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脉乡村振兴发展

2019-06-11伍骏骞

中国西部 2019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基础理论

伍骏骞

2018年6月14日,西南财经大学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该指数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晋研究员带领团队编制而成。乡村振兴发展指数一经发布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报道的媒体层级高、力度大、形式多样、传播范围广。在此基础上,贾晋研究员团队撰写完成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蓝皮书(2018)》,并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贾晋研究员及其团队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代表作,对把脉当前各地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题明确,契合党的十九大精神。该书主旨充分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书系统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逻辑线索,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总要求入手,构建了完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另外,该书虽然先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版,但是从主题立意来看,其内容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各地的落地實施提供了一定补充和参考。

第二,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该书首先系统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体系内涵,解答了乡村振兴“怎么看”的问题。在时代背景和已有研究分析基础上,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脉络线索,即延续调适城乡关系的政策主线;延续农业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延续新农村建设战略的主体内容。进一步,该书通过构建基础层、系统层和应用层“三维一体”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详细刻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目标任务。然后,该书全面测算了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解答乡村振兴“怎么样”的问题。测算了除西藏之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发展分项指标的得分及排名,评价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构建了四川省县域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列出了排名前10位的县(区),并就四川省百强名村评选进行了分析。最后,该书为乡村振兴发展献计献策,解答了乡村振兴“怎么做”的问题。在梳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需要警惕的错误倾向基础上,从绿色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治理、农民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第三,理论结合实践,亮点突出。首先,该书提出的“三大理论”和“五大规律”是理解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通过构建基础层、系统层和应用层“三维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框架,详细刻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理论基础、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这一学术论断是在充分梳理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乡村发展历程而提出,既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也体现了历史的纵深感和对未来的科学研判。其次,该书构建了“六化四率三风三治三维”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已有研究往往仅注重按照“二十字”总要求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但是对二级指标的构建缺少明确的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而该书提出的“六化四率三风三治三维”是在解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框架基础上,具体应用“三大理论”和“五大规律”的体现。最后,该书在省、县和乡村层面都做了乡村振兴发展指数的全方位评估。囿于数据问题,该书在县和乡村层面仅重点针对四川省样本做了分析,但是不可否认,该书做出了梯度性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评估的尝试,这对于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从理论向实践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总之,该书为评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细化了乡村振兴的目标,明确了各个乡村当前所处的历史地位,填补了实践推进中无具体指标衡量的空白,同时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后期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把脉乡村振兴的优秀论著。(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 娟)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基础理论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