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起来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9-06-11冯蕾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位小棒倍数

冯蕾

数学是严谨、科学的,教师应该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1.动手操作,获得真实、直接的体验

在进行“平面图形”的教学时,我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你们能想办法帮它们把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吗?”这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有的把学具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学具周围“画”一圈;有的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印”出一个图形;还有的把学具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

在这个有趣的“做数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面从体上来”的过程,获得了直接、真实的体验,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创新,在做中创造。

2.动眼观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发现具有创造性,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小棒,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用1根、2根、7根和8根小棒,不管怎么摆都不是3的倍数;而用3根、6根和9根小棒,不管怎么摆都是3的倍数。学生提出疑问后,我让学生只用3根小棒看看可以摆出哪些数。通过再次观察,学生发现是否是3的倍数的关键因素与小棒的根数有关,与数位无关,从而得出结论:一个数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動脑质疑,激发思维的碰撞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敢于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与探索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将其化作学习知识的引线,贯穿于知识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始终。

教学“小数的认识”时,一个学生突然问:“整数部分有个位、十位、百位等,小数部分有十分位、百分位等,那为什么没有个分位?”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愣住了,大家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首先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随后将这个问题抛给大家:“如果你是当时发明小数数位的科学家,会怎么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各种创造性的想法在教室中涌动,有的学生说:“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它表示十分之几的数。”还有学生说:“我想当时的科学家为了后人方便记忆,所以将这一位叫做十分位,而不叫做个分位吧。”

一个小小的问题,将大家带入了“创造小数数位的时代”,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小数数位命名”的形成与探索过程,在互动中生成,在互动中创新。

猜你喜欢

数位小棒倍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相同数位相加减
一起数小棒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巧移小棒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