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静宁民歌唱词的趣味性

2019-06-11容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唱词趣味性

【摘要】静宁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音乐优美,内容丰富,唱词朗朗上口,趣味性强。本文精选了部分静宁民歌,从趣味性的角度出发,探析了静宁民歌唱词的特点。

【关键词】静宁民歌;唱词;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静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陇东地区,地处甘肃、宁夏接壤地带,为汉回聚居之地,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是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静宁县秦汉时期称阿阳县、成纪县,静宁民歌也就是阿阳民歌。静宁民歌传唱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1年,静宁阿阳民歌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收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静宁阿阳民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藉由省教育厅课题立项,成立了课题组,就“静宁阿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18年初赴静宁县,深入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进行静宁民歌的采集、挖掘和整理工作。1982年,吕恒全老师走村串户,采访民间老艺人、歌手,搜集整理60首阿阳民歌,并由静宁县文化馆结集出版《阿阳民歌》。这次,本课题组来到静宁县,共采集静宁民歌50首,其中有20首与吕恒全老师书中歌曲大致相同,略有变化,有30首属首次发掘。在采集静宁民歌的过程中,课题组对静宁民歌的唱词产生了浓厚兴趣。静宁民歌的唱词语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且极具趣味性。现结合手头的这一百多首有曲谱资料的静宁民歌,对其唱词的趣味性做以下简要探讨。

生活在静宁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农民,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生活非常艰苦,但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抹煞他们的乐观天性和幽默气质。这种幽默气质被很好地反映在民歌的唱词里。

比如《小放牛》:

养下一对牛,长的犁花角。吆着犁地去,土把铧涨破。

寻了个瞎老婆,瞎的摸不着,叫她填坑去,倒把头碰破。

坐着烂塌房,广招雀儿多,雀儿来鵮仗,倒把头鵮破。

穿着烂皮袄,虱带虮子多,揣了个糜面馍,虱吃多半个。

这段唱词汇集了一位贫苦农民的多件“糗事”,对衣食无忧的人来说,确是糗事;但对衣食无着的贫苦农民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唱词通过“一对牛”“瞎老婆”“烂塌房”“烂皮袄”,表现自己的生活困顿,但整篇唱词却让人感觉不到太多的愁苦,更多是一种苦中作乐的乐观心境。

比如《茉莉花》(节选)

哗啦啦把门开,开开门无有人进来。他不是,他不是,有情人便不是妖魔怪。

好一座名山!上山容易下山难。把一双,把一双,花绣鞋拐得稀巴烂。

上河跑下河,先脱下绣鞋把裹脚绽。这才是,这才是,为亲人倒把这河儿过来。

奴的哥,奴的哥,哥哥家门上有一道小河。闪达上,闪达上独木桥,小妹妹才把这河儿过。

唱词描写的是一位裹脚少女追寻情郎的过程。追寻情郎的急迫心情与不争气的三寸金莲构成一对矛盾,在追寻的过程中也是糗事不断。“女为悦己者容”,想在情郎面前展示美好的自己,却因为小脚赶山路,把一双绣花鞋拐得稀巴烂;明明心情急切,却又不得不停下来绽开裹脚布再重新裹好,尤其是凭着一双小脚“闪达着”过独木桥的场景,读来惟妙惟肖。旧社会妇女缠足是封建社会的陋习,把正常人变成残疾人,是对妇女身体的一种伤害。但在这篇唱词中,我们在这种苦楚的背后,读出更多的却是女性对自己这种“追寻行为”的幽默自嘲。

能跳出苦难,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苦难,把苦难的生活用幽默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发现其中生活的乐趣,这无疑彰显了生命的力量和豁达的生活态度。

靜宁这块土地上的乡民,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和思维习惯,有他们自己对生活、对劳动、对情感的解读。这种源自生活的唱词表达,对没有这份生活体验的当代读者来说,永远充满着生动的趣味性。

比如《摘棉花》:

你十七来我十八,咱两个汉汉一般大。

你十七来我十八,咱俩个还是耍娃娃。

你十七来我十八,咱俩个商量这摘棉花。

大步走来小步行,行步来在地头边。

棉花摘了三两八,娃娃在地头叫妈妈。

你担你的担子,我抱我的娃,咱两个收拾着走回家。

这首民歌唱词写两个小伙子结伴去摘棉花,两人本就是半大娃娃,可在那个时代,却都是有着妻儿老小的家庭“顶梁柱”。唱词简洁明快,三言两句,既交待了人物关系和劳动的场景,又表现了质朴的亲情和友情,尤其是年轻男人独自带娃在地里劳作,娃却哭起来喊妈妈,给人描绘出一个娃娃哇哇喊叫,年轻爸爸手足无措,急忙收拾东西回家的场景。这种场面非常生动,极富生活的趣味性。

