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瑷珲古城 凤凰涅

2019-06-12蒋南京

黑龙江史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黑河流域黑龙江

赵 颖 蒋南京

瑷珲,亦作“艾浒”“爱呼”“艾虎”“艾呼”“艾浑”“瑷瑚”“爱珲”,皆为满语(一说达斡尔语,意为“可畏”)的不同汉语音译,本意为“母貂”(aihui),取名于瑷珲河。清代瑷珲古城,汉语称“黑龙江城”,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sahaliyan wula hoton)。瑷珲因防御沙俄的不断入侵,实施“筑城永戍”战略而建而兴,有“北疆锁钥,龙江明珠”的美誉。

一、瑷珲的历史沿革

据考古证明,瑷珲镇早在1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在区域划分上,先秦时期瑷珲镇域属东胡所辖。汉朝属乌恒,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鲜卑族居地。唐朝时期,为室韦族居地,室韦都督府所辖。辽代归属西北路招讨司,金代归属蒲与路。元朝时期,瑷珲镇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元朝政府为了沟通内地与边疆的联系设立了许多“站赤”,其中失宝赤万户府,即为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政治中心,有学者考证该城位于历史上的江东六十四屯区域(今属俄罗斯阿穆尔州)。明代在黑龙江流域建立奴尔干都,广设卫、所、寨、地面,其中的忽黑平寨、黑龙江地面即设在瑷珲境域内。

清代黑龙江流域地域辽阔,范围包括东北的大部地区,“东连日、韩,北连俄罗斯,边防尤要”。[1]黑龙江流域无论在军事战略地位上,还是在民族情感上,在清朝统治者的心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清初,因路途遥远和粮饷难以供应,大部分兵力都用于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和农民军余部,清政府没有精力和兵力在黑龙江流域建立有效的军政统治机构和八旗驻防。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后,军事战略部署转向维护边疆稳定,希翼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保证清朝的长治久安。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为防止沙俄向黑龙江流域北部的扩张和铲除噶尔丹,开始对黑龙江流域进行积极的军事布防,下令在黑龙江流域永设驻防,并在忽黑平寨修筑黑龙江城,史称“旧瑷珲城”,设立将军衙门,同时设立左右翼副都统。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将军驻地迁至江右岸新筑的黑龙江城,即今瑷珲镇境域,史称黑龙江新城,即瑷珲新城(现今的瑷珲古城)。

清朝统治者在黑龙江流域“分设八旗驻防官兵,以将军、副都统为董辖”[2],黑龙江将军与副都统一起承担保卫中国北疆的任务,带动了区域间的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往来。对维护边疆的稳定,推动黑龙江流域民族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区域建制沿革的确立,教育、文化、汉民的安置,旗地管理,土地开垦和流民的安置、水路交通、城镇化的建设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将军的主要职能是均齐政刑,修举武备,绥徕部族,防戍边垂,其设立标志着清代东北地区将军统领下的八旗驻防制的确立。在黑龙江至专林乌喇设置驿站,及时传达军事情报,修筑水陆运输线,以补给黑龙江流域驻军的军需粮饷,并于土地肥沃之地筑城屯垦。康熙年间一系列的军事部署,为赢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和维护清朝国土完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载“为对付噶尔丹叛乱造成的局势,(康熙) 二十九年(1690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已经移驻墨尔根,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正式获准移驻,瑷珲则留副都统驻守”。后随着清政府的衰落,沙皇俄国加快了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步伐,《瑷珲条约》(1858 年)和《北京条约》(1860 年)签订后,清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有效统治面积大为缩小。满政府先后在地近黑龙江流域西部和北部地区,建立布特哈副都统衙门、呼兰副都统衙门、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珲春副都统衙门,以缓和清末黑龙江流域紧张的军事局势。但因清政府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形态、落后的军事战斗力和腐朽的统治阶级,无法挽救清朝的统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于黑龙江建立行省。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1909 年6 月2日),裁撤黑龙江(瑷珲)副都统,添设瑷珲兵备道加参领衔,驻瑷珲;置黑河府知府,驻大黑河屯,设瑷珲直隶厅同知,驻瑷珲。1912 年7月1 日,瑷珲兵备道改为黑河道,移驻黑河(现爱辉区)。1929 年,国民政府决定将地方行政设置由省、道、县三级制改为省、县两级建制。是年2 月15 日,裁撤黑河道,改设黑河市政筹备处,归黑龙江省公署管辖。1933 年初,日本侵略者占领黑河和瑷珲,设立伪瑷珲县公署;是年9 月,伪瑷珲县公署迁至黑河。1945年8 月9 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解放黑河及瑷珲。抗战胜利后。瑷珲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黑河地区建立民主政权较早地区之一。1956 年改乡,1983 年改名瑷珲镇。2015 年3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将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政区名称用字恢复为瑷珲。

