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审视及发展对策
2019-06-11花树洋程继明
花树洋 程继明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3-0036-04
2009年,“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开始在社会各界崭露头角,由大数据引领的从“经验决策”到“数据辅助决策”的管理策略逐渐在各个行业蔓延开来,并占据了日益显著的地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以一种极为高效的手段将海量信息精准化、具体化、简洁化,适应管理所求,契合发展所需。与此同时,教育界也掀起了一场大数据管理的革命,具体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即在校园范围内,将在校学生的一切资源数据化,将包括学习状况(上课、出勤、考试、成绩等)、生活状态(起居、就餐、消费、住宿等)以及工作状态(实习、兼职、发展)、思想状态(信息、网络等)在内的能够反映学生各方面状态的数据进行收集与统计、整合与对比,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以及一系列联动平台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从中研究整理出学生在校期间行为报告,通过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数据发掘其蕴含的价值,以此作为高职院校开展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立足点,在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手段与工作技术创新,进而实施高效、精准管理。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主体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活动的实时性不断更新着各种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以及信息化管理程度都存在一定欠缺。同时,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难以被有效利用,也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理念拘于传统,有待深入。目前,广泛存在于高职院校中的所谓“信息化教育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数字化”管理,也就是将学生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归纳出一系列发展趋势以及变动轨迹。只是利用数据对学生整体情况做了简单呈现,并没有将数据视为一种有效工具,切实深入到具体工作当中。
2.数据资源缺乏统筹规划。在高职院校中,不同校务部门以及下属学院、系部之间分工与运作都较为独立,各个不同的平行单位在获取学生数据的信息渠道以及信息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大相径庭,类属于不同的数据库,既容易出现数据分布独立的信息孤岛现象,也容易导致信息叠加性重复、资源利用率低以及信息维护困难、数据错乱、共享障碍等问题。这不仅造成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实效性,也从客观上降低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阻碍了大数据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当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缺乏相对应的大数据智能管理部门,从中枢控制的高度对全校大数据运营进行统一管控,导致整个数据管理体系分散凌乱。同时,高职院校目前的大数据工作普遍采取由下而上的形式,顶层设计不足,运作机制与平台缺失,资源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困难重重,成为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深化运用的瓶颈。
3.专业技术薄弱,相关人才缺乏。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与大数据相关领域配套的支持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现有的技术仅仅针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部分相似信息数据进行排列。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更深入地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利用。同时,相应技术的缺乏,也导致在学生群体中的信息收集难以全面覆盖,针对数据而实施的个性化管理服务更是举步维艰。此外,高职院校中缺少专业化的大数据挖掘人才以及数据分析师,数据的价值难以得到重视和深度开发,将其运用到日常管理当中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可以较为便利地进行数据处理,但由于相关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大数据管理依然停留在理念阶段,无法全面深入实施。
4.数据利用不足,信息运用狭窄。立足于大数据的视角,高职院校学生信息不仅数量浩瀚、层次复杂、来源多样、特性突出,而且由学生自身而产生的数据价值巨大。高职院校由于教育管理模式固化、数据保存方式落后、管理体系传统,导致数据深度挖掘缺失、利用率较低、共享不充分、重复存储等一系列弊端,阻碍了大数据管理的有效开展。目前的高职院校大数据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一个特定对象和行为的评定上,例如“学生成绩”“教师评教”等,尤其是对一些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开发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有效处理与运用,也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弱化以及管理决策支撑力不足。
5.跨领域、跨行业数据融合困难。当前,高职院校的数据获得与利用主要局限于校园内部,数据的采集主要是针对学生校园行为的管理和改善,导致大数据管理的应用场景狭窄。同时,校园与社会之间依然缺乏有效的数据链接及信息纽带进行沟通与协同,社会各个经济部门难以得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真实数据反馈,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数据与社会经济部门之间的流通受阻,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本人,而是扩展到由学生产生的或是与学生相关的一系列庞大数据上。数据的灵活性、即时性、滚动性以及海量性等特质,都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契合大数据的理念和时代特色,注重从战略上规划大数据教育管理方式,并且将其作为推动学校未来人才培养的立足点与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理念:战略规划、科学思维。第一,从“数字化”呈现到“数据化”运用。大数据的核心不在于“大”,而在于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要从一系列表面数据上,深入研究其背后的规律以及作用机制,分析其发生作用的范围、程度以及效果,进行概括、总结与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能。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对象多重性以及管理手段先进化的压力之下,不仅要具备更精准卓越的管理能力,还要转变固有思维模式,重视大数据的深刻内涵以及全新手段。大数据不仅仅停留在对数據的整理和分析之上,更多的是对数据的管理和运营。大数据能够较为精准地勾勒出许多客观问题的轮廓,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运用自身高超的数据解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进行精巧微妙的整理与渗透,透过数据来掌握数据背后的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找准学生管理的着力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第二,深化“数据即资源”的教育管理理念。只有将大数据理念深化于心,才能真正将其置于管理决策的高度,这是将大数据真正运用到各项工作中的思想前提。“数据即资源”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意识,是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必须确定的主导思想。这种数据意识不是在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改进和提升,而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革新和颠覆。“数据即资源”更加注重对在校学生数据信息的关联性分析与应用,注重从学生自身入手,将管理对象所反映出来的数据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而不再简单地局限于传统的管理者内部调整。高职院校庞大的学生群体积累的历史数据以及实时更新的数据信息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剖析,挖掘其内在价值并加以运用,将数据作为学校管理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从根本上确立大数据管理的地位,显著提升学生教育管理的效能,继而强化其核心竞争力。