比如:《劝人心》(节选)

一劝人心爹娘们听,爹娘们活人还要用上心。

二劝人心弟兄们听,弟兄们活人还要用上心。

拉料上草大哥行,买卖行中二哥行。

三弟年纪小,鞭打毛牛务庄田。

六步间子一对粪,深耕浅种耱得平。

这首唱词劝了父母、弟兄、妯娌、姑娘和邻居的人心,将风土乡俗和做人道理非常生活化地融入其中,用歌唱的方式告诉人们怎么做人,怎么待人接物,怎么换位思考,怎么按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从而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和爱戴。语言生动凝练,很好地起到了民歌的教化作用。同时,在规劝的方式上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入情入理,富有生活的情趣。

比如《尼姑下山》:

稳坐尼姑庵,稳坐尼姑庵,穿上道衣,喇嘛佛吃长。

来化到东岭,来化到东岭,东岭倒有位女裙钗,观容貌只不过十七八。

风流不过她,俊俏不过她,梳上油头怀抱上娃娃。

哎呦小冤家,前世積修下!

来化到西岭,来化到西岭,西岭倒有一位俊俏男,梳的乌鸦辫,穿的凤头鞋。

只观奴本身,只观奴本身,观奴本身,梳不了乌鸦辫,穿不成凤头鞋!

埋怨二爹妈,埋怨二爹妈,埋怨奴家爹妈送孩儿出了家!

你儿十七八,怎样学道法?

闲游山门前,闲游山门前,王侯家工资倒有万千。

见一个俊俏男,把奴的心勾散!

来在大佛殿,跪在佛面前,抹下道冠,脱下道衣;

你弟子辞别你,再不把弥陀念。

保佑奴下山,保佑奴下山,保佑奴家下山得一个俊俏男;

只图眼前了,哪怕佛法犯!

唱词写一个小尼姑下山化缘,对周遭的一切都很新奇,尤其是看到世俗生活中的男男女女,人性的意识顿时觉醒,决定拜别佛堂享受世俗生活的故事。唱词非常生动,准确描绘了一个封闭在尼姑庵的少女初见花花世界的惊诧以及羡艳的心情和觉醒的性意识,她也想穿上裙钗,找个俊俏男,怀抱上自己的娃娃。唱词符合人物的身份,十分契合生活的真实,读来非常妙趣横生。

民歌唱词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主要是源自那份来自泥土的淳朴和真实,这些唱词没有矫饰、没有刻意,没有曲意逢迎和虚张声势,都是“我口唱我心”,怎么想的就怎么唱出来,正是这一份淳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趣味性。

比如《王祥卧冰》(节选):

王祥婶娘病倒床,王祥听见急急忙。

大步走来小步行,行步来在娘跟前。

问一声吃来娘不吃,娘不吃来娘不喝。

娘不吃来娘不喝,坑得王祥无奈何。

……

灶火里架的柴实旺,锅里熬得鲜鱼汤。

头一碗儿供天地,第二碗儿供我娘。

我娘喝了三两口,手拄拐杖起了床。

手拄拐杖起了床,二十四孝数王祥。

这篇唱词出自24孝故事,孝子王祥在数九寒天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为病重的婶娘熬好了鲜美的鱼汤,喝了鱼汤的婶娘身体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这段唱词通过夸张的手法,饶有趣味地表现了孝道带给父母双亲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表现了乡民对孝道的一种最淳朴、最实在的解读。

如《扁豆开花》:

