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辩证关系

2019-06-11谢勇

中国西部 2019年1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精准扶贫新时代

谢勇

〔摘要〕 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有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等丰富内涵,精准扶贫则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治理方式,是对过去粗放式扶贫的反思和完善。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之间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即保障分配正义、优化扶贫资源以及提升扶贫效益。新时代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也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目的和归宿,精准扶贫是共享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共享发展是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南。因此,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精准扶贫也更具公平性。

〔关键词〕 新时代;共享发展;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1-0065-06

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深化,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其目的正是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体量不断增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贫困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内涵

1.共享发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可以将共享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有关论述,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应该就是把共享和发展统一起来,即把人民群众的共享诉求、社会主义维护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与党和国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起来。因此,共享发展不是只发展不共享,也不是只共享不发展,而是要在发展过程中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3〕没有发展的共享和沒有共享的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没有共享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失序动荡,并且最终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解体,而没有发展的共享则必然导致平均主义,从而使一个社会可能因此缺乏活力,走向集体平庸。

第一,共享发展的要义是发展。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4〕因此,共享发展是共同享有的发展,只有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共享发展才是最牢固的,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共享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成果共享。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5〕共享发展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共享发展是全体人民在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基本民生上的共享。从共享发展的主体看,全体人民既是共建的主体,也是共享的主体。从共享发展的客体看,全体人民共享的是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基本民生。应合理的制定目标,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或者过低,同时,强调“共同富裕”也并不意味着取消差距,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步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第四,共享发展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建议》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列为第一位目标,其实质就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共享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基础,“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也是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标志。

第五,共享发展是共享与发展的高度统一。共享和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发展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又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动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是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共同建设才是共同享有的基础。

2.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是在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将社会资源与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贫困户或者贫困村的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对各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精准到村到户,同时逐步将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起来,以期改善扶贫的效益和质量。对于精准扶贫的内涵的理解,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解读,李春明(2015)就认为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开发模式。〔6〕张举国(2015)提出精准扶贫是指在通过运用科学的程序针对不同区域的贫困农户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有效方式进行扶助。〔7〕还有学者认为精准扶贫是相对以前“输血式”“粗放式”扶贫而言的,现在的扶贫方式是识别、帮扶、考核、施策也要精准,实现脱贫的精准性,主要涉及怎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涉及谁扶贫,怎么扶,以及精准扶贫主体如何确认的问题。本文认为精准扶贫是建立在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建立可持续性的扶贫机制,使全体成员在共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全面脱贫。

二、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契合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区域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行业之间的差距反映了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随着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精准扶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对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保障分配正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并对其作了要求。众所周知,贫困群众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掌握的资源匮乏,缺乏反贫困能力。共享发展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主要的目的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其对象也应该包括贫困人口。共享发展还体现了直面当代中国深化改革进程中各种“出场焦虑”和“在场难题”的现实担当。〔8〕诚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贫困人口都不能掉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9〕在这种现实发展的要求下,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优化扶贫资源

在精准扶贫领域,任何一个扶贫主体,都不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充足知识和资源,只有彼此依靠,形成紧密互动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绩效的最大化。〔9〕共享发展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就是新的发展战略和新的发展要求,是对以往粗放式扶贫的反思,是将社会各种资源协调利用起来的社会行动。共享发展以人人参与为条件,以人人享有为旨归,共享发展理念的逐步确立并被社会广泛接受,正是扶贫主体进一步由政府向社会扩张的具体体现。〔10〕显而易见,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个主体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扶贫资源最优配置,使其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中扶贫者和贫困者之间的利益得到有效平衡。

3.提升扶贫效益

精准扶贫是使扶贫和脱贫更为准确,整体扶贫的效率较高,效益较好。精准扶贫和粗放式扶贫形成鲜明的对比。实践已经证明,粗放式扶贫效率低而且还不利于长久发展,很多贫困地区在脱贫之后又出现了返贫的现象,整体扶贫的效果不好。精准扶贫正是相对于粗放式扶贫而言的,彻底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改变以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同时,精准扶贫不仅是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而且是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精准,使效益最大化。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精准扶贫工作能够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贫困开发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存在感、获得感和价值感,从而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内生脱贫动力,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11〕

三、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辩证关系

1.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目的和归宿

人类社会的整体和每个人的进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这个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我们应当把这个目标分散落实到每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的策略,这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党中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党中央适时的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分配公平方面的问题。共享发展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实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关注个人的发展,强调二者发展的统一性。

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加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目的性和操作性。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抉择,也是关键的一步。精准扶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共享,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不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掉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其主要对象群体为困难群众,目的是充分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我国提出的共享发展体现的是公平正义,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的目的就是要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共享发展的核心是公平正义,同样也是精准扶贫的目的之所在。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进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准扶贫不偏离方向。

2.精准扶贫是共享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群众是国家建设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力量。目前,对于国内贫困地区来说,由于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制约,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挑战。共同富裕是消除两极分化最好的方式,是所有人的富裕,是价值与制度的统一,精准扶贫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之一,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共享发展不仅要共享,而且还要共建,精准扶贫是共享发展的途径,也是重要具体手段。另外,精准扶贫必须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各级政府应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共享发展是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南

共享发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全面平等,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去创造共享的条件,这种共享发展不仅仅是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共享,还有发展过程的共享。共享发展解决的不仅仅是发展成果的共享,不是等到发展完成了才考虑分配成果的共享,而是要从一开始就强调共享发展的意识,使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共享的过程。因此,共享发展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精准扶贫的价值取向上,而是在精准扶贫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过去的扶贫模式中,往往是将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衡量指标,国家也将资源配置到这些贫困地区。事实证明,单纯的经济扶贫模式很难改变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减少贫困的最佳途径是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人民整体的共享发展。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保证全体人民共赴小康,不能掉下一个队,一个村,也需要从本质上要求共享发展作为原则指南。

四、结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只有深刻领悟共享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才能找到精准扶贫的真谛。坚持在共享发展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到精准扶贫的相关工作中。具体讲,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則,尊重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坚持从传统的扶贫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解放思想,努力扫除一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同时,还应关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社会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合理发力,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后,精准扶贫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途径,应把共享发展理念贯彻到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提高贫困者的自身“造血”能力,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均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8.

〔3〕黄卫挺.共享发展:兑现历史承诺 开启共富新篇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2).

〔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8.

〔5〕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全集[M].蒋自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04.

〔6〕李春明.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思考[J].理论月刊,2015,(11).

〔7〕张举国.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的融合发展研究[J].生产力究,2015,(11).

〔8〕孙迎连,吕永刚.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研究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7,(01).

〔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

〔10〕莫光辉,陈正文,王友俊.新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的契合及实践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06).

〔1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0.

(责任编辑 肖华堂 廖祖君)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精准扶贫新时代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