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增强县级年鉴的实用性

2019-06-12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桐乡篇目年鉴

俞富江

年鉴作为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特别是2006 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后,我国年鉴事业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年鉴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 年,我国拥有各类年鉴一万种左右,已形成“广覆盖、多品种”的繁荣局面。但是,从总体上看,县级年鉴在编纂质量、出版时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实用性问题日益突显,需要县级年鉴编纂部门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一、年鉴实用性的涵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年鉴起源于历书,本是个“舶来品”,进入我国的历史不算长。在国外,年鉴就是一种年度实用性手册,是一个荟萃、传播相关知识信息的平台并不属于“官书”。在我国年鉴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官书,致使年鉴的社会作用一直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只有回归年鉴的实用性、大众性,才会深受读者的欢迎,才能显示它应有的价值。

(一)年鉴实用性的内涵及意义

年鉴和志书一样拥有“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作用。在年鉴编纂中,突出为大众服务定位,可以更好地发挥年鉴“资政、存史、教化”功用。首先,年鉴具有“鉴往知来”的独特作用,它客观、准确、有效地记载了某年社会领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年鉴编纂人员要增强为大众服务的意识,详细记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精神文明以及民生的热点等内容,可以为政府各部门未来的发展规划、工作重心提供借鉴,对减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起到重要作用。其次,年鉴作为逐年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经逐年积累后,就构成了一个地域发展的历史。同样,在年鉴编纂的内容中,能够较多记载一个地域人民群众从事生活生产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多年累积下,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形成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发展轨迹,将人民群众的发展变化保存于历史的长河中。最后,年鉴包括的内容种类繁多,汇集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大量的文字、数字和图片,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宣传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年鉴作为一面镜子,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地情,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家乡的热情。

1.年鉴的“资政”作用。年鉴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为领导机关决策科学化提供咨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办事效率和效益,迫切要求领导机关决策科学化,这就必须有翔实而准确的信息做基础。年鉴就是提供这种信息的工具。由于年鉴全面地、系统地、逐年地分类记述一个地方、一个领域或一个部门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变化、新经验和新问题,能够为各级领导制订发展战略和宏观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起到“顾问”“参谋”的作用。许多年鉴的综述、调查报告、专文和专题情况不仅内容全面、系统,且查找方便,能够对领导机关和业务部门进行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2.年鉴的“存史”作用。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作为信息载体,具有供人们查阅资料以及信息传播功能,同时,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还具有较强的存史功能。地方年鉴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记录,也就是对地方历史发展过程的记录。年鉴不仅记录一个地区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也包括风俗、方言、文物、古迹、特产、水利、交通、军事、人物等。年鉴保存的是地方史料,具有文献保存功能,被国内外的高层次研究或教学机构以及研究型图书馆广泛收藏。在年鉴编纂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年鉴为现实服务和存史的关系,不能把存史价值和为现实服务对立起来。纯粹为了积累资料或提高年鉴的存史而编年鉴的想法和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同样,过多地关注年鉴为现实服务,而对年鉴的存史没有认识或认识不清,也是不正确。从一定意义上看,“年鉴的历史性总是寓于现实之中,它只有真实地记录现实,才能深刻地反映历史。”年鉴越是为现实服务得好,越是发挥其有力的咨询、参考、借鉴价值作用,其存史价值也就越高。

3.年鉴的“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年鉴记载着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也是干部、群众、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爱国先爱乡,乡土化教育最能为人们所接受,而从年鉴看变化则是必不可少的资料。实践证明,年鉴在教化人心、巩固信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由此看出,年鉴的“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二)年鉴实用性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年鉴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年鉴质量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已涌现出不少优质年鉴,但也不可否认,年鉴的内容质量与时代的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读者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表现在年鉴框架设计上,还普遍存在着年鉴框架结构不合理、篇目设置不全面、框架结构不完整,表格、图片数量偏少,影响着年鉴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1.框架结构缺乏创新思维。年鉴逐年编纂连续出版,每卷年鉴要根据年度实际情况对框架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然而,一些县级年鉴框架陈旧老套,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从篇目到分目连续几年都没有变化,每年下发的年鉴组稿方案甚至仅仅是上一年的组稿方案改动了卷号和日期而已,这样导致组稿方案形同虚设,使得年鉴的个性和质量大打折扣。年鉴框架设计应当与时俱进,在继承上卷年鉴篇目的基础上,根据年度变化的实际情况要有所创新。年鉴篇目不创新,一个地方年度特色就难以体现,有效的信息就无法提供给广大读者。

