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院校开设急救课程的必要性
2019-06-11苏勤玉
苏勤玉
[摘 要] 心脑血管意外、损伤中毒等急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急症的现场处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时有效的现场紧急自救与互救,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国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发达国家公民每3~5人中间就有1个人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我国公众的急救知识知晓率显得十分紧迫。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就非医学院校设立急救课程的必要性,进行讨论。
[关 键 词] 非医学院;急救;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08-0250-03
一、关于《大学生急救知识了解度调查》的问卷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而了解急救教育现状,我们于2018年10月23日,对12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了解度的调查。现在我们对回收到的120份问卷进行分析。
以下是问卷调查中的核心问题的数据:
1.您会心肺复苏术吗?会心肺复苏术的人仅占7.5%,会一点占10.38%;完全不会的占81.67%。
2.您会止血、包扎吗?会的只有11.67%,会一点占25%,完全不会的占63.33%。对简单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这些日常会遇到的可能性较高的简单急救方法,不会的人占比超一半。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与国民的急救水平就拉开一段很大的距离。
3.您所在学校有开设急救课程吗?结果是只有10%的被答卷者是他们所在的学校有开设急救课程,10%的不清楚,80%的是没有开设急救课程。和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高度重视急救知识教育的国家相比我们不仅仅是输在从娃娃抓起的起跑线上,我们更是输在没有重视急救普及教育上。
4.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普及过急救知识?普及过的仅占10.83%,简单说过一下的占45%,完全没有普及过的占44.17%。从此数据明显看出我国在急救知识教育方面的工作是做得不到位的。我们都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学校是一个教学的地方。希望在急救教育方面也做得向其他学科一样好。一个人只有先学会怎么保护自己,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更多的存活机会。
5.您觉得我国当前急救知识教育的普及率怎么样?有91.67%的人认为我国的急救知识教育普及率低,有5%的人认为普及率较高,有3.33%的人认为普及率高。
6.您的学校是否有急救设施(如AED)?没有的占72.5%,有急救设施的仅占8.33%,不清楚的占19.17%。从数据可见我国大部分院校对安全意识不够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别人的院校有假人、AED等急救设施,在突发情况面对急救设施就是生命在院前提升生存几率的希望。
7.您家中是否有急救药箱?有的仅占10.83%,不清楚的占0.83%,没有的却占88.33%。可见我国国民对急救意识的淡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危险总在一瞬间,高度的安全意识在突发情况面前就多了一份希望。
8.您的急救知识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的?84.17%的人是通过电视了解的,80.83%的人是通过网络了解的;24.17%的人是通过社区了解的,另有10%是通过医院了解到的,仅有15.83%的人通过学校了解。此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通过电视、网络这些渠道来了解急救知识的。学校在急救知识教育上提供给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
9.您认为在中国急救知识尚未普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3.33%的人认为宣传力度不够大,公众缺乏急救意识,30.83%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急救知识教育,25%的人认为国家对国民的急救水平不够重视,还有0.83%的人认为急救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10.关于急救知识,怎么样的学习方式比较容易让您接受且印象深刻?2.5%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3.33%的人认为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学习,94.17%的人认为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授是最让他们接受且印象深刻的。此数据告诉我们老师的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在广东地区非医学院校对38所大学进行访谈调查,就是否有开设急救课程一问题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均没有开设急救课程。
以上的调查分析可得出:我国大学生急救意识淡薄,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低,国家社会对国民的急救水平不够重视;大学生可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各大高校急救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就此问题:我们进行我国大学有没有必要开设急救课程,当前我国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工作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其他发达国家在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方面如何拉近悬殊的距离,提高我国国民的急救水平进行研究。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急救意识淡薄
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均不够,在急救知识宣传上形式单一,普及工作不到位,大学里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宣传展板形式,宣传没有成为常态化。
(二)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出现“想学无门”的局面
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与兴趣比较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自救或对他人进行施救。但是,当前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主要都是通过电视、网络、社区来获取,大学里面很少有相关知识的教学,专业的指导老师少之甚少。据调查非医学院校的图书馆里关于急救的知识方面的图书都很稀缺。就是这些现象让很多想学习急救的学生缺乏学习的渠道。在非医学院校,缺乏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老师。
三、国外急救知识普及情况的分析
现代医学证明,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以内。现代急救已从医院延伸至病人家中或事故现场。这需要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以便在专业救助人员到达前,实施及时有效的现场救助。我国卫生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60%,而美国一些城市甚至高达74%,可见,提高我国民众的急救知显得十分重要。
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接受急救培训;美国规定警察、司机、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术和现场急救的培训;德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每个公民在考取驾照前必须接受一定课时的急救技能培训。我国公众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进行有计划系统的培训,使公民切实掌握急救知识,尤其是掌握急救技能,显得非常紧迫。
四、国外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的
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国外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的?
