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种子在康保土地上绽放的二人台之花

2019-06-11董晓燕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唱词人民民歌

董晓燕

【摘要】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人们口耳相传,经过世代传唱所留下的宝贵的艺术财富。在传唱过程中,民歌作为种子,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开出了芬芳美丽的花朵。有一朵花就是“万花丛中一点红”的康保二人台,康保二人台是东路二人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最初的形态就是民歌阶段,在晋陕蒙的山歌、小调基础上唱自己的喜怒哀乐。本文从两个方面,即民歌与二人台旋律的关系、民歌与二人台唱词的关系进行论述,来体现二者之間的同源性:人民的创作、演唱、欣赏的高度统一;人民思想、风俗、文化、情感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民歌;二人台;人民;旋律;唱词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人们口耳相传,经过世代传唱所留下的宝贵的艺术财富。之所以称民歌是种子,是因为它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了世世代代创造它的人民、传唱它的人民的心中,所以,这粒种子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文化自信。

二人台是中国民间戏曲剧种,主要流传于晋、蒙、陕、冀等地。以呼和浩特为界,二人台分为西路、东路二人台,康保二人台属于东路二人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一次民间文艺汇演结束后,郭沫若曾赞誉康保二人台是“万花从中一点红”。如今这朵“花”的香气不仅散发在康保的大地上,更散发在祖国更多的土地,甚至它的芬芳正在散发在世界各地。它不仅深受百姓喜爱,还前往清华园、天津艺术学院进行演出,登上了国际舞台。不仅如此,康保二人台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共同携手保护民族瑰宝,光大非遗剧种,合作举办“国戏杯”中国康保二人台专场演出、开展康保县文艺人才长期培养行动、实施中国康保二人台非遗传承工程。

一、民歌与二人台旋律的关系

如果把民歌比作种子,把康保二人台比作花,那土壤就是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阳光就是充满智慧的老百姓。

康保二人台的形成的最初阶段就是民歌阶段,由于康保位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蒙古、河北的交界,在清朝康熙年间,出现大面积的灾荒,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土地贫瘠,颗粒无收,农民卖儿卖女,没吃少穿,苦不堪言。为了得到基本的食物,不得不背弃自己的家乡、背弃自己的妻儿踏上孤苦艰辛的逃荒之路,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四大移民潮之一——走西口。所以,这些移民带来了晋陕的民歌、道情、社火等艺术形式,不仅如此,张库大道——张家口与内蒙古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的贸易运销线所带来的蒙汉商贸,使来回奔波的商旅人把蒙古的长短调、民歌和好来宝带入康保,康保二人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民歌由于其短小精悍,容易传唱,所以,康保二人台就是在这样短小的民歌基础上进行加工扩充形成的。本文以民歌当中的爬山调《割莜麦》为例。

爬山调是流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又被称为“山曲”,文学界俗称“乡村但歌”,内蒙古西部地区亦称“爬山歌”“山曲儿”等。它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以民众的表达方式来描绘他们的生活情感、愿景心声,所以采用的创作手法朴素但不失神韵,通常是直白的话语蕴含着大的哲理。与陕北的信天游,甘肃、宁夏的花儿一样,虽不同源但都同宗。

《割莜麦》本是山西山曲,汉族民歌爬山调为何能在内蒙古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究其原因与史上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密切关系。清末推行“新政”,把大批人口由内地至边境迁移,以充实边境的防卫防御能力。导致短期内大量汉民涌入蒙古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汉族人民对蒙古的草原生态、经济结构以及劳作方式、文化习俗、表达审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爬山调就是在这时进入到内蒙古地区,成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抒发情感的音乐载体。

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广大蒙汉人民,把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奇闻轶事以及自己的理想夙愿等,编成唱词或快板,串话进行说唱,久而久之,这些民间说唱到处流传,有的经过艺人们的加工发展成二人台的新剧目,也有一些二人台剧目就是从一首简单的爬山调衍变而来的。如二人台《割莜麦》就取材于爬山调《割莜麦》的曲调。康保二人台《割莜麦》是割莜麦民歌+(陕北民歌三十里明沙二十里的水)+割莜麦民歌,在割莜麦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使故事的叙述性更强,演唱形式由艺人民歌变化为二人对唱形式,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使其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更加富有层次感。

再如,《五哥放羊》本是山西民歌,是二人台一个极其普通的剧目。在二人台流传的山西内蒙陕西河北等地,人们都会哼唱几句二人台,最简单好唱的就是“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单等五哥来上工。”这便是《五哥放羊》。歌曲里的主人公显然是个有钱人家的闺女,闺女是非常清纯的,心里没有什么杂念,只是一心一意爱着五哥,五哥是个放羊的,里面全是思念,为了等心上人来,姑娘用心地打扮自己,从歌词可以看出二人的甜蜜爱情。发展到二人台,其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增加了舞台表演形式——舞扇的运用,使一人独唱的民歌形式变成了二人台对唱,并且增加了舞蹈表演,形成带鞭戏——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除形式的变化之外,还在原来的速度上进行了板式的变化,但这种板式的变化并不是按戏曲当中严格的板式进行,而是在同一曲调上进行速度的变化,由松到紧、由快到慢进行。把两人的爱情从甜蜜的期盼到幸福的关怀,到最后害怕现实把他们分开的担忧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台里像这样的小戏有很多,例如《打樱桃》《挂红灯》《打金钱》等。在二人台有民歌走向戏曲的过程中,此类剧目并不像戏剧的板式严格进行,这充分体现了民间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是作曲家的创作,而是民间流传形成。从这里可看出二人台形成的基本脉络:歌唱——演唱——戏剧。

