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2019-06-11张超张微赫雪冬张琦王鲁杰
张超 张微 赫雪冬 张琦 王鲁杰
摘 要: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多个地区都在着重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景观。为此提出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研究发现通过构建优越的消费环境、划分旅游功能区域来进行规划,可以有效的推动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旅游发展规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的推动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于各个旅游城市而言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规划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发展策略,其中鄂伦春族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针对古伦木沓节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发展规划。鄂伦春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所占的人口较少自古以来一直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繁衍生息。因为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所以火对于鄂伦春族人的生活尤其重要,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就是一种源于火神信仰的民族文化现象。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也就成为了古伦木沓节。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的春季举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当地人会随身携带好酒好肉等物品,去往预定地点参加活动。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白天进行射箭、赛马、射击、摔跤等文体活动;夜晚则拢上篝火,请萨满跳神,祭神祭祖。由于该节日的特殊文化使得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一、构建优越的消费环境
鄂伦春族地处黑河流域,受到“一带一路”的影响引进了很多新的物种资源,结合当地的古伦木沓节的节日特色和民族观念,产生了当地独有的产品。而消费是众多旅行者快乐的源泉,但适宜的消费环境也会影响到该地区未来旅游事业的走向。鄂伦春族地区在未来需要加大对旅游消费市场的整合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消費环境和专业服务水平,是促进该市各类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有效举措。鄂伦春族可以在古伦木沓节期间的消费水平与平时的消费水平进行区分,凸显该节日的重要性,以及该节日对鄂伦春族来说的重要意义。在节日期间还需要设立一些节日独有的活动,例如篝火晚会、赛马比赛还有一些带有民族风格的表演等。在古伦木沓节日期间可以开售平日不开设的夜场票,夜场票主要针对篝火晚会以及节日晚宴。晚宴采取自愿的原则,定价要符合产品的价值,为了优惠游客还可以举办一些优惠政策供客人选择。而在白天的活动当中,平日里也会设立的射箭、射击等活动采用相同的盈利模式,但由于客流量更大,研管理好现场的秩序,尽量避免额外收费。对于那些为节日定制的活动,例如摔跤活动由于会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避免游客受伤,所以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除了门票外,还有一些特产产品的消费环境。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产生了兴趣,将地方特色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制作成为丰富的产品,并设计一系列具有鄂伦春族民族特色的包装。在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还可以推出节日限量版的包装,推行一些促销活动更能带动游客的积极性,形成这样的消费环境,使得更多的游客前来购买。由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销售手段和渠道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将产品通过电商网络的渠道打开产品销路,拓宽产品销路并融合民族文化和不同的产业特色,扩大鄂伦春族的经济收益和产品效益,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地区的文化,从而引领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划分旅游功能区域
将鄂伦春族地区划分成为多个旅游功能区域,其中包括:民族风情走廊区、鄂伦春族生态观光区、古伦木沓节休闲度假区等。在民族风情走廊区的建设上主要是将各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利用走廊串联在一起,每个景点都要保持良好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工作人员绘制长廊区的路线图,在进入该区门口可以领取地图。民族风情走廊区以民族历史文化遗迹和民俗风情为特色,是游客认识和了解鄂伦春族文化的最佳选择。鄂伦春族生态观光区是由于该民族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会产生特有的生态植物以及产品。在生态观光区内不仅有生态产品的营销还有特有的植被共游客观赏。区域内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打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板块。在节假日度假区,在该区域内提供电影、度假村、游泳等一系列的休闲设备,充分实现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总之,整个功能区应该重点建设连通各景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使其初步具备规模化旅游接待能力,使其不仅可以服务当地居民的休闲去处,更为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旅游拓宽新思路。
结语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是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产品推广、乡村旅游、特色园区将是旅游行业的发展主方向。中俄林业的合作开发使得黑龙江地区具备了一定的资源潜力,为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 萍,何耀明.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与规划[J].农业经济, 2017,17(7):32-33.
[2] 李文静.“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政策导向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 2017,23(7):45-47.
[3] 罗鲜荣,王玉强,保继刚.旅游减贫与旅游再贫困:旅游发展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贫困人口的影响[J].人文地理,2017,32(4):121-128.
[4] 周永博,沈 敏,吴 建,等.迈向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错配及其治理——苏州吴江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18,33(6):36-48.
[5] 鲍青青.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29(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