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了慢性胃炎,4个“要不得”

2019-06-11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消化科胃镜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第一位的常见病,患者约占门诊胃镜者八九成。

笔者以前作过一次统计,患者平均用药4种以上,平均用药时间7~8个月,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不少“绊脚石”。

我总结为4个“要不得”,希望多少能帮忙搬掉些“石头”,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1. 杂不得

治疗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不少药物虽然有差异,但属于同类;有的原本就是同一种药,因为生产厂家或剂型不同,而有不同商业名称。不说患者,医生有时也得仔细核对。

临床上见到不少患者,重復应用同类药物,造成有的药物作用互相抵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有些人还以为相同作用的中、西药物合用,一定就会提高疗效,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

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针对主要病变或症状,精准用药。

2. 滥不得

主要是指滥用抗生素。不少人认为,既是炎症,用抗生素消炎理所当然。

可惜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胃炎并非一般细菌所致,而是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使用抗生素,不但可加重胃的炎症,长期使用不当,还可能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调,出现新症状和疾病,使治疗更加困难。

有两种情况必须使用抗生素:一是确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二是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时。

但应该由医生来主导,选择好抗生素种类,掌握好剂量与疗程。

3.急不得

胃是一个很辛苦的器官,每天都要工作,何况得的又是慢性病,急着想好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民间也有“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经验之谈。

修复病变是一个过程,上皮细胞必须再生,血管要疏通、重建,腺体要分化成熟……无一不要花时间,“欲速则不达”,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试想骨折患者,吊起胳膊不动,都得一百天。你给天天还在干活的胃几天时间修复,够吗?

4. 高不得

慢性胃发是良性病,疗效不要要求太高,主要症状基本控制就可以了。

有的患者希望胃镜检查,甚至病理活检完全恢复正常。心情可以理解,但坦白地说,今天的药物与治疗手段,难以达到这个标准,何况相当一部分慢性胃炎就是一种退行性改变。

如若非要如此,求救于药物,结果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做消化科医生这些年,笔者力求从四个方面来变“要不得”为“要得”,那就是:精准挑选,严格使用,不求神效,标准合理。

(李增烈/文,摘自《中国家庭医生》)

猜你喜欢

消化科胃镜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四问”慢性胃炎
传统教学联合PBL在消化科教学中的作用
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会不会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