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19-06-11李婧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李婧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协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共同确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整合更多的资源进行共享等。本文首先阐述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最后尝试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障性措施。

关键词:校企协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双创”环境下,关于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文献大幅增加。古梅(2017)在《基于校企协同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经济发展变化,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全程融入校企协同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苏丹、邹伟全(2015)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制度创新,健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等。杨玥(2017)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校企合作的实践环节课程,高校、企业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校企协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本文主要研究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和保障性措施。

一、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高校如果盲目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目标不明确、模式不创新、方式方法不恰当、内在推动力不足,那么反而会限制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加强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出路,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见图1-1:

(二)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满足時代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才能紧跟社会和企业需求,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从而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进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二、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加强了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包括机制、模式、基地建设等方面,但是在校企协同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意识层面

虽然在实际中,校企协同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但是校企协同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不明确,对于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实践层面

校企协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建课程体系不完善;校企协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无法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校企协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实际经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不广泛,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机制不够健全等。

三、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高校和企业需要以共享思维,确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建立校企“产——教”合作生产性基地,建立校企“产-教”合作教学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协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建立校企“产——教”合作生产性基地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产-教”合作生产性基地,鼓励大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加深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生产实践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累。

(二)建立校企“产——教”合作教学基地

为了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校企“产-教”合作教学基地,高校和企业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实施计划,校企共同来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就是一种新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在校大学生能够得到企业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在校内就读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实践锻炼机会;教师们也能够零距离参与企业运营、获得经验,并对教学和教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这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更能使教学工作实现与社会就业的无缝对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基地,企业方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师资培养、技能竞赛等多方面给予高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高校通过校企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提高创新创业体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共享人才、共享基地、共享文献资料、共享科研成果、共享实验仪器等,高校和企业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和条件支持,激励和帮扶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四、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障性措施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障性措施包括政策和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

(一)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将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企业、高校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将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计划和方案落实到实处。

(二)重视经费保障

为了促进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质量,需要加强经费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的资金项目,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以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需要创新,加强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深化教育部“产教融合”的理念,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模式,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古  梅.基于校企协同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2):75-76.

[2] 苏  丹,邹伟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5(6):67-71.

[3] 杨  玥.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工业设计,2017(2):83-84.

[4]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5] 王晓红,杜文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2):28-29.

[6] 王骏飞,姚  君,郭明良.大学生创新創业教育的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 2018(5):207-209.

[7] 丁晓非,尹恒英,马先英,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助于提高机制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83-84.

作者简介:

李  婧(1985. 0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培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