奴家今年一十八,

配个女婿没我大。

人家(读:捏都)女婿进学堂,

我的女婿放牛羊。

日出东山羊出圏,

日落西山羊进圈。

我给我女婿抹帽子,

帽子抹了帽框上挂。

我给女婿脱衣裳,

衣裳脱下搭架上。

我给女婿脱鞋袜,

鞋袜脱下了炕沿上放。

上身盖的绿花花的被,

下身他盖的是奴家的小衣裳。

翻过身来一泡尿,

把奴家接过来两巴掌。

打得轻了叫嫂嫂,

打得重了叫亲娘。

我不是你的嫂嫂不是你的娘,

千里路上配成了双。

想呢想呢寻无常,

尔(丢)不下我的好爹娘。

一更一点我寻无常,

尔(丢)不下前庭后楼房。

二更二点我寻无常,

尔(丢)不下家里万担粮。

三更三点我寻无常,

尔(丢)不下家里满圈羊

四更五点我寻无常,

沟里树儿往上长。

想呢想呢天亮了,

我在树底下趁荫凉。

这首民歌唱词非常生动,一波三折。一位年轻媳妇,先是因为自己找了个小男孩做丈夫心灰意冷,不想活了。接着思想来思想去,舍不得这舍不得那,想着想着天亮了。太阳照常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她似乎也把这一切的不如意都暂时忘了,又打起精神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整首唱词表达得都是既为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苦、又热爱生活的农村小媳妇淳朴真实的行动和心理,就是这种淳朴和真实,提供给了读者很大的阅读趣味。

比如《娘怀儿十个月》: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晓,娘怀儿两个月茶饭不思,

娘怀儿三个月才成血块,娘怀儿四个月是肚里抽筋还是四肢不全?

娘怀儿五个月才分五爪,娘怀儿六个月才有了人身,

娘怀儿七个月才分七窍,娘怀儿八个月八宝全身,

娘怀儿九个月随娘出气,娘怀儿十个月才离娘身。

这首唱词完整讲述了一个女人十月怀胎的过程,当时也没有B超等先进检查仪器,仅凭着妇女的想象,就把婴儿在母亲体内的成长情况猜得八九不离十,读起来感觉非常神奇有趣,也对这块土地上人民的智慧叹为观止。

比如《二姑娘害病》:

(白)子么我娃害了个啥病啥?

(唱)王妈妈,你没有见,汉汉这么高,帽辫子三指宽,

他在楼儿下,我在楼儿上,我也瞧见他,白面一书生,

他也瞧见我,抹帽一指望,隔墙说了几句伤心话。

(白)你不害怕你爹爹吗?

(唱)提起奴爹爹,他的眼睛麻。

王妈妈得知邻居家的二姑娘生病了,赶忙来探望,热心建议了几个医病的办法,都被二姑娘找各种理由拒绝了。问给了半天才知道二姑娘害的是相思病,她喜欢上了楼下的“汉汉”。王妈妈担心地问她,不害怕你爹爹发现吗?二姑娘的解释是爹爹年纪大了,眼睛发麻,根本发现不了。这段唱词非常生动,既写出了少女的春心,又表现了她的狡黠,尤其是对爹爹眼睛发麻看不到她跟年轻男人“调情”一节,对整篇唱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淳朴又真实自然的农家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很多阿阳民歌都把历史故事和神话传奇融入唱词中,比如,《孟姜女送寒衣》《匡胤送妹》《皇姑打朝》《平贵还窑》《八大仙》《孙悟空盗扇》《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民歌唱词,以故事的趣味性充分带动歌曲的趣味性,以故事性吸引乡民,教化乡民,非常好地起到了民歌寓教于乐的教化效果和娱乐效果,由于这些故事、传奇中国的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笔者也就不在这里一一举例了。

此外,静宁民歌中还有很多表现劳动场景的唱词,如《打夯歌》《扬麦子》《割韭菜》《摘棉花》等,还有对歌等演唱形式,唱词也都极富生活气息。

结语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毋庸置疑,唱词也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表现自己生活和情感的诗歌。这些唱词来自泥土,由当地农民自己创作,使得这些唱词充盈的很大的生命力且极具趣味性。通过这些唱词,我们了解到了静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感受到了他们曾经在这块古老又神奇的大地上的丰富情感以及对他们对生活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觉到,对静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是刻不容缓的。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立足当下的社会实际,探索更现实、更具操作性的路子。例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静宁民歌的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声乐》《民族民间音乐》以及《音乐欣赏》等课的教学引入静宁民歌。通过学习与欣赏静宁民歌,感悟日常,体验生命,理解生活,同时,学习先民们的创作技巧和构思方式,创作出像静宁民歌的唱词那样生动有趣的唱词,我想这对今后静宁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吕恒全.阿阳民歌静宁县文化馆,1983年

[2]张占社.静宁史话[M].甘肃文化出版,2004.

[3]张志全.静宁民歌[J].甘肃文苑,2007(4).

作者简介:容霞(1967-),女,陕西宝鸡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唱词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唱词(外一首)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以画之名
皮影唱词的记录形式
广西桂中南地区师公戏唱词艺术特征分析
论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的趣味性
趣味几何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