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9-06-11丁杰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思维

【摘要】在人才化建设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也将艺术型人才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软实力”。在以核心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也结合传统的办学经验,将艺术设计类学科作为教育创新点。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高校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理念等进行研究,从人才创新培养方面分析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财经类高校;创新;思维;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代高校建设的重点,而艺术设计学科更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开展适应性现代化教学的重点学科。对此,全国各地财经类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在优化本校教学方式和办学模式的同时,不断改革本校的人才培育方式。在此背景下,我国艺术教学体系建设改革也在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建设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对我国多项创新经济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代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随着当代经济和创新艺术文化交融性越来越强,大量的财经高校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本校创新建设的手段。由于我国教学地域性问题较为严重,很多财经类高校对于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职业规划和教学方面多是以零散教学理论+就业实践为主,在办学模式方面存在着较大阻力。同时,我国国内也没有形成一项专业的艺术人才高校培养计划。如何将艺术创业设计和财经类高校办学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实践化、可遵循化的体制,还有待商榷。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多元化教学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教学设计范围较广,如何培养针对性的企业型、创业型人才,也需要各大高校因地制宜,研究探讨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案[1]。

二、建立独特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为高效现代化教学提供途径和思路

通过建立创新性、创造性、创业性艺术人才培养体制,一方面能够改善财经类高校“重理轻文”的理念,丰富本校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此举也能针对性地分析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实现本校创业型人才建设。

(二)迎合市场经济建设需求

艺术设计类课程结合了当代视觉文化热点、迎合了市场对经济、美观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艺术设计师对产品经济的包装赋予了市场经济独特的美学和艺术性,这也是当代市场经济建设的主流。因此,财经类高校通过“内化”艺术设计类人才建设,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大量的“美学商品”人才,带动内部对市场经济的把控,让学生能够迅速将自身的美学价值投入到实用性设计中[2]。

(三)挖掘学生创造潜力

在时代建设影响下,创新性建设成为当代建设重点。其一方面能够抓住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创造潜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艺术美学知识学习的机会,增强自身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

(四)完成高校人才培养建设任务

在当代人才建设背景下,通过在财经类高校建立一套有效的艺术型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将艺术建设和本校各专业发展融合起来,为国家提供更为丰富的人才库。同时,艺术人才培育建设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性,能够鼓励内部实行创新化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除此之外,建立一个可行的艺术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能够将财经类高校进行全面改革,使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方式,迎合当代国家人才建设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制上,优化内部经济学科教学[3]。针对艺术人才建立更为明确、丰富、目标性更强的教学体系,以增强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实力。

三、优化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代人才化思想教学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一直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实证、比较分析作为主要教学方针,将实事求是、科学教学作为立脚点,并积极在本校开设多元化教学学科,如综合经济学、社会学、文学、艺术设计类等。在以“财经”作为主要教学方面人才培养机制上,艺术设计类人才设置需要因地制宜。笔者结合相关建设经验,对其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式和教学师资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计方面

在课程设计方面,艺术设计类人才教学和财经类教学有着明显不同,建议高校本着平等、公平原则,创新、启发性建设原理对艺术型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要抓住创新教学和艺术素养培养特征,以学生专业技能教学为目标[4],将高校人才培养文化渗入到传统教学方针中去;建议在传统课程中不断穿插其他市场经济类学科,完善选修课和必修课成比例,让学生能从其他领域中获得思维灵感,借助自身艺术能力和素养,创造出新的产品。同时,鼓励学生借助现有环境学习本校经济学科,完善自身第二学位,为以后自身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二)教学建设方面

在教学建设方面,教师应引导抓住学生艺术思维和能力的建设,将“知识教学”“素养教学”“能力教学”全面综合化。以案例和经济分析的方式,让艺术新学生了解艺术设计和市场经济、营销之间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增强其对生活、经济、艺术的敏感度,以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是检验当代艺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在高校良好的平台下,建议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鼓励学生投入实践中,通过跨专业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分析个人能力和职业需求的差距,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各项学习运用能力[5]。

在此基础上,建议高校将实践教学联动到日常必修课程中,对其讲授理论的艺术经济、大众审美、产品需求等特征,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抓住国家政策、加强和当地各个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创业的平台,让学生具备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的同时,对市场需求、个人职业发展有着明确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对市场和职业的认知。

此外,建议高校借助本校文化建设实力,在日常教学中举行多项创业设计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能丰富校园文化,为艺术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途径。

(四)师资力量建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要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师资队是改革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议高校不断深化内部教师结构,结合人才培养缺陷,向社会“广招博才”,丰富内部师资队伍实力。

同时,在环境允许下,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6]。以带动本校综合型人才建設发展。在此背景下,也建议聘请一些具有艺术影响力的艺术家、艺术性企业人来校不定期授课,这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好奇心和信心,树立学生的榜样目标培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教师学习、了解艺术创业和艺术经济的特点,通过“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教师,艺术化人才培养和建设有着更为明确的认识[7]。

如条件允许,财经类高校也可以采取职业调配的方式,让本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教师到创业意向去兼职挂职,这样有利于规范高校人才建设理念,将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经济建设联系起来,让艺术型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积累更多经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财经类高校艺术人才建设现状主要存在办学时间少、实践性弱、成效不明显、培养针对性弱等特点。面对着日益强盛的艺术设计市场,财经类高校应紧抓时机,从教学课程模式、教学实践形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发,将自身办学优势和艺术设计学科特征联系起来,培养更多专业型创新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青泰,赵正祥.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3):118-119.

[2]刘浩然,李静.广告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3):380-382.

[3]王华琳.关于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9):108-110.

[4]宋杨,陈柯柯.对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的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3(18):100-101.

[5]黄莉萍.创业型人才与创业教育[J]. 改革与开放,2007(9):25-26.

[6]陈茜.论艺术设计专业在财经类高校的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17):172-173.

[7]孙娜蒙.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24):113-114.

作者简介:丁杰(1983-),男,安徽蚌埠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创新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