先来看美国。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接受过CPR技术,即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萬,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急救技术的普及方面,美国是怎么做的?
据纽约华尔街多媒体记者介绍,美国急救措施普及教育力度比较大,在美国的很多公共场合,特别是人流较大的地方都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机AED,确保突发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援。美国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都会有关于急救知识的必备课程。在很多美国的健康课上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急救。比如有人在进餐时被食物噎到、有人晕倒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抢救方法不同。面对需要心脏急救的病人时,对成年人、儿童或婴儿采取的措施不一样。
老师为了让学生记得更清楚,会带不同的人体模型来上课。在进行场景训练之前,老师首先会教一些理论知识。例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需要帮助、当事人是否清醒等。所有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会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的学生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学习,而学生会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笔试以及模拟场景。通过的学生便可以拿到一张带有美国红十字会标识的小卡片,上面会有他们的名字。证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抢救。在美国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过这样紧急抢救的课程。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旁边的路人就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抢救时机。
再来看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专业医疗系统拥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体系,志愿者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庞大后盾。“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急救知识同样从娃娃抓起的澳大利亚,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据澳大利亚华人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法律强制规定一部分群体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备急救知识。根据澳大利亚职业与安全法的规定,一般一个超过25人的公司必须至少一人以上进行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和拥有急救证书。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社工类或其他服务类行业,对员工有硬性急救证、持证上岗的要求。急救证书通常需要进行正规的为期一至两天的培训才能获得,培训主要以实际操作的演练和考核为主,这种证书的获得后并不是终身有效,更不是走过场,需要定期重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证书。按照规定,急救证书需要每三年更新一次,而心肺复苏证书需要每两年更新并且重新学习一次。
再来看日本。在日本,急救通常要求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表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也开始重视呼吁民众学会自救。近年来,日本的急救医疗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足现象,日本政府非常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特别是在大地震以后,政府制作了一些急救措施的网络视频讲座,其中介绍了人工呼吸法、正确使用心脏除颤器的方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等,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民众还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各地消防总署举办的急救实际操作讲座等多种途径掌握急救技术,民间组织和媒体不断做着普及急救知识的工作。比如每年一进入夏季各大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的知识,讲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方法等。此外,各个街道、公寓、企业、学校等每年都会组织消防演习,活动中会教授人们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
五、国内国外急救知识教育对比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和国外的急救知识教育普及情况对比,很显然我国的急救知识教育普及率低,国民急救水平低,公众急救意识淡薄。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方面为什么做得那么好,急救知识教育普及率那么高,国民急救水平那么高?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那么想要提高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及国民急救水平就要从根本的问题开始解决,严格落实普及教育工作。
国家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国民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普及程度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所以提高我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国民的急救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学生文化基础好,受教育时间相对充足,在大学生中进行急救培训具有普及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而且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丰富,向社会传播知识的能力强。
六、建议
(1)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意识。(2)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渠道,开设急救课程是最佳的学习渠道,完善校内急救设施的需求,多购买一些关于急救知识教学类的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学习。(3)非医学院校应该聘请专业的急救医学老师给学生上课。
参考文献:
[1]张雁,温新华,林长敏,等.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现状及其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2006,20(9):1668-1669.
[2]阮小莲,廖安平,陈红梅,等.普及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1,3(3):185-187.
[3]魏穗霞,徐小华,邓春梅.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21(3):109-112.
[4]秦坤伟,杨立刚,高强,等.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48-49.
[5]庞秋瓶.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工伤急救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训[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53-254.
[6]毛静芳,周爱华,张玉红,等.《初级急救知识培训》列入卫生职业学校必修课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8):209.
[7]郭华林.《急诊医学》选修课教学探索[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2011,8(8):716-718.
[8]吴丽萍,陈晓勤,吴凡,等.公众现场急救普及推广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333-2334.
[9]袁晓丽.1999—2008年国内公众急剧知识普及与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6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