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颗粒剂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2019-06-11梁启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梁启超

【摘 要】 笔者通过查阅、分析与总结中药颗粒剂的相关研究论文与文献综述,对中药颗粒剂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研究现状与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引入了许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三高”、“三小”等优势,应用前景乐观,亟待针对不足之处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制定统一、标准化的中药颗粒剂生产与应用标准,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 中药颗粒剂;研究现状;中药配方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是现代中药发展的一种常用剂型,其制备工艺适用于工业发展,成品质量稳定;还具有剂量小,便于携带、贮藏、运输等特点;另外,颗粒剂具有一定的吸湿性,需注意包装的严实程度。中药颗粒剂的分类方法较多,品种亦较多,近年还有应用于大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剂[1]。颗粒剂这一剂型比较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作者对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日后颗粒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 中药颗粒剂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中药颗粒剂的提取、纯化分离、辅料选择、制粒等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

1.1 提取工艺

中药颗粒剂的常用提取方法为煎煮法、渗漉、浸渍以及回流提取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半仿生提取法”[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等新的提取方法被引入中药颗粒剂提取领域。近年来,又引用了微波提取法、酶提取法与动态温控提取法[3]。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主要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优选最佳工艺,近年来星点设计-效应面曲线法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何承辉等[4]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芪天颗粒最佳醇提工艺,效应面三维图更能直观方便地凸显出考察因素对考察指标的影响,工艺预测性良好。

1.2 纯化分离工艺

中药成分复杂,非有效成分较多且结构复杂,有效成分的純化与分离是中药颗粒剂质量稳定的关键,目前较常用的是水提醇沉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提液中一些大分子亲水性杂质难溶于一定浓度乙醇的溶解特性,在水提液中加入适量乙醇后使杂质沉淀除去;还有根据有效成分溶解度的不同而采用醇提水沉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水醇法受到水溶性成分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变得局限,一些新的纯化方法得以发展。如微滤法[5]、大孔树脂吸附法[6]、天然澄清剂[7]、高速离心法等。

1.3 辅料选择

辅料应与主药混匀,使颗粒流动性好、吸湿性低、易于成型,提高润滑性与崩解度,且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目前最常用的辅料是乳糖、淀粉、糖粉与糊精,近年来还开发出了许多高分子粘合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8]等。

1.4 制粒工艺

目前最常用的是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干法制粒是指制粒过程中不用润湿剂或黏合剂的方法。李更青等[9]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抗甲方颗粒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所得颗粒色泽均一、颗粒成型性好。湿法制粒方法较多,主要分为挤出制粒法、“一步制粒”法与喷雾干燥制粒法;“一步制粒”法系指使物料在流化状态下混合均匀,然后将液体黏合剂以雾状均匀喷入,使粉末被润湿而聚结成粒,经过反复的喷雾和干燥,直至颗粒大小符合要求时停止喷雾,一般形成的颗粒外形圆整,流动性好;而喷雾干燥制粒过程应在喷雾干燥器内完成。吴磊等[10]利用一步制粒技术制备清幽养胃胶囊用颗粒,考察最佳一步制粒工艺,得出一步制粒法优于摇摆制粒法。查付琼等[11]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青蒿鳖甲颗粒一步制粒最佳工艺为控制进料速率为5Hz、雾化压力为0.1Mpa、进风温度为80℃,且控制风机频率为30Hz;漆立军[12]在应用喷雾干燥制备降脂活血片颗粒的研究中发现喷雾干燥法的部分指标优于传统方法。其他制粒方法还有快速搅拌制粒、高速剪切制粒等。

1.5 其他

刘晓闯等[13]在考察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等方法对消炎去脂片指标成分含量变化影响上选取喷雾干燥为最佳干燥方法。王庆玲等[14]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桂芍子喘颗粒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降低了制粒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

2 中药配方颗粒剂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经过新的制药工艺及制备工艺后的发展产物,现阶段,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尚处于试点研究时期,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生产流程与前述的中药颗粒剂的生产流程相似,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辅料多为糖类和糊精,中药配方颗粒保留了中药饮片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便于服用、携带,易于储存,更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覆盖了大多二级以上的中医院,国内使用量逐年上升。经过现代制备工艺的提取、浓缩与精制,单味配方颗粒剂体积小、质量轻,辅料的应用改善了药物的口感,包装的密封性减少了受潮与虫蛀等药物储存问题,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高效、速效、长效”的优势,有相当多的研究显示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保留了中药饮片的治疗效果;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了现代制药工艺,其生产可实现大规模自动化、机械化,可以通过设置工艺参数来量化制备工艺的每个环节,使中药质量的监管能够有证可参,使中药质量达到质量可控与标准化。