2.管理体制:完善平台建设,保障管理机制。全要素的灵活流通是大数据平台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以数据为核心的处理中心是大数据管理开展的基础和核心平台。目前,高校支离破碎的数据孤岛是导致数据难以流通和使用的最大障碍。首先,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应当重点考虑大数据处理中心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这一综合性、广覆性的数据中心应该横向覆盖全校各级行政部门,纵向深入各个学院体系,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网络,使得全校所有的学生数据形成有效链接,在各个数据节点上顺利流通,以保证全校所有数据记录的充分共享。其次,在稳定统一的大平台运转基础之上,还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又具有高度约束力的管理机制,对大数据的收集、分类、分析等各个环节做出严格的标准要求和把控,确保各个细节在运行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后台支持:打造大数据技术应用专职团队。大数据的管理理念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要真正将这一理念落实到高职院校具体工作中,还是要依靠相关的具体技术和实施人才。首先,高新技术作为有力支撑。在信息技术日益多样化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在信息接收与发出内容上都呈现出更为复杂化和碎片化的趋势。在高职院校数据技术发展层面,校园网络往往自成一家,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要想从整体上把握并操纵大数据落实,需要强化先进技术的驱动力量,运用专业化的高新技术将数据整合并联通,形成点对点、线连线的密集数据网络,将各个表面独立的数据库重构整体模式,激活沉睡数据,挖掘其背后的潜在规律,创造出数据的真正价值。其次,专业团队实力把控。先进技术的实践需要通过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展开,目前高职院校急需成立大数据教育管理工作小组,由相关大数据人才进行专业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高新技术构建数据模型,将相关数据转化为理性预测结果,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的依据。
4.覆盖范围: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各环节的应用。目前,大数据作为一种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经在高职院校得到了认可与初步运用,但是运用范围依然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特定行为或者个别层面。大数据所体现的,更重要的是一种全面覆盖和精准指向的功能。首先,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与领域,并将其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开展集中的信息化建设。其次,要高度关注、实时更新,及时反馈各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针对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展开舆情分析、情况预测,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送资料,帮助他们制订下一步的计划,确保在学生培养和引导方面更加专业化、精准化,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
5.整合协同:拓展数据库资源,匹配高职教育。由于培养目标的高度指向性,高职教育更多地体现为高等教育与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产教深度融合,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实现协同。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水平和职业技能是其核心培养目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做好人才对接工作。以面向企业需求和服务社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需要与社会、企业做好良好的沟通,所以高职院校目前迫切需要将大数据管理工作扩展化。第一,对外资源公开化、共享化。从外部环境上来说,应该在高职院校建立起对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数据的舆情监测以及数据分析,形成校内外资源共享、数据共融和综合利用的机制,灵活感应校外环境变化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人才。第二,对内管理精细化、全面化。从高职院校本身来说,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细化的原则之上,考虑未来型和开放性发展思路,利用在校期间学生的大数据,积极开拓更多的信息沟通渠道,与社会、企业形成有效链接,为精准输送人才搭建桥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以学生实践、就业为导向,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大数据”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领域的变革,更显著地体现为一种数据利用方式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但是,就目前我國高职院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现状来说,大数据的深入应用依然任重而道远。只有确立“大数据”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意识,创建全要素的流通平台,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融合,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资源产教融合,才能在高职院校中切实形成人性化与科学化并重、开放化与精细化兼具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高职院校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也是积极与时俱进,推进“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变革,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增强、育人价值形态跃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陈海军.大数据视野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3).
[3]李建伟.基于利益关系的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8(2).
[4](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马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赵中建,张燕南,译.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4.
[6]李良,郭瑞鹏,田宇.校园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
[7]吴玫.大数据驱动高校管理现代化的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2).
[8]王江丽.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创新——基于大数据视域下的“量化自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9]张育琳.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J].焦作大学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