二、瑷珲的早期贸易

瑷珲古城,内环崇岭,外襟大江,为当时黑龙江沿岸最大的城镇,分内、外两城,“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庹,门四。西南北三面植木为廓,南一门,西、北各二门,东南临江,周围十里。”[3]贯穿外城的南北大街是瑷珲新城的商业区。对于这条大街,俄国人马克在《黑龙江游记》中有过生动的描述。他说:“我们走出要塞大门后,一条相当长而又宽阔的大街立刻展现在眼前,这条街与河岸平行延伸着,大街两旁有许多小巷和另外一些街道,几乎每栋房子临街的一面都是店铺,每个店铺都写有花花绿绿的汉文和满文招牌,而在木杆上还飘扬着用纸剪成的各种各样的图形,三角旗和龙,所有这些,都使市街显得十分奇特。”

自1858 年沙俄侵占我国黑龙江以北大片土地,强建布拉格维申斯克市(中文名称“海兰泡”)并于同年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后,瑷珲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就开展免税定点互市贸易,主要是以货易货、互通有无、满足边民的需要。双方遵守“边界区百里不纳税”的原则,定点互市贸易,“约定暂且每隔八天轮流在海兰泡与瑷珲组织一起集市,为期七天”。后因俄方无货到我岸贸易,只能我方到布拉戈维申斯克“日以过江贸易”。

清同治年间,俄方欲将我方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场所建板房之处收缴地租,我方过江将板房全行拆毁,市场解散,边境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双方继续遵守“边界百里不纳税”,但开始利用货币进行交换,可以随便往来对岸百里之内自由贸易,也可在各自对岸建立商店,同时进行劳务输出、开办企业等经贸活动,具有口岸贸易性质。

1900 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入侵我国京津一带,并以保护中东路为名入侵我国东北,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继之火烧黑河、瑷珲,中俄边境贸易中断。直至1907年,在“庚子俄难”中逃难于外地的黑河、瑷珲人民陆续返回故土,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间的边境贸易得以恢复。1905 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确定瑷珲为通商口岸。1909年,清政府于瑷珲设立海关(当时称之为“哈尔滨海关瑷珲分关)”,征收出入边界百里之外的商品税。瑷珲海关设立后,瑷珲、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为国际通商口岸,两岸贸易成为口岸关税贸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俄国的国内革命战争导致俄岸经济困难,物资、商品奇缺,对我岸经济依赖程度增大,两岸边境贸易发展。1922 年,俄远东共和国归并苏联,因苏联施行计划经济,加之对边境封锁,禁止中苏两国人民自由往来,由此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间的边境贸易由盛转衰。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全境,受日苏之间的敌对状态影响,两岸之间贸易无法继续,1932 年9 月26日,瑷珲海关(驻黑河)闭关,边境贸易停止。此时期,边境贸易的开展繁荣了两岸经济,客观上对黑河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瑷珲的重要历史地位

瑷珲自建城之日起,便成为抗击沙俄侵略的前沿阵地,成为守护祖国北大门的边疆重镇。在1685—1686 年的雅克萨战争和1689 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过程中,瑷珲是清朝重要的后方基地,中俄边境维持了近170 年的和平。瑷珲古城是清康熙年间黑龙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是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的驻地,是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地,是黑龙江畔的历史名镇。