2.篇目设计不够全面。年鉴内容的全面性在外在形式体现在年鉴框架设计的全面性上,篇目设计的全面性要求全面反映年度内本行政区域基本情况的体现。一般而言,年鉴的总体内容由综述、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检索等部分构成。如某县级年鉴的篇目分设特载、大事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法治、军警、经济管理与监督、农林水利、工业、城建环保、交通、信息产业、商贸、旅游业、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广电、社会事务、乡镇、人物、荣誉录、附录等篇目,基本涵盖年度内本行政区域基本情况,但从篇目设计上看,该年鉴综述部分篇目设计不全,综述是对上年全面情况或某些局部情况的综合性介绍,如年鉴中的“概况”“概述”“专文”“特载”“大事记”等内容。该年鉴综述部分仅有特载、大事记篇目,缺少从总体上反映全面情况的概述篇目。此外,辅助资料部分仅仅设有附录篇目,缺乏必要的统计资料篇目。

3.不同篇目下分目设计不全。年鉴的框架层次一般设篇目、分目、条目3 个层次,篇目下的分目设置应反映篇目涵盖的全部内容。如某县级市综合年鉴“市委”篇目下设文秘咨询、重要文件目录、组织工作、老干部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政策研究、信访、党校工作、党史工作、机关党委工作等分目。该篇目若从市委分工角度来设分目,则还有政法、综治工作、档案工作、保密工作、机要工作等。因为市委的工作机构还设有政法委、档案局(馆)、保密局、机要局等。

4.同一分目下条目设计不全。年鉴应尽可能反映行政区域内的全方位内容。记述年鉴的主要形式是条目,因而在设计年鉴框架时要尽可能设计丰富多彩的条目。如某年鉴商贸旅游篇目中盐务、石油、烟草专卖等分目下未设任何条目,在中国共产党篇目中市委办公室工作、统战工作、党史研究、机要工作、保密工作等分目下也未设具体条目,只是直接附以年度内该项工作的综合性资料,既不符合年鉴体例要求,又不能反映该项工作的全面情况,明显存在条目设计不全的问题。应按照县级年鉴体例的要求,通过设计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来全面记述该项工作的实际情况。

5.表格、图片数量偏少。表格、图片是年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应加大对表格、图片的使用力度。有些年鉴没有统计资料分目,条目附属的表格也不多,有的存在数字文字化的现象。不少年鉴统计表格偏少,给读者利用统计指标数据带来不便,读者要从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出批量列写的指标数据非常困难,也不便于作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图片偏少,特别是随文照片较少,其结果是年鉴内容表现形式单一,版面呆板,科学性欠缺。如果在年鉴正文中插入数量适度的表格和图片,不仅能够美化版面,而且显得比较活泼,有生气。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年鉴的实用性。增强年鉴的实用性,发挥年鉴服务社会现实的功能,是提升年鉴质量的当务之急。

二、年鉴实用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以实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为契机,给县级年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年鉴编纂已经进入快速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县级年鉴存在实用性不强问题的原因,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年鉴的实用性。

(一)年鉴实用性受限于不强,原因在于我国年鉴的独特编纂模式

1.编纂年鉴依靠行政手段而非市场化运作。县级年鉴是同级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部门组织编纂的公共文化产品。2006 年5 月18 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这些规定,使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成为政府行为,并具有排他性。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依法开展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为切实加强对年鉴工作的领导,各地设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编纂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的工作体制,依靠行政手段组织编纂,经费由地方财政安排。这与市场化运作的西方年鉴编纂模式截然不同。

2.党政机关成为编纂年鉴的主要供稿渠道。年鉴的组稿方式,大多县级年鉴仍然沿用惯例,通过行政手段获取稿件,对社会组织提供稿件不够重视。由于党政机关掌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信息资料,离开党政机关的稿件年鉴编纂将成为无米之炊。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虽然县级年鉴组稿工作也不断拓宽稿源渠道,但来自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网络传媒等的稿件只占年鉴全书稿件的极小部分。而党政机关撰稿则主要以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为材料基础,虽然所提供的资料,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环境、交通等诸多方面,由于在指导思想上是将其服务对象局限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而没有站在为大众服务的角度,收集提炼社会现状、社会生活中的素材,使得年鉴中本应浓墨重彩反映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这部分信息残缺不全,从而使得年鉴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读者群体也相应受到局限。

