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为“有效”
2019-06-11王东明
王东明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和完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和民主友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高效吸收课堂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要在课前做到精心备课,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在课上,要能够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还要对学生们开展正面评价,使学生能够不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一、精心备课,明确课堂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共同关注“三维目标”的教学效果,其中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项内容,在目标的指引下,课堂活动会更具主题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备课时间,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备学生”,要了解到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够使目标的难易程度更加易于被学生接受;其次,是要“备教材”,教师要提前对教材中的各个数学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找到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只有对自己要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引導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前明确如下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将有理数进行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合作,使整数、分数在引入负数后能够达到完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以生为本,注重问题探究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局面,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使学生常常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很难有效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越来越低,课堂氛围也会越来越沉闷。而数学学习则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将很难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也就很难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要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发展,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方程的概念,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求出简单方程的解,教师可通过出示相关数学例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要求学生们用适当的数或整数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一是如果2=5+X,那么X=________?二是如果X-y=4,那么X=4+________?三是如果3X=15,那么X=________?四是如果2X+7=13,那么2X=13-________?五是如果5X=4X+7,那么5X-________=7。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交流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得到深化和提升,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三、正面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来自教师的正面评价,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夏日山间的清泉,能够带给学生无尽的温暖和滋润,使学生感受到美好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在难度上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部分学生面对呆板的文字化定理和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会感到茫然无措,随之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当学生有这种畏难情绪出现时,在课上就很难和师生形成高效的互动交流,思维能力也将会受到限制。对此,教师要看到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并用温和的态度和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点名回答问题时,把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留给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并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当学生逐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时,自信心也会随之提升。
总之,在对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坤.浅析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9):72-72.
[2] 卢宗凯.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7):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