瑷珲古城在近百余年间,命运多舛,惨遭浩劫。1900 年7 月17 日,俄军连续5 天在海兰泡屠杀华人,又将在黑龙江江东世代生活的六十四屯中国村民赶到黑龙江江中,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8 月4 日,沙俄侵略者武力攻占了瑷珲城,并将古城付之一炬,整个古城变为废墟,史称“庚子俄难”。面对沙俄当局的残酷暴行,瑷珲军民进行了惨烈而顽强的抵抗。同年8 月,瑷珲军民在卡伦山、瑷珲、匡安岭、大岭等地对来犯者英勇还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收复了失陷的瑷珲。“当庚子出离时,男妇老少计四万八千余口,殉忠国事,奔亡沿途,瘟疫异土,饿毙沟壑,归复生齿综计不足三万矣。”[4]后经当时的瑷珲副都统姚福升组织重建后,使古城瑷珲又巍然屹立在祖国北疆。

瑷珲古城人杰地灵,英才汇集。清朝自道光以来协领以上官至将军、都统的瑷珲籍官员有51 人,而瑷珲籍的将军就有布尔沙、德宁阿(后改称“德英阿”)、富明阿、富勒珲、善庆、克蒙额、托克湍、绰哈布、寿山9 人,瑷珲籍在外地担任佐领的官员有275 人。瑷珲不仅涌现出抗俄英雄萨布素、凤翔、崇玉、庆祺、恒玉、瑞昌及抗日英雄永山等英雄人物;还涌现出李金镛、姚福升、勾纪修、张寿 、谢泰钧、孙蓉图、徐希廉等名宦人物;被遣戍、宦游、流寓瑷珲的客籍名人,如著名流人蔡毓英和杨 及随侍杨锡履、杨锡恒二子等;少数民族诗人敖昌兴,爱国诗人边瑾等;力呈“万民摺”《索还江东六十四屯呈文》的省议员陈连悦;瑷珲籍的著名社会活动家郭霁云、国民党高官“黑河布衣”郭德权、抗日联军烈士陈庆山等;荣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伟大卫国战争英勇劳动奖章的周芳等近现代著名人物。他们曾在瑷珲这片土地和神州大地上书写出了无数壮美诗篇。

瑷珲古城历史悠久,文物胜迹众多。2001年6 月25 日,瑷珲新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瑷珲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 年,镇政府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瑷珲海关遗址进行修缮,并建立了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2014年,瑷珲海关遗址被公布为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瑷珲镇,相继建立了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陈列馆——瑷珲历史陈列馆;国内第一座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为主题的知青博物馆;见证了20 世纪初期中俄贸易发展历程的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以展示抗俄英雄为题材,以教育世人为己任的民办博物馆——瑷珲卫国英雄园。

瑷珲古城特色民俗风情集聚。“上元节”是瑷珲区域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各族人民的重大节庆,从清初至今已有300 余年历史。清朝诗人杨锡恒在《艾河元夕竹枝词》记载了“上元节”的热闹场面,“绝塞寒云冻不开,全凭人来唤春回。儿童踏臂欢呼处,争看灯官上任来。赫赫前驱清道旗,青红皂肃两边随。朱标告示两边挂,新署头街灯政司。倾城鼎沸闹秧歌,红粉新妆细马驮。不信使君真有妇,罗敷过处看人多。”瑷珲镇从2013 年开始恢复瑷珲上元节活动,通过挖掘立灯官、布阵容、闹秧歌、滚冰卖病、抹花迷子等传统文化娱乐项目,吸引黑河市民及周边游客参与、欢度元宵佳节。2013 年7 月11 日,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确定瑷珲上元节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峥嵘岁月,古城瑷珲承载厚重历史。漫步在瑷珲镇的乡间小路,青砖素瓦无声诉说着那段辉煌与屈辱的历史,如同穿越在历史的记忆长廊里。瑷珲历史陈列馆前的魁星阁,躲过了“庚子俄难”的浩劫,却被二战的炮火毁于一旦。唯有见证松巍然屹立,见证着瑷珲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北疆大地,日新月异,瑷珲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世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瑷珲人民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守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弘扬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凝聚力量,砥砺前行。凤凰涅 ,崭新的瑷珲在腾飞!

猜你喜欢

黑河流域黑龙江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区域联动护流域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羡慕等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铅笔长高了
滇池流域居民生态文化参与的知、行、信研究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