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边将对建州女真的压迫看女真抢掠原因
2019-06-11徐祝申
徐祝申
1 明朝的羁縻政策
大明王朝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实行以不战为上兵、以羁縻为奇计的政策。羁縻,谓束缚之意,通过笼络而驯服,不生异心、服从统治。其具体办法是对归附的少数民族设置卫所,对其首领授以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职务,通过朝贡、互市等途径传递敕谕和给予抚赏,以加强中央和地方少数民族的联系,包括住牧在沿边要求换盐米、索取酒食及提供信息的普通夷人,其守堡官也要给予优抚。为互不干扰,自明英宗为始,改变了此前明成祖朱棣“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的宽松政策,规定在汉人与少数民族交界處划界隔离,“外夷不得阑入为非,而我官军亦不得私出启衅,庶内外各安其所”。为划界隔离得以实施,还相应制定了“外禁”条例和“烧荒”措施。
外禁 根据明太祖《大明律》严禁私出外境之条例,规定贪图界外物产如貂皮、人参、林木、鱼鲜之类而逾境之军民,治以重罪,守边官纵容者同罪。其目的是防止为虏所害。
烧荒 边外草木葱郁,阻碍视野,不利守军瞭望。每岁冬由镇守总兵官与各级边官会同日期,各统兵马出境,量地广狭分路行进,首尾呼应,放火尽烧野草。由于烧荒是在边外进行,必然与夷人有所接触,所以每年的烧荒日也就成为大明王朝显示恩威的隆重日子。据《辽东志·兵食·边略》载,“烧荒结束时,官兵安营,吹号笛、打鼓以振军威;对在营外围观的强壮夷人发牌,打开营门,鼓乐齐举由通事引入营内,拜见边官,并量给酒肉以款待;对附近村屯的夷人允许携妇女老幼入关门,由通事译传朝廷旨意、地方利害,量给桌面酒肉、盐米针布胭粉靴鞋之类;对大头领及勤于向边官通报情况者,赏牛羊缎袄银牌之类。参与烧荒的兵马,在边墙下宿歇,次日归城。”
由于大明王朝的羁縻政策,是建立在民族不平等、歧视少数民族、以笼络为手段使其驯服基础上的,其内外各安其所,也就成为一句空谈,无法行之有效了。1467年明廷对建州女真的征剿,起因于前一年即成化二年建州女真包括海西女真袭击明边的统一行动,而袭击明边的起因又在于明边将守臣通过朝贡对女真刁难、苛求和欺压,并从中贪利。
2 朝贡
朝贡是明廷直接接触女真的窗口,也是女真官员顺从中央王朝的依据。朝贡物品起送前要经过验收,据《海滨野史初稿·建州私志》记载,成化初年,其要求“貂皮纯黑,马肥大者,始令入贡,否则拒之”。而毛色纯黑之黑貂,“产于黑龙江(迤)北,非建州、毛怜所有”,所以要求马要肥大,是因守关官员以不良马易换。成化二年规定,毛怜卫朝贡“不够良马一匹、黑貂三十张者不准入朝”,由此引发毛怜卫率先起兵,一路剽掠,声言雪愤,路经开州(凤城)、通远堡向辽阳、建州,海西也随即响应。由于明边将守臣的欺压与贪欲,致使建州女真“或因不得官职敕书,或欲入贡被守关指挥等官索钱诟辱”, 而激起女真人义愤。事发后边官又不能抚安解息,开谕释怨,以致酿成大患。女真人于朝贡之机,用弓材箭镞与汉人私相贸易铁器,以用于农耕和日用,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一月被明廷“禁约”,以防止女真人用铁器制造武器。实施“禁约”的办法为:由礼部派人带领入贡的女真人出境,其沿途严加防患交易铁器;由兵部榜谕京师并诸边军民,不准与女真人贸易铁器,违者谪戍边远;会同馆及沿边伴送官吏等有纵之者,概治其罪;若女真人将铁器挟带出关,事觉拘入官,并追究卖主的责任。此禁约激起女真人于次年以入寇叆阳作为反抗,声言:“往年受朝廷厚遇,今无故添一官人伴送我行,饮食之如犬豕,禁制我市买,使男无铧铲女无针剪,因是入寇。”
3 马市
马市是明廷与女真接触的另一窗口,永乐三年 (1405 年) 开广宁(今北宁)、开原马市,此后陆续开抚顺、清河、叆阳、宽奠,永奠马市。马市是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互通有无、经济联系的纽带,为加强管理,明廷对以物易物的数量均有明确规定,例如永乐三年规定,“上上马换绢8匹、布12匹,上马绢4匹、布6匹,中马绢3布5,下马绢2布4,驹绢1布3”。但此规定往往不能兑现,镇守官及地方豪强“令头目仆从减价贱市”,价值十分只给三四分,“夷人受其挫勒,折阅积久,怀怨殊深,往往犯边”。
4 贪功
贪功也是贪欲的一种。辽东巡抚陈钺及太监汪直即为实例。成化十四年 (1478年) 二月,陈钺以建州女真“将谋入寇”为依据,躬督官军,分遣将领,攻破53寨。由于陈钺贪功生事,明宪宗下玺书抚慰,有关女真头领及被剿家属才得以就抚。明廷派太监汪直到辽东处理边务,汪直与陈钺共同虚张边警,“以传闻之故,复请加兵”,并且制造了“鸿胪”事件。十五年十月,建州头目60人到京朝贡,这本是归顺的表现,汪直却谎说鸿胪寺(朝祭礼仪的地方)演礼时建人窥伺,而将其擒缚,“壮者逃匿,唯余老弱,或杀或系,献俘升赏。”对此当年十二月,“建人以复仇为词,深入辽阳,杀男女皆支解之,或碓舂火蒸,以雪怨”高官贪欲贪功,边防基层官卒也掩罪冒功。按明廷规定,其辽东内地与边外少数民族各有界限,边墙之内,不准女真人进入,边墙之外,任其牧放无禁。边防官卒的懈怠,看守松弛,往往导致女真人进入边墙内牧放,而官卒又畏惧女真人骁勇,不敢迎面驱逐,待女真人离开边墙后,方徐徐出境,趁其不备而俘斩牧放者,并报功领赏(明以人头为报功领赏依据),“故诸夷忿怨报复,为患不已”。对此正德七年(1512年)十二月兵部申饬边将,“凡遇贼侵犯,若在边墙之内,即时斩获者,方许报功;若停留宿夜,或私自出境,及去边墙5里之外者,虽有斩获,功不论,仍以失事启衅论罪。
女真的偷盗和抢掠习俗,具有社会内部的根源,通过引导及教化本来可以转化,但在于大明官方的交往中遭受盘剥与欺压,甚至成为个别贪官包括士卒求欲的筹码,就构成了矛盾的激化,上升为血亲和部族复仇的抢掠血战。
(作者单位:丹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