3.编纂年鉴与读鉴用鉴相脱节。《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上述资料库、网站查阅、摘抄地方志。”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年鉴编纂与利用相分离、相脱节,不能摆正年鉴编纂与利用关系,影响年鉴正常发挥作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4 个方面:(1)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偏颇,年鉴编纂与利用脱节,重编纂,轻利用,认为完成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是硬指标,是看得见拿得出的,而抓年鉴利用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导致年鉴编纂与利用关系位置摆不正,厚此薄彼,年鉴利用率十分薄弱。(2)从年鉴编纂委员会及下辖工作机构的建立、年鉴框架设计方案的出台、编辑校对、终审,直至年鉴印刷出版发行等整个工作程序和实施步骤,环环紧扣。部分同志觉得保证年鉴按时出版发行,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而利用工作就搁到一边去了。(3)年鉴编纂与利用断档,出现年鉴利用的“真空地带”。对年鉴“存史、教化、资政”功能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发挥年鉴“百科全书”的作用,导致一些同志认为利用是读者的事,“与自己无关”。(4)封闭式运作,官商化经营,使年鉴利用不能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百姓,成为机关、部门橱窗陈列品。年鉴是定性的官方刊物满足于官方“教化、资政”功能多,采纳百姓意见、反映百姓心声少,百姓不能参与年鉴的编纂,百姓与年鉴的距离越走越远,更谈不上年鉴的利用了。

(二)对年鉴的性质功能认识不清,以志书意识编纂年鉴

县级年鉴和县级志书都由地方志部门编纂,很容易出现以志书意识编纂年鉴的现象。虽然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有“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规定,但更多地是从地方志工作的角度所作的规定。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框架结构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和年度特点;个性鲜明,具有地方、行业特色。内容表现形式以条目为主,强调条目的独立性、年度性和资料性;条目题材新颖,记述重点突出,基础信息和大事要闻反映充分;有统一的内容要素规范,有统一的记述程序要求。检索手段完备,有详至条目的目录和检索信息丰富的主题索引。作为志书,其特点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志书资料是时段性资料,15 年或20 年的资料不受年度性的局限,也不着眼于年度性,而是着眼于某个时段,讲究事物资料起始、发展、终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这样的资料特点与年鉴强调年度性动态性新颖性有较大区别。志书要求的是编纂周期内体现或反映规律性的史实性资料,年鉴要求的是年度的信息性资料。年鉴编辑加工的重点:是否符合“新、大、特、要”事的要求;如何使资料更加符合工具书的规范而便于查检和使用。志书编辑加工的重点:资料史实的查证、考证和确认;资料史实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以便志书运用资料的有机组合反映该时段的历史风貌及其规律。如果以年鉴的意识编志书,编出来的是大年鉴,而不是作为反映地情的资料性文献。

在功能作用方面,年鉴与志书也各不相同。年鉴作为工具书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服务大众,存史仅仅是年鉴的从属性的功能。年鉴不能单纯地以为志书积累资料作宗旨。如果将两者不同的功能等同,将存史、资政、教化作为年鉴的功能,以此指导年鉴编纂,在框架设计、条目选题、内容选择与组稿编辑中,只注重存史、资政、教化,实质上主要在存史上做文章。而仅仅注重存史的结果,将使年鉴的路子越走越窄。而志书作为地方的资料性文献,其主要功能是供人们系统阅读,自古以来认为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存史”就是记载当地历史并传之后世;“资治”就是帮助当政者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并以此作为主政的历史借鉴和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教化”就是通过阅读地方志,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爱国、爱乡的教育。实际上,在二轮修志进度较快的地方,早已启动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为下一轮修志积累资料,年鉴并不承担为新一轮修志积累资料的功能。

(三)年鉴编纂力量相对薄弱,知识准备不够充分

特别是县(区)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普遍只有2-3 人,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年鉴编纂知识的学习培训欠缺,理论研究更显得不足。目前,在参加县级年鉴编纂的人员中,存在着聘用多、在职少,初学的多、懂行的少的现象。在选取人员时,往往对年鉴工作的专业性考虑不多,而较多地考虑了聘用人员的办公条件和待遇问题。由于编纂年鉴是一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且清苦寂寞,往往有才华的高学历人才不愿参与,加上有些地方政府在选派人员时重视不够,致使县级地方志部门专业人才缺乏。有些地方年鉴编纂人员变动频繁,专业素质偏低,影响了年鉴编纂工作进度和年鉴质量。这样,在人手紧缺、知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而编纂出来的年鉴,质量自然就难以保证。

