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开展的策略探究

2019-06-11任尚利

考试与评价 2019年4期
关键词:田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任尚利

【摘 要】 小学体育中开展田径运动教学尤为重要,其对于发展学生力量、速度、柔韧度、身体协调性等多方面身体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田径教学原则对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安排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体育 田径 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田径运动作为能够培养运动者全身能力的综合性运动,对增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催化和加速作用,能够为他们日后的体育训练奠定坚实的体质基础。

一、田径教学内容的构建

1. 强调基础,发展身体素质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应坚持以教学基础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只有良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够进行技能的有效学习,有了好的基础,才能够在田径训练的后期挖掘和展现出学生的技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应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控练习的次数、时间和强度等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和诱导方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身体素质。

2. 培养技能,强调规范动作

体育姿态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所呈现的动作形式,是检验体育动作的标准程度,在体育田径教学中,最基本的有跑姿、站姿等等。姿态作为进行运动的基本,其标准程度与身体的协调、柔韧度以及力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一个标准的姿态能够展现出体育运动的精神,是体育的外在形象。在田径教学中,田径类基础技能有走、跑、跳、投,教学内容设计也要围绕这几个动作技能来开展。例如,走动技能有前脚掌走、后脚跟走等;跑步技能有小步慢跑、高抬腿跑、后蹬跑、摆臂、大跨步等;跳跃类技能有单脚跳、双脚跳、纵跳、跨步跳等;投掷技能有前抛、上抛、推、投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从讲解动作要求开始,先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进而在加强学生的练习次数和改进错误动作中,强化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教学要求,最终规范学生的田径运动动作技能。

3. 提高兴趣,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要在发展运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立足于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善教学设计的同时,要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导向,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锻炼为自身所带来的体验和价值。

二、革新教法,扩充内容

1. 变换练习式。通过转换各种刺激学生感官的方式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可以是不同状态下运动负荷的变换,也可以是速率、节奏、力量的强度和大小等等,通过多种训练因素的转变,来刺激身体的肌肉和神经,发展体能。例如,起跑是田径运动中训练人快速反应能力的一项,在快速跑中训练学生的起跑时,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的是站立式或蹲踞式,在进行变换后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觉与神经的支配能力,比如听到信号疾跑急停;髋、膝不同曲度的正、侧面静止、原地运动下的听信号起跑等等。

2. 综合性练习。进行多项目的综合练习,不仅能够增强练习的趣味性,避免学生感到枯燥和范围,还能够使锻炼效果更加全面。将多个练习项目组合在一起,可以制定练习的顺序和线路等,根据要求进行练习。例如,教师可以用橡皮筋来代替跨栏架,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进行跨栏、跳栏、滚翻、单脚跳和30米快速跑等综合性练习。

3. 田径教学内容的合理拓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项目内容基础,对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目标和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在高年级的實心球训练中,教师要考虑到该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进入发育期的特点,针对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内容的变动。(1)可选用不同质量、大小、材质、颜色的球来替代实心球,遵循从动作到力量以及协调性的练习顺序。(2)可以进行适合自己的不同投掷方式,如旋转→原地→上步或上两步→掷出。(3)根据自身条件可以采用不同发力的手臂,也可以是不同方向、不同的动作幅度等等。通过开放的、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要求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为体育田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4. 丰富课余田径锻炼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季节来定期的开展一些小型的比赛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此外,教师也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田径比赛项目,例如,高年级的学生适合发展快速跑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就可以组织“50m折返障碍接力赛”,器材有接力棒、绳子、垫子、气球等;规则为每组6人,赛前每队各派1名队员手持接力棒,在起跑口令发出后,开始后需要依次穿过绳子、越过垫子、绕过气球等障碍,将接力棒传给在下一阶段等待的队员,最先完成的队伍为胜队。

田径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应遵循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地增加体能训练,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入手,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等多方面素质,为学生的日后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艳华.小学田径类教学内容优化策略研究[J].田径,2018(11):42-43.

[2] 张兴娣.探究培养小学生田径兴趣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09):157-158.

猜你喜欢

田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全国田径冠军赛
计数:田径小能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