地把技术送到农业生产中,大部分是利用晚上时间讲课培训,有时第二天接着进大棚进行补充讲课和具体指导,但他从不“掉队”,最多时连续做了34场讲座。每到一村、一棚,都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10多年来,他义务授课近500场次,听课的人数多达12万人次。有一年,寿光市营里、羊口两镇的棉田遭受多年罕见的冰雹,受灾面积10万亩,其中6万亩被打成了光秆,棉农十分焦急。他从接到电话到达受灾棉田开始,连续三天没有回家,一直在田间、地头、村里,讲授救灾技术措施,作现场技术指导,及时提出了雹灾后四项管理技术措施:深耠地、撒尿素、治蚜虫、整枝丫,科学管理,当年棉花丰收,亩产500多斤,为棉农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

多年来,在寿光,只要发生农业自然灾害,朱振华总是冲在救灾第一线。去年8月,寿光遭受重大洪涝灾害,10万多个蔬菜大棚受灾。朱振华第一时间通过《北方蔬菜报》和寿光市菜农联合社向灾区菜农捐献了他最新编著的、价值10万元的《棚室建造及保护地蔬菜生产实用技术》2000多册,并报名担任了抗灾救灾蔬菜技术专家团首席顾问,不顾83岁高龄,冒着高温酷暑,在田间地头穿梭指导。有人劝他歇歇,他说:“眼下正是菜农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在家里怎么能坐得住!不到现场调研查看,怎么知道该怎么帮!”

除了在本市指导之外,退休后,他还坚持为农业农村部和蔬菜办主办、寿光市农业局承办的和国家科技部主办、寿光市科技局承办的全国和全省蔬菜科技培训班授课。并应邀到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山西等10多个省区和本省各县市授课共计500余次,听课学员达10万余人次。

学到老的“专业研究员”,多项实用技术开创先河

为了让技术更多更好地传播,朱振华非常注重研究、收集、总结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从油菜到棉花,再到蔬菜,在不同门类经济作物的种植管理上,他都一直不断地学习、深入地实践、大胆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研结合,积极撰写论文和专业技术文章,编写教材和技术书籍。书本上学不到的,他就下乡进大棚,到田间学,向农民学,把寿光农民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摸索出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及时写进书里,总结、推广。不会用电脑,他就手写好书稿后,交给女儿代为输入,打印出来后,他再一一校对。为促进我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发展,近20年间,他先后编写了19册全国棚室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教材,2本省、市(县)农广校试用的教科书,在《中国蔬菜》等国家级学术月刊上发表了13篇蔬菜专业技术文章。他自编和主编出版的书籍有10本,共计472万字,其中5本265万字的书是他退休后编著出版的。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寿光冬暖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大全》,是国内第一本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方面的全书,填补了我国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方面的空白。近年来,他还根据调查研究的实例和平时积累的经验,撰写论文和专业技术文章8篇,发表了一些独到见解,有些还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对于那些在棚室蔬菜生产上简单易学的操作技术,他总是在下乡现场指导时,及时传授给菜农,手把手地教导,尽可能地让农民早掌握、早受益。

很多人问朱振华,为什么退休了还这么卖力地工作?为什么80多岁了还自找累受?他朴实地一笑:“第一,我是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职位上有退休,在履行党员义务上,永无退休。第二,出于一种职业责任感。我所从事的事业是自己心爱而永不愿放弃的事业。第三,欣逢盛世,我非常感恩时代,感恩社会。现在我们国家的政策、发展的形势这么好,能够发挥余热,为菜农服务,为实现乡村振兴出点力,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高兴!‘夕阳无限好,仍是奉献时’,只要农民群众需要我的技术,我愿意活一天,干一天,服务奉献到永远!”

猜你喜欢

寿光市寿光振华
PDCPD材料在商用车上的应用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及其附近菜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2-04-27)
全国37家涉农媒体总编辑齐聚寿光 探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寿光模式”
谢寿光:中国版芝加哥手册之梦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行情
寿光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调查与思考
乡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