除了晋陕民歌、蒙古民歌,二人台还吸收了是江苏民歌。如《张生戏莹莹》是吸收了《茉莉花》。二人台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收借鉴的过程。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可以说二人台表演艺术发展到黄金时代。二人台表演艺术已趋于成熟,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吸收兄弟剧种表演之长的同时,保留了二人台原有的风格特色,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可见二人台的包容性和独特性。

二、民歌与二人台唱词的关系

说起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歌词通俗易懂,是老百姓最简单、最真实、最富哲理但却最朴实的语言。民歌的创作者,主体是劳动人民,歌曲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一般是流传于民间,歌声萦绕于山村田野间,由集体创作的、直接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情感需要的歌。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民歌的创作方式都是口头即兴创作的,通过几代人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的,而歌词的内容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民歌语言丰富巧妙,篇幅短小,朴素直白,在创作上曲式结构简单,短小精湛,活泼灵动。民歌大部分的歌词情真意切,直接表达感情,同时也清楚地告诉它的听众所要表达的文化意义,人们在聆听民歌的时候能迅速了解民歌的原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民歌《人家都在你不在》中的歌词“盘算起亲亲跑口外,泪蛋蛋流的抛一怀。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对哥哥的想念,但没有一个想在里面,但对物的描述,反衬出对人的思念,更加浓郁,更加悲切。二人台的词也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口语色彩浓厚,相间俚语,歇后语、串话的使用,可以形象地描绘出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和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它的存在是人民意识的真实反映,人民情感的真切写照,所表现的内容是最生动、最丰富的生活气息。如《小放牛》村姑的唱段:“三月里来桃李花开,那桃花红来李子花儿白,又观见牧童哥哥山头上站那么那乎依乎咳。头戴个草帽没个顶顶,身穿个蓑衣没个领领,腰系个草带没有个穗穗,足蹬个草鞋没有个底底”把她与牧童的纯真感情,不嫌弃穷苦人家,反而在她眼里情真意切地体现出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爱情的纯真追求。又如《尼姑思凡》中按照时间顺序——一更至五更的所思所想生动地描繪出小尼姑勇于冲破封建社会的牢笼,对普通生活的向往,如“五更里金鸡叫东方大白,师姐妹和师傅还未醒来,脱袈裟仍念珠木鱼摔开,身背个小包袱逃下山来。你好比姜太公稳坐钓鱼台,我好比金翅鱼顺水飘下来,小尼姑不上你金钩鱼钩,摇头摆尾去寻我的爱”,运用排比的手法把小尼姑冲破束缚后获得自由的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也得到情感的共鸣。再如《吃醋》中,一点红与任老财的对话中提到了《想哥哥》这样一首歌,其歌曲内容为“想你想你真想你,三天没吃半碗米,白天想你不出门,夜晚想你扇不熄灯。想哥哥想下一身病,头上打了各火罐印。一晌没见哥哥的面,脸蛋蛋锈成个黑铁片”。这与民歌《想亲亲》有着一样的修辞手法“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软,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蛋。头一回眊妹妹你不在,你妈妈劈头打我两锅盖。想你呀想你实格在在想你,三天我没吃了一颗颗颗米。”把对对方的思念用生活中的场景反映出来,真实而不失艺术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应该就是对于与艺术接地气的一种最好诠释。这种经典在任何年代都有着不朽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二人台与民歌一样,它的歌词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传唱,不断的改造、丰富、逐渐形成比较成熟、完善的艺术形式。这个过程从创造、表演到欣赏都是人民直接参与。所以说,只要有人在,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

三、结语

总之,二人台是由民歌发展而来,民歌是二人台的最初阶段,民歌的特征二人台也都具备,民歌的种子在康保土地上绽放的二人台之花会越来越茂盛、越来越芬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芬芳会越来越甘醇浓厚,飘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甚至世界更大的舞台,只是由于它的地域性特点,其欣赏者定是小众,但是其创造者、演绎者、欣赏者——人民会永远用其智慧来浇灌这朵“万花丛中一点红”的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蔡泽淼.康保二人台戏曲形态的艺美学特征[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6.

[2]姜晓芳.爬山调与信天游之比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4).

[3]周文林.爬山调的语言艺术[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4).

[4]魏琳琳.二人台音乐形态初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唱词人民民歌
唱词(外一首)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穿花衣 唱民歌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