三、增强年鉴实用性的方法

要增强年鉴的实用性,应立足于地方特色和优势,研究读者的需要和兴趣,增强年鉴的可读性。这样,编出来的年鉴,才能不断扩大读者的队伍和范围,才能使年鉴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本文以《桐乡年鉴》为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一)突出地方特色,调整框架结构

年鉴框架的作用,主要是贯彻年鉴体例,框定年鉴内容,明确信息资料的归属和层次。框架在年鉴编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创新年鉴的内容,必须首先调整框架。多年来,《桐乡年鉴》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思维,通过对读者的需求分析,把握新趋势,谋求新变化,在年鉴的框架结构上,每年都作些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在年鉴的内容上,早在2002 年,根据桐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就设立了“民营经济”篇目和“民营经济管理”“民营企业选介”分目。尤其是在篇目的设计上突破了正常的领属关系,《桐乡年鉴》(2005 卷) 根据濮院羊毛衫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毛衫部分从“工业经济”和“市场”篇目中分离出来,单设“毛衫”篇目,以充分反映桐乡地方特色。编纂人员认为这些内容升格编入年鉴后,既可以跟踪改革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又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是年鉴编辑工作者的永恒主题。例如,随着桐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已不再是地方的特色经济,《桐乡年鉴》(2006 卷)中,又将民营经济并入工业经济篇目中,这样既避免了交叉重复,又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又如,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每年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是桐乡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编辑人员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桐乡年鉴》(2015 卷)推出“世界互联网大会”专记,并在此基础上,2016 卷专设“世界互联网大会”篇目,从而呈现出桐乡地域特色,凸现桐乡最大亮点。该篇目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内容资料独特新颖而获得广泛好评。

(二)注重体例规范,做到行文统一

年鉴按一定的规矩编纂而成。这些规矩的总和,统称为年鉴体例。具体内容包括:选题选材原则、标准、范围和时限,语言文字规范,内容结构比例,条目的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等。从年鉴编纂实践看,年鉴是“众手成书”,许多单位的稿件是不符合年鉴体例要求的,因此就很难达到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对此,《桐乡年鉴》编辑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编写的实际情况,每年年初都要组织编辑人员学习年鉴编写规范,对有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并将编写规范发至各单位撰稿人员。编稿时,每个责任编辑在充分理解原稿内容的基础上,都能按照年鉴的体例、格式和条目“五要素”要求进行修改,努力达到内容文字规范统一。在编写时,每个编辑都知道年鉴稿件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应该删除的,哪些是应该挖掘的。如记载某个论证会,重要的是记述论证的结论和成果,而不是参加了哪些人、多少人、哪位领导讲话、开了多长时间。至于年鉴中运用的数据,只要统计年鉴一出来,编辑部就安排专人负责核对,因为《桐乡年鉴》采用的数据大多是以《桐乡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为准,《桐乡统计年鉴》没有的数据,则以该项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准。但在同一部年鉴中,有的数据有交叉和类比关系,要注意到前后照应,一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主动请教主管部门进行核对。多年来,《桐乡年鉴》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凡是应用了有关业务部门的统计数据,尽量作些简要注释,说明其统计口径范围等。

(三)增加随文照片,做到图文并茂

随文照片是年鉴条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条目文字的有力补充,也是年鉴版面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多年来,《桐乡年鉴》在编纂过程中,精心编号,精心选择照片,仅2012 卷就收录了随文照片89 幅,使年鉴的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得到了提高。其作用:一是照片的使用提高了年鉴的内在质量。随文照片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图像使读者对条目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获得直接的感知,更深层次地理解条目所包含的内容。在国土资源管理概况条目中介绍了“6·25”全国土地日上街宣传土地法律法规的场面,仅靠文字是难以表达法律宣传的现场的,但是通过照片,就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广大市民咨询法律宣传的场面,从而提高全民依法用地、保护耕地的法律意识。二是照片弥补了文字叙述上的不足。文字具体、详尽;随文照片则直观、形象、生动。为纪念建党90 周年,在2011 卷首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专栏,从不同侧面,配合条目分别选择了“菊乡儿女心向党”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桐乡市领导参观党史图片展、“伟大的历史记录”等有价值的照片,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三是照片具有资料价值。作为年鉴记载的信息,在选用随文照片时的侧重点主要放在照片资料性上。在记述“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培训班开班条目时,责任编辑将条目的文字记述精炼为不到400 字,用的照片紧扣条目主题,极具动感,使文照恰到好处。

