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农村小学管理
2019-06-11韦传利
韦传利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农村教育是十分关键的组成,且农村教育的质量与社会稳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效果。然而,在农村教育体系中,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基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农村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对前沿科学管理理论进行学习与借鉴,强调人为因素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把握管理难点与管理问题原因,结合农村教育发展现状,促进优化管理目标的落实。基于此,文章将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在优化农村小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教育观念 转变 农村小学 管理工作 优化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社会面貌变化明显,城乡差别逐渐突显出来,很多农村教师在工作中迷茫,受到物欲影响而出现人心涣散的情况,管理工作难度明显增加。作为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正确认知农村小学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并根据管理状况采取必要的优化措施,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教育观念转变,优化农村小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管理现状阐释
近年来,基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效,使农村小学管理得到了全面优化。但仍需注意的是,在实践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 办学目标落后。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农村小学管理者未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且教师始终沿用传统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将提高考试成绩与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的目标。这种落后的办学目标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2) 管理思想混乱。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处于多方管理状态,且工作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学校工作重点也经常改变。特别是在教师行动和管理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下,会采用公开批评的方式,错误地认为教师能力不足。受此管理思想的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效果明显下降。
二、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农村小学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农村学校现代管理意识
首先,农村小学管理者应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积极转变办学目标。目前,要想保证农村小学与素质教育的理论要求相适应仍存在较大的难度,且可行性缺失。然而,作为管理者应当坚信教育科学的积极影响,并始终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如果发生问题亦或是遭受风险,都需要管理者承担,应通过实际行动给予农村小学教师必要的支持,实现教育观念的全面更新。另外,还应当以身作则对教师进行合理引导,进而对农村小学学生素质发展契合点进行有效探索。站在长远角度分析,只要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必然会改善其考试成绩。在确定办学目标以后,教师工作目标与方向会更清晰,并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以达到教育创新的目标。
其次,对前沿管理理论进行学习并改变管理形态,确保管理手段的人性化。农村小学管理者需要正确定位自身以及管理对象,并形成平等关系,制定相同努力目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践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积极转变传统管理形态,也不应戴“有色眼镜”看待教师,而是要以正确心态对待被管理对象,信任所有教师的能力与潜能,在观念更新与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参与搭配实践活动中,就能够获得理想的工作成绩。给予教师信任与关爱,使教师能够主动调节自我需求,致力于实现个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教师的内在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实现高效管理目标。
最后,对教师思想加以引导并转变,促进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因教师日常生活环境与学习背景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团队中也存在不同教学思想的碰撞并产生矛盾。针对这一情况,农村小学管理者需强调前沿教育教学理论的作用,并逐渐向教师团队渗透,以保证教师能够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既有思想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管理者则需要通过交流和分析,对可取之处加以挖掘。
(二)全面调动教师工作激情
根据人本管理理论内容,任何管理工作中,人为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农村小学管理者,需要对所有教师特点形成系统化了解,确保教师个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化配置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保证农村小学管理工作质量与效果的全面增强。
作为农村小学管理者,应为校内教师提供与其自身能力相符的岗位,保证所有教师都能够各司其职。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管理者的魅力不可或缺,必须要从根本上规避因人设岗或者是因事设岗的情况发生,并结合岗位的基本形式、教师特长与专业能力等因素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另外,管理者也要确保所有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为此,应高度重视对于教师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有科学理论以及政策作为参考依据,与农村小学实际情况相契合。教师在接受培训后,会明确个人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强化个人责任感。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正确定位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进一步增强配合意识,了解学校发展规划内容与近期发展的目标。
最后,农村小学管理者要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但若仅依靠教师远远不够,所以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机制,对教师行为进行约束与有效引导。另外,还应当对教师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适应,尽量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文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心理方面重视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
(三)创设教师个性才华展示的平台
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有会主动转变既有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然而却始终没有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为此,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错误地认为全新教育教学思想空洞且不实际,因而改变自我的意愿逐渐消失,更加安于现状。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管理者应当在积极为教师创设平台,使其能够充分彰显个性与才华。
一方面,管理者要为教师制定专业培训规划,对教师加以鼓励,使其能够参与到进修活动与培训活动当中,以不断增强个人能力与素质水平。其中,要正确认知农村教师学历水平偏低的问题,给予教师鼓励,使其能够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為提高个人素质水平提供必要保障。与此同时,还应当要求教师,使其能够自主参加进修班学习,对全新教育教学知识进行学习与借鉴。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到校内外教学观摩活动当中,特别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前沿信息的共享。
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管理者要积极营造多元化教育教学环境,并对将碍事进行鼓励,使其能够不断探索与创新,尽量转化前沿教育教学并与学校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相适应。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应当强调教育方法差异所带来的结果差异,同时向教师及时反馈。针对教学成效显著的教师应进行表扬并推广教学经验,而针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则要与共同分析并纠正,坚决不允许出现全盘否定的情况。只有在宽松环境当中,教师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改善农村小学精神面貌。
(四)践行人文关怀思想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体系与激励体系。由于农村小学的经费较为紧张,所以作为管理者应当摒弃错误的校园建设思想,而是要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发挥经费的价值与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划分专项资金,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奖励,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应当客观评估并公开奖励,对其他教师进行激励,使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另一方面,集体舆论保障体系的构建,创建集体氛围。农村小学管理者应对将碍事进行合理引导,为教师的成功与进步给予必要的鼓励,同样也要理解教师的失误与工作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只有在集体舆论保障体系中,教师才能够不断明确工作方向与具体目标,不断增强工作动力,为农村小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三者互相作用。农村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所以必须要紧紧把握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管理者,应以大局为切入点,对前沿理论进行学习,根据农村教师队伍管理难点,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优化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林权.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观念转变的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7(5):69.
[2] 张振国.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观念转变的浅显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6):14.
[3] 李怡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兰陵县部分小学为例[D].聊城大学,2017.
[4] 周君,董雪,杜金山.农村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改进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