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2019-06-11熊茉莉
熊茉莉
[摘 要] 思政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对实现学生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航行标,其具有时代性、规律性以及方向性,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对突出学科育人价值、提升育人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022-02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关乎民族未来和国家昌盛。思政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思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输送更多的现代化人才,对国家民族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融入的时代性和方向性
(一)坚持把握新论断
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高校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坚持把握新论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方向性。首先,高校党委需要秉承主体责任,给予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领悟其精神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发挥党委的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坚持在融入中把握方向,强化思政教育的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保证融入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其次,高校各级组织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融入举措,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校园的思想覆盖,为思政教育注入全新的活力。
(二)把握矛盾新变化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社会矛盾也开始出现转变,想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需要把握矛盾新变化,探索社会发展新规律。首先,当前思政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出现了较大转变,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在融入中要兼顾学生的信仰价值、社会需求、社会公正以及物质满足的需求,做到科学育人、遵循规律,突出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其次,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还要做到掌握主导权,通过思想融入帮助学生提升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把握学生物质和心理需求变化,摒弃以往心灵鸡汤式的教育形式,以贴近学生需求和符合时代特征的方式多渠道融入;最后,在融入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在悦纳、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以学生喜聞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给予学生以人文化的实践示范和理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把握新时代特征
在新时期下,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所具备的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开放性,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立体化、多维度、全时空以及跨疆域的创新空间,但同时,互联网中充斥的腐朽思想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例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仰造成严重冲击。因此,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思想融入中,需要把握新时代特征,突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找准当代大学生情感交流和思想认识的契合点,将学生实际问题和社会现状充分结合,占领校园舆论高点,聚集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点,通过时代精神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
二、坚持融入的互动性和主导性
(一)加强思想引领
当前,我国思政教育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需要加强思想引领,发挥各个主体的主导性和积极性。首先,思政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夯实自身的理论功底,掌握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提升思想交流的价值性;其次,高校主要领导需要加强思想认识,对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进行合理设置,促使学生在未来征程、基础方略以及历史变革等方面形成科学认知,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最后,高校要发挥思政教育的创造性,在思想融入中要实现创新传承、创造转化,积极借鉴新媒体的特征,以风趣幽默、简单便捷的方式,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促使思想融入既严谨严肃,又生动新鲜。
(二)激发学生热情
构建主义提出,有意义、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是完成自我构建的必然过程,高校在思政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实际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首先,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高校在融入中要把握学生特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方案设计中,促使其成为教学的设计者、评估者以及参与者;其次,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在思想融入中,需要注重开展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差异性和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后,高校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科学和精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实际需求,根据数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加强互动交流
互动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推进剂和动力源,其可以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与整合,帮助教师结合学生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被理解、被尊重的需求,唤醒学生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因此,高校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注重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首先,要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要扮演交流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强调教学反馈和互动交流,积极引入经典案例、启发式、探究式、微课以及慕课等教学模式,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交流关系;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诉求,树立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围绕学生的教学新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的方式加强思想融入,体现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和生活化,引导学生运用核心价值观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三、打造融入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一)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需要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首先,要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调整思政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将其全面贯穿于思政教育中,实现教材全覆盖,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和继承性;其次,在教案讲义、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课堂教学关键环节,要坚持其本质,在兼顾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喜好的基础上,精心准备教学案例、教学课程以及教案等资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最后,课堂教学要突出体现思政学科的育人目标,引导学生加强对习近平思想的感悟和理解,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
(二)构建校园阵地
校园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要坚持大众化、体验化、日常化和生活化,将思想核心以春风细雨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生社团以及校园文化中。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以及学生社团等思政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其次,高校要积极组织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结合学风、校风以及校训鼓励学生自己展演、自由创新,辅导员需要发挥把控作用和引领作用,通过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构建思政校园阵地。
(三)占領网络平台
首先,高校要打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并且突出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其传递给学生,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其次,高校要加强思政校园网建设,在内部形成网络舆论体系,用核心价值观批驳和回应负面网络思潮,体现思想的政治性、先进性和时代性;最后,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加强思想融入和文化传播,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点精准推送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感的思政教育作品,提升思想融入的吸引力、引领力和领导力。
四、构建融入的文化环境和激励政策
(一)健全激励政策
首先,高校要构建教师承诺系统,要求教师要通过自我约束完成个人政治素养的提升和强化,高校也要在思想融入中加强资源投入,对教师和部门开展动态检查,保证教师兑现个人承诺;其次,高校领导要重视自我激励,定期组织主要领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学习,对其形成言行如一、上下一致的重视;最后,高校要对校内思政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形成跨学科联动、资源共享以及部门协同的思政教育新局面,比学赶超、相互学习以及相互借鉴的思政教育新氛围。
(二)培育文化氛围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高校在思想融入中,需要注重培育文化氛围。首先,要在高校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加强全体师生对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理论以及道路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形成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其次,教师要积极融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促使其成为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文化根基,注重提升个人的精神意志和文化素养;最后,高校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创作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文化作品,塑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先进性的人物榜样,对优秀作品、经典案例以及模范榜样加强宣传,突出思想融入的深刻性、生动性以及准确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具有塑造人和改造人的重要作用,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思政教育的鲜活性和时代感具有积极意义。高校需要积极探索思想融入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为我国社会输送更多能力强、素质高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宋金玲,张迪.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策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2]许丽红.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职医学院思政课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