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2019-06-11王慧贤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摘要】文物保护是一项极为系统、负责且专业的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关注,地方文化局以及各类型博物馆也充当着实际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主体。通过对现阶段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文物保护共组开展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具体问题,部分主体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意义与要求缺乏完整的认识。本文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意义与要求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文物;文物保护;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整体上来看,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有效性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升,政府对文物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也营造出了一个十分良好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大环境。但也需要看到,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当前正在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很多文物需要频繁的展出与展览等因素影响下,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难度也大为增加。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诸多意义,如何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也是政府、民众,特别是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传承历史文化的必然要求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看,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物可以看作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更是可以通过文物来窥探一二。一些书画文物能对以往的风土人情、文化发展等进行较好的反映,其它类型不一的文物也往往会被烙上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特征与历史特征。对于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看作是当代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经验,文物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时,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自然也带有了传承历史文化、发扬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也是传承与发展历史文化的必要要求之一。

(二)彰显文物价值的有效途径

从较为微观的层面来看,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是彰显文物价值,特别是持续性彰显文物价值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文物具有考古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无法对文物的外观、形态等进行较好保护时,文物的价值很容易大打折扣,某些价值甚至会随之消失,无语从哪个层面来看,这都是一种不容小觑的损失。但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时,文物能够在一个更为合适与安全的环境中,其自身受到“损害”的现实可能性会被降到最低,文物价值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某些价值甚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正因如此,相关主体不仅要常态化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更加要注重文物保护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要求

(一)管理要求

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首要要求是管理层面的要求,即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更是要较好地联系在一起,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同现代化管理理论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权责关系的明晰往往被看作是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首要要求,即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由专门的团体或个人予以负责,避免文物保护工作在开展上流于形式。与此同时,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选用要具备科学合理性,避免不当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策略对文物保护预期目标达成产生负面影响。在管理要求影响下,文物保护工作更像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性活动,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也需要得到较为有效的统筹规划式管理。

(二)技术要求

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对更多先进的技术予以运用,诸如化学分析技术、3D打印技术和一些更为复杂的文物修复技术等都可以成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所应用的技术。但各类型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并不简单,各类型文物保护工作者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势必会对相关技术进行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在进行相关技术应用时不仅要围绕着文物保护这一目标来进行,更要对不同的技术要求予以较好遵循,这也是确保相关技术应用价值得以较好发挥的前提。不仅如此,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相关工作开展也需要在技术的限定框架内进行,避免不当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策略或方式方法出现。

三、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建议

(一)强化文化保护工作开展资金支持

为了使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更为良好和有序地开展,强化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资金支持十分必要,很多古建筑类文物当前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这与文物保护资金短缺和使用上缺乏规划有直接关联。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结合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实际状况与需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以支持馆内外保护工作的开展,并适度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各个时期与各个层面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处于健康、正常的开展状态。以此同时,文物保护工作主体需要对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管理,避免文物保护专项最近在使用上出现闲置或浪费,这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常态化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下,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技术性要求较为显著时,专业化人才也需要更为充分地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之中。具体来说,博物馆等具体的文物保护主体一方面要积极地对文物保护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其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则要通过社会招聘等渠道,进行优秀文物保护人才的招揽,扩充自身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通过强化文物保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更为先进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理念及方式方法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对于带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创新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有效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定期对文物状态进行评估

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需要以文物的价值维护作为核心事宜,而定期对文物状态进行评估也是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事宜。具体来说,文物保护主体需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文物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时所选用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为后续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层面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一个基础的参考。与此同时,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主体需要结合文物状态的变化,进行文物保护性管理层面的调整,使较为宏观的文物管理同微观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更好联系在一起,避免过度展出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策略选用不当,对文物状体与文物实际价值保障产生负面影响。

(四)强化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内外部监管

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较好的监管,很多文物保护工作开展问题的产生同监管力度的薄弱间有很大关联。各级政府需要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监管的第一主体,并通过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责任制的办法,对于各种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营造出一个更为健康的文物保护环境。对于文物保護工作开展得主体而言,其内部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信息公开,来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从而借助公众的力量来发现自身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持续性的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具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构建出一个更为完备与严密的文物保护工作监管体系。

四、结语

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具有诸多意义,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现实性要求也相对较多,各类型文物保护工作主体也需要在相应的指导和规范下开展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并不断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层面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类型的文物需要进行不同的保护,一些主客观因素会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文物保护工作者在进行对应工作开展时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避免不当的文物保护策略对文物形状、状态和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湘妮.浅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J].大众文艺,2017(4):67-68.

[2]白娟妮.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浅析[J].当代旅游,2017(6):45-46.

作者简介:王慧贤(1975-),女,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理念、任务、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博物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