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9-06-11邓小宁
邓小宁
【摘 要】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慢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75例)与观察组(n=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SBP、DBP、SAS评分、SDS评分降低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效果显著。
【关键词】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慢性高血压;康复效果;心理状态
许国开等[1]学者在对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高达13.51%,并发脑血管疾病高达10.03%;而且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65.4%,治疗率仅为47.5%,控制率仅为16.7%,因此对慢性高血压患者,应加强患者自我认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微信是目前我国常用的通讯软件,且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笔者就以本院收治的慢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慢性高血压患者,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中高血压诊断标准相符;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了同意书;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30~72岁,平均(49.72±5.63)岁;病程1~15年,平均(6.84±1.36)年;观察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33~74岁,平均(50.13±5.75)岁;病程1~16年,平均(7.05±1.43)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饮食习惯、运动方法、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用药方法,准确认识遵医的重要性。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变化,评估患者病情,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给予积极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具体如下:
1.2.1 成立微信教育管理小组 微信平台教育管理小组由心内科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组成,工作时间超过3年,大专以上学历,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
1.2.2 建立微信群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一般资料,将患者加入微信群,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熟练应用微信,每天记得观看微信。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制定微信教育内容,由每位护士对分管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进行发送,以语言及语音方式进行指导,根据患者反饋信息随时调整。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分享治疗及预防经验。
1.2.3 微信宣教 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发放关于高血压的用药、饮食、运动及并发症预防等知识,要求患者定期汇报血压及用药情况;安排患者随访时间及到院复查时间,将测量血压方法录制小视频进行发送。每天在19∶00~20∶00发放健康宣教内容,每周3次。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评价患者康复效果;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绪,SAS评分、SDS评分各有20个指标,每个指标计1~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SBP、DBP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BP、DB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血压控制效果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02年我国年龄超过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超过18.8%,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是根据网络互联网发展而来,可利用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交流,并能使患者随时随地查阅信息,具有趣味性、共享性、直观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慢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健康行为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患者适应自我管理行为,随时得到来自院方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准确了解疾病知识,规范自身用药、饮食、运动行为,树立高血压的预防及控制理念,能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故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
3.2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能随时解决患者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制定随访时间及到院复查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行不同方式的健康宣教,可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能够稳定患者情绪;同时微信一对一聊天模式,具良好的私密性,与特殊要求的患者沟通,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故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更具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慢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心理状态,加强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国开,李晓.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41(22):178-18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0):1-5.
[3]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09):67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