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的数控操作技术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2019-06-11邱言龙
[摘 要] 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与世界进步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譬如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手机早已成为一种普及的电子设备,并且每一部手机都会连接互联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上网。这样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供了海量的资源,但是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则会利用课堂教学以及实训教学的时间上网聊天、看电子书甚至玩游戏,对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都造成了一定不好的影响。作为一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此对基于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数控操作技术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究。
[关 键 词] 互联网;手机操作平台;数控操作技术;互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150-02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数控操作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属于机械类专业的中心课程。学生掌握了精湛的数控操作技术之后,可以从事数控加工、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技能型的专业课程。首先因为数控操作技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技能綜合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极易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本身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就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就更让数控操作技术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雪上加霜,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当前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数控操作技术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与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开展数控操作技术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高速发展趋势的要求。在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操作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是首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教学模式太过于落后和陈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没有直观、形象、具体的数控操作原型,因此学习枯燥、无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水平不高,学习习惯不科学,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极其有限,学习进步缓慢,学习效果不佳。加之实训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技术理论作为支撑,因此漏洞百出、错误频现,更直接制约了实训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的前提下,必须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之间紧密互动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实行。
其次,教育现代化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程的主要动力。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深入到了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更为海量的优质资源,加深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实现了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制约,保证教与学活动的扎实开展,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数控操作技术的互动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数控操作技术互动教学模式
(一)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开展理论教学
在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操作技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数控操作技术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讲解,以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到了对学生的讲解当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互动的时间相应减少。在任何一种学习活动中,学生都有可能遇到疑难问题,尤其是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更多。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用于指导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的时间就不足了,进一步导致学生的疑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了预习,那么学习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此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开展理论教学就提上了教学工作的议程。教师可以首先把需要教学的内容发布到互联网中,学生使用手机下载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增强课堂听讲的针对性,确保学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就把数控机床的结构要求、主传动运动的变速方式、数控机床的主轴结构等内容的讲解过程提前录制成时间在4~8分钟的微课视频,会同教师搜集的大量学习资料一并上传到互联网中,组织学生下载资料进行学习,下载视频进行观看。这样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视频的途径进行学习,和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解的效果相差无几,由于这种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效果甚至要超过课堂上的被动听讲。因此把课堂上的学习放到了课堂下进行,课堂上教师再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和点拨,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同时用互动促进了教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开展模拟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传统的数控操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后还需要进行实训教学强化。因为理论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技能,所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极不扎实,导致在实训教学中会遇到大量的疑难问题,要么是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要么是编程出现问题,要么是操作出现失误,导致实训教学效率极低。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的应用,模拟教学的开展,有效改变了这一不利局面,让教学得以高效实施。例如,在学习数控操作编程内容后,都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教学进行验证,教师则可组织学生利用仿真模拟训练软件进行数控操作实训模拟练习。在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零件的结构及工艺进行分析,对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进行确定,拟定加工工艺的路线,制定工序卡片,还要确定零件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计算工艺尺寸链等。这样学生在仿真模擬训练中对实训教学的具体步骤就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对细节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对在编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错误也有了准确的认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地互动交流,对学生的仿真实训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学生在真正的实训教学中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从而确保实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开展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数控操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学生如果在实训教学中脱颖而出,能够熟练掌握各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技能,那就证明学生真正掌握了数控操作技术,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控操作技能人才了。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再次进行实训的演示,让学生进行观摩,便于学生模仿教师开展实训练习。例如在使用数控车床进行车削加工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就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了教学,在机床上配置摄像头,教师进行车削外圆、车削内孔、车削端面、车削螺纹等操作,整个操作过程通过摄像头、多媒体设备、互联网发布到资源共享平台或者微信群、QQ群中,学生通过使用手机在线观看的方式直接观摩教师的操作演示过程,进一步强化对于车削加工工艺的操作技能与技巧。然后学生再开展真正的实训练习,按照之前在仿真模拟训练中掌握的方法和程序,仿照教师之前进行的示范操作进行实训,这样对实训教学的高效开展形成了极大的推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学生实训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训中进行彼此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实现实训教学的高效开展。
(四)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开展广泛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在理论学习中,还是在模拟仿真训练中,抑或是实训教学中,这些疑难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必然会直接影响整个数控操作技术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人数有限,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逐一的辅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中向教师请教、寻求帮助也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开展广泛的交流和互动,首先建立微信交流群或者QQ交流群,组织学生全部进群,学生可以在群中向教师求教,教师予以解答,实现师生之间的亲密互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群中发布项目任务单,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与实训开展情况;教师还可以发布学习资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实现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不断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在数控操作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的作用,基于互联网和手机操作平台构建以生为本的互动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的传播更为便捷、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增强学生学习、探究、动手实践的主动性,为之后的模拟教学、实训教学夯实基础,从而保证之后实训教学的高效开展,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操作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邱言龙,高万新,王兵.现代数控车削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蒋飞龙.数字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69-70.
[3]邱言龙,李文菱.数控机床维修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4]苏珂,高喜银.基于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2):36-39.
[5]姚佳.《数控编程与操作》分层式技能提升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13(20):196-197.
[6]宁金叶,罗小丽.基于“互联网+”的电工电子互动教学平台的构建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