(四)规范表格编纂,占据位置恰当

年鉴表格的大小可根据版面的需要进行设计调整,但总的要求量体裁衣,不浪费版面,在保证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占用版面宜少不宜多。《桐乡年鉴》在表格编纂中,主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统一标准,前后一致。年鉴表格位置一般应与相应文字相连,排列在第一次涉及它的文字或文字段后面,尽量与涉及文字在同一段落,或编排在同一页码上,这样既符合阅读习惯,又便于文字与表格的对照。为了有利于印刷编排,做到美观大方、规范统一,统计表应使用封闭式。二是设计合理,排序恰当。年鉴表格的制作应简洁、科学、合理。根据表格内容,表格采用三线表,即左右不封口的表格。表格中一般不设“备注”栏,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在表格下方设“说明”表述。说明统一置于表体下方,比正文小一号字。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新填充或以通栏表示。全表为同一计量单位的,计量单位置于表头右侧上方(缩二格)。各列中单位不同的,单位标在表头栏内。三是要素齐全,设计规范。入鉴表格一般都应有表题、栏头、表项和表框。但有些情况不应视为缺项,如表格本身不需要表注、计量单位不统一时不需统一标注等情况不应视为要素不齐全。表格设计的规范性原则为长宽比例要适中,一般为长方形。表格若跨页,一般排为双页跨单页。需要转页排的表格,加排表头,在右侧上方标注“续表”两字。

总之,表格在年鉴中应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规范和正确地使用表格不仅可以大量省略文字,紧缩篇幅,节约版面,而且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提高阅读兴趣和效率。

(五)创新信息载体,增加科技含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年鉴创新问题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年鉴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通常年鉴载体的形式不外乎两种:即书本形式和电子版形式。多年来,《桐乡年鉴》积极探索书本和电子版相结合的新途径,以增强年鉴的实用性和影响力,方便大众的工作和生活。电子版年鉴是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和年鉴自身的特点而产生的,是未来年鉴发展的趋势,它具有书本年鉴无可比拟的优势:缩短出版时间,信息贮存密度高;检索途径多,方便查考;可远程传送、拷贝和打印,实现资源共享;应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已制作电子版年鉴并上网。通过将年鉴的数字化处理,使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查阅年鉴信息,破除传统纸质年鉴携带不便、不易传播的弱点。对于县级年鉴来说,也可增加数字化发行渠道,让更多人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年鉴,能够在第一时间阅读到新近出版的年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六)改进装帧设计,强化艺术美感

在年鉴装帧设计中,版式设计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年鉴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离不开形式美的衬托。《桐乡年鉴》从1998 年创刊开始就十分重视装帧设计,适时增添时尚元素,全书装帧设计风格高雅。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色调上追求多变,封面以暗色为基调,在上半部烫银印刷中文刊名,字体较大、线条粗壮;英文刊名对齐横排,字体小,线条纤细;整个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端庄严肃中又不失纤丽流畅,给人以庄重中寓以活泼,统一中又有变化的审美感受,产生了和谐、端庄、美观的直观效果。不断调整卷首、卷中彩页编排方式,以数字、图表集中反映桐乡社会发展情况,图表交融,一目了然。每部年鉴条目正文插入百余幅彩照和表格,以增强视觉冲击力。2006 卷首次采用轻质纸双色印刷,达到了年鉴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的提高。同时,《桐乡年鉴》均配有双重检索系统,书前刊有中文详细目录和英文要目,书后附有索引,索引采用主题分析法,按主题词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方便读者快速查阅。

综上所述,年鉴的实用性涉及的方面较多,要增强县级年鉴的实用性,需要广大编纂人员潜心学习年鉴理论,精心研究,用心编排,孜孜以求,并处理好严肃性与实用性、资料性与实用性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年鉴作为“官书”的严肃性,也不能因为追求实用性舍掉了有价值但实用性不强的有关资料。所以,年鉴编纂人员只有进一步优化年鉴资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县级年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桐乡篇目年鉴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家有蚁穴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而今迈步从头越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桐乡蚕桑文化的民俗学考察
杭州桐乡:菊农抢收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