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长效机制的媒介手段
2019-06-11郭一建周玲娟
郭一建 周玲娟
【摘要】本文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以曲靖市X社区青春健康项目为例,积极探索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机制的媒介手段,促使青春健康项目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进而达到提升青年人性与生殖健康水平的目标,多部门联合共建适合本土化的、满足社会化需求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新路子。
【关键词】健康中国;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出发,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改善健康公平。其中,青年群体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未来,是民族屹立与复兴的希望。为促进青年群体更好、更快、更强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中要求重点加强“青年健康”和“青年婚恋”两大任务的实施与发展。2017年,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发《关于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及保障措施五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可见,做好青年群体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关键部署与成功实现。本文在曲靖市X社区青春健康项目实践基础上,试图探索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长效机制的媒介手段。
2016年至今,曲靖市文华街道X社区申报的“云南省计生协青春健康项目”均成功获得立项,并与市计生协会、管委会、曲靖师范学院等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共识,以X社区为依托,创建青春健康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青春健康教育俱乐部,分批次、分时期、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有热情、有能力、有担当的青春健康教育骨干师资、主持人和志愿者队伍,在当地职教园区六所职中内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笔者作为X社区“青春健康项目”师资团队一员,通过积极参与,在传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于本土化的青春健康教育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模式。
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我国一直倡导和支持对青年人开展青春健康教育。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嘱咐医学家吴阶平先生帮助北京市教育局组织编写健康课本,并倡导青春健康教育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且终身受益。在2003年的“两会”上,多位代表提议学校要积极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使其成为必修课,有力地改变了青春健康教育在主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发更多社会群体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反思。2008年,教育部通过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对中小学校所要完成的青春健康教育指标做了详细的规定。2011年,教育部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使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打开了高校面对“性”避而不谈、停滞不前的局面。在新公共服务的理念与原则背景下,政府的职能不再是“掌舵”,而是“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应不断营造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的政策环境与舆论环境,使师资队伍真正成为专业性、系统性及可持续性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领头人与组织者,真正解决青年人所面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不断完成自我提升,更好地帮助青年人实现人生的健康、幸福与和谐。
二、性教育服务组织的建立
各类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应积极响应、参与及推动,特别是针对青年人性与生殖健康的研究机构,应在行业领域中发挥其先锋与引领的作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人口与计生委、中国计生协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玛丽斯特普等组织就在全国近30个省市,尤其是在学生群体、流动人口妇女、农村妇女、HIV高流行地区的青年人群体中,参与青年人性与生殖健康项目的服务与研究,成果相对显著,提供了不同类别的青年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模式与方法。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本土化的、适用于当地社区的性教育服务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还没有真正地体现社区群众参与、共享、联动。因此,帮助社区群众认识到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不仅满足社区群众自身家庭成长与关怀的需要,而他们更是满足这种需要的建设者与能量站,必须整合和表达社区愿景,发挥社区群众的潜能,共建促使本地区青年人性与生殖健康水平提升的服务组织。
三、社会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
第一,新媒体的监控亟待加强。加强对各大媒体的监管与控制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发挥重要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积极倡导正确的性责任教育、性权利教育、性道德教育与性伦理教育,从根源上消除性神秘、性愚昧与性无知,缩小生物技术的飞跃发展与现代文明进化的鸿沟。第二,构建“四位一体”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系统。“四位一体”主要包含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及社会教育四个层面,注重家庭是青年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性启蒙教育应该在亲子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注重学校是青年人再次社会化的主要阵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尤其是關注同伴群体或朋辈群体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拓展青春期教育与保健的角度与视野,努力促使青年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性”,并在同伴或朋辈之间获得尊重与认同;注重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是青春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方向,必然会使我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及实际需要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新路子。
四、同伴教育模式获取成功
同伴教育最初就是在艾滋病预防中率先被应用并获得成功的,随后又在校园暴力介入、流浪儿童干预、灾后心理辅导、瘾癖戒断等领域相继被应用。例如2000年开始,中国计生协与美国帕斯组织达成合作协议,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展“促进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国际合作项目”;2005年,世界银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国际合作项目”;200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妇联的“预防校园暴力生活技能培训国际合作项目”;201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残联的“四川灾后残疾儿童特校教师心理援助国际合作项目”等均以同伴教育的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在众多的服务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同伴教育理念、方法、原则、理论、应用范围及存在机制。曲靖市X社区的青春健康项目同样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取得的经验包括:一是同伴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去权威化”与学生的“自我效能”的不断制衡,改变原有的主客体关系,而建立起“你我伙伴”的关系;二是推崇同伴教育中“全程参与”“积极体验”“尊重”“包容”“非批判”“保密”“个性化”等原则,这也是同伴教育能够持续性、连贯性、发展性的重要因素;三是同伴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同样是同伴教育发展的魅力所在。一方面,注重体验式教学,教育过程要求参与者高度投入并转化为实践,另一方面,注重团队的力量及滚雪球效应,最大限度促使参与者在知识、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协调发展。
五、小结
推动曲靖市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实践检验发现:一要充分贯彻指导思想,将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纳入相关部门的常规工作;二要以项目运作的方式积极推进,建立全市系统化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管理及评估机制;三要创立本土化公益品牌,以点促面,打造政府、学校及社会组织“三方联动”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格局,进而提高青年人性与生殖健康水平,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潘绥铭,黄盈盈.性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彭晓辉,阮芳斌.人的性与性的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3]方刚.性权与性别平等: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2.
[4]任苇.同伴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郭一建(1989-),女,硕士,助教,现任职于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学校社会工作、社区工作;周玲娟(1984-),女,现任职于曲靖市文华街道学苑社区,计生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