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1林廷芳
林廷芳
[摘 要] 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学科教学活动需要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契合学生的学习诉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中职;课堂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106-0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需要通过此课程学习,快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相关技术奠定基础。伴随社会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中职学校需要重视自身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化,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对提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能力
通过当前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相对较差,很多学生都不具备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能力,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中职学校学生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相关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很多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对学科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源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存在较强的依附心理,缺乏自主学习及技术探究的主观能动意识,学生在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课程教学存在难度
1.教学内容较为滞后
由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相关硬件知识、维修知识的更新速度也相对较快,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主,因而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领域需要应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很多学生因为教学内容缺乏新意,便会对课程内容缺乏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难度较大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相关知识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既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又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将计算机组装方法、软硬件的安全与兼容、计算机常见故障、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维修等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具备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技能。而由于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便会存在较大难度。
3.学校缺乏实践条件
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而言,培养学生的组装与实践技能是学科教学的重点,而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及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而很多中职学校都存在缺乏实践教学条件的情况。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将会使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只存在于思维意识中,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从而限制学生组装与维修技能的提高。
(三)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无法充分体现
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本身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较大优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及关注对象,能够契合学生的求知诉求、学习需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仅重视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却忽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学内容难以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无法深刻体会课堂教学与专业发展、未来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因而导致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二、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教师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科教学活动,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专业就业优势为关注重点。由于当前社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新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技术进行拓展,以契合当前社会受众对于计算机的应用需求,如一体机维修、高端游戏计算机维修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洞察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学生也能够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认知。如笔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生活中较为关注的网络游戏作为切入点,与学生进行探讨:想要组装电脑,玩英雄联盟、传奇世界等热点游戏需要哪种标准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进而学生便会将学习到的硬件知识进行应用,研究计算机配置的相关问题,这样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不断积累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重视教学模式的转化
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转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讲授式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应当重视教学模式的转化。
1.积极应用体验式教学
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善于动手。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积极应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并能够在动手实践中总结经验。体验式教学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师生的沟通和交流中实现教学及学习信息的情感互动,教师能够及时获知学生的学习意见,并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修正,将自身的学习状态调整为积极状态。比如在计算机组装实操实验中,笔者为学生设定“组装电脑主机”的学习任务,基于理论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能够准确认知主板、CPU、內存、显卡以及电源等各种配件,同时能够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组装的配件装配顺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笔者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体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化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为学生的电脑装配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2.善于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
翻转课堂是教学改革引入的新型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建立硬件自主学习与软件自主学习的训练模块。针对硬件自主学习而言,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是课前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组装常见的硬件故障及相应问题有哪些,了解不同硬件出现故障将会在计算机中产生何种后果,将自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结的经验、遇到的难点进行总结和记录,为课中学习阶段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二是课中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边实践边交流的过程,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针对软件自主学习模块而言,需要学生了解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常见软件故障应当如何解决,在课堂实践中为学生设计软件故障的实践案例,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梳理,形成系统性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三是教学总结阶段,通过教学总结阶段,对学生的翻转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活动明确方向。
如,在实操课计算机的組装——最小系统法中,笔者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如下:
(1)课前学习阶段:笔者将计算机的组装——最小系统法的操作步骤做成微课,并通过班级QQ平台发布本节课操作任务、元器件资料、各种视频资料。
(2)课中学习阶段:采取“以赛促学”法,将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标。
(3)教学总结阶段:强调点亮型最小系统法的五个步骤,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在实操课中的安全教育。
(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对当前社会领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技术应用而言,更加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侧重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发展。如,在进行网线的制作一课教学时,笔者将学生进行学习分组,并为学习小组设定制作水晶头网线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3~4人为宜。小组首先需要了解网线的线序标准,会应用网线钳压制网线水晶头,由于在线路的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线路连通不畅等故障,学习小组会在“剥线—排线—捋线—剪线—放线—压线—测试”的操作实践过程中,分析在不同环节可能导致线路连通不畅的原因,进而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发展。
总之,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重视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技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洋.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7(28):78.
[2]董自上.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7(27):30-33.
[3]刘小山.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2015(5):62.
[4]陆永江.浅谈创设情境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商情,2017(32):250.
[5]刘闯.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2):188-189.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