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5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9-06-11郭松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护理

郭松雷

【摘 要】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析,均采用针灸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疗效与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与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中采用针灸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对神经功能进行显著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針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护理

在临床上中风偏瘫属于常见病,其发生率较高,高发群体为中老年患者。该病又称之为卒中,起病比较迅速,病症较多,变化较快,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种类型[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该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偏瘫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较大影响[2]。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以便取得满意的疗效。针灸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中风偏瘫中采用针灸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在本次研究中,对5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5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均采用针灸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5~78岁,平均为(57.3±3.2)岁;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6~79岁,平均为(58.2±3.4)岁;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1例。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针灸治疗:所有患者需要给予针灸治疗,在针刺病灶侧的运动区给予头针治疗,提针部位主要选择的穴位包括手三里、曲池、商阳、地仓、扶突、气冲、冲阳等。每天针灸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

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了解,给予有效的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首先,心理护理:由于患者肢体功能出现异常,会对患者生活与工作等带来不便,从而会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者会失去康复信心,拒绝接受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耐心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宣传,让患者了解针灸的科学性、效果、安全性与重要性。并告知本院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与积极性,能够积极面对治疗与护理。并有效的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缓解不良心理。其次,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采用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多食用新鲜的水果与蔬菜,确保大便的通畅性,告知患者戒烟戒酒,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需要在针灸前告知患者适当的进食,降低饥饿感、疲劳感,缓解精神紧张情况,有效的避免晕针现象发生。再次,皮肤护理:需要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对皮肤及时清洁,确保皮肤的干燥性。一旦出现皮肤感染、瘢痕、溃疡等现象避免针刺。在起针的时候需要对进针穴位详细检查,避免针遗留在患处。在起针后不得立即淋浴,避免淋浴液体刺激针眼出现皮肤红肿现象。最后,功能锻炼:在治疗后需要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逐渐从被动运动改变为主动运动。在被动运动练习中,可以适当的开展前臂外旋、腕部与手部关节伸展等练习,加强对手掌伸展的练习。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对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60~100分表示基本自理,41~59分表示中度障碍,21~40分表示重度障碍,20分以内表示无法自理。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0~15分表示轻度,16~30分表示中度,31~45分表示重度。在疗效标准中,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上述两种评分改善幅度超过90%。有效:症状得到改善,上述两种评分改善幅度在30%~89%以内。无效:症状无改变,上述两种评分改善幅度在30%以内[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评分对比

护理前与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其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其中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中风偏瘫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需要对该病加以重视。在该病治疗中采取针灸治疗,可以对穴位进行刺激,以便达到疏经通络、温阳散寒等效果,能够对肢体末梢循环进行增强,促使瘫痪肌肉兴奋,从而达到恢复肢体功能的效果[4]。为了促使疗效的显著提高,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便通过饮食、心理、皮肤与运动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补充营养,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显著改善,促使日常生活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给予针灸与综合护理干预,其疗效显著[5]。

综上所述,在中风偏瘫患者中采用针灸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对神经功能进行显著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立鹏.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13.

[2] 杨亚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18.

[3] 王世新.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分析[J].药物与人,2014,07:7.

[4] 彭辉跃,陈燕怡.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J].药物与人,2014,05:13-14.

[5] 刘正仲,刘政作,施德国.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08:231-232.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