中药配方颗粒剂体积小、质量轻,包装上注明了剂量与规格,提高了调剂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改善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了药物损耗。中药配方颗粒剂在临床的逐步使用中,其质量标准及国家监管标准尚处于研究阶段,未达到统一化、标准化,不同生产企业的最小包装规格不一致,如人参,江阴天江药业与广州一方制药的最小包装规格为2.5g/包,华润三九的最小包装规格为5g/包;许多中药材都具有多个基源,基源不同,疗效亦存在差别,但是单味配方中药饮片在包装上未明确注明中药饮片的基源。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时,多味中药饮片采用共同煎煮的方法,而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在提取出单味药的有效成分后,再同其他药物以开水冲的方式混合,即单煎,中药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多味药“共煎”及“单煎”过程中成分的变化亦比较复杂,中药配方颗粒没有经过传统中药饮片“共煎”的煎煮过程,某些成分会丢失,甚至会增强药物毒性,对于在“共煎”过程中相互反应以发挥治疗效果的药对来说,中药配方颗粒可能会失去部分药效,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良好发展,亟待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此外,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成本及处方价格均高于传统中药饮片,作为中药饮片的现代化剂型,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需要相关研究工作者与政策制定者关注其不足之处,改进制备工艺,开展系统化“单煎”与“共煎”疗效对比研究,逐步实现中药配方颗粒剂质量标准化、可控化,生产标准化、产业化。

3 小结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中药颗粒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愈加广泛,近年来,许多中医院均引进了中药颗粒剂这一剂型,尤其是中药配方颗粒剂。日本最早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研究,称为“汉方”。而在我国,之前虽有相关研究,但大多不够系统全面,直至2011年《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规划》明确指示要规范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治疗标准,2016年又颁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即将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全面发展[13]。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国的发展趋势非常好,杨喜乐等[15]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至2016年的中药配方颗粒的文献综述研究发现中药颗粒剂处方量比重逐年上升,发展前景良好,然而与此同时,中药配方颗粒亦存在“等效”问题、成本较高、质量标准杂乱不统一等缺点,亟待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杨小雷,张建春.中药颗粒剂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05,12:36-37.

[2] 张兆旺,孙秀梅.试论“半仿生提取法”制备中药口服制剂.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70.

[3] 宋开蓉,刘雄,高建德,等.中药颗粒剂研究现状及展望[J].2017,34(03):79-83.

[4] 何承辉,刘宜麟,古丽斯坦·阿吾提,等.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芪天颗粒醇提工艺[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0):1327-1330.

[5] 宋晓春,王繼龙,魏舒畅,等.超滤-纳滤集成技术纯化、浓缩当归水提取液的工艺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03):13-15.

[6] 杨欣,宋健平,关业枝,等.D-900型大孔树脂纯化巴戟天低聚糖的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03):16-19.

[7] 沈涛,李季文,梁海宁,等.多指标优选益气固本颗粒澄清工艺[J].中国药房,2016,27(01):76-79.

[8] 宋娟娜,孙文基,王荣.清口颗粒无糖型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4):1334-1336.

[9] 李更青,吴飞,胡家亮,等.基于制剂原料物理性质的抗甲方颗粒干法制粒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8,49(03):575-581.

[10]吴磊,陆超,顾和亚,等.清幽养胃胶囊一步制粒工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2):70-71.

[11]查付琼,董自亮,蒋燕霞,等.青蒿鳖甲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的优选[J].中成药,2018,40(04):974-975.

[12]漆立军.喷雾干燥制备降脂活血片颗粒及其影响因素[J],2012,29(02):68-69.

[13]刘晓闯,张艳艳,高家荣,等.消炎去脂片不同工艺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研究[J].安徽医药,2017,21(11):1990-1994.

[14]王庆玲,倪健,张欣,等.桂芍子喘颗粒中挥发油包合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7,31(05):48-51,55.

[15]杨喜乐,黄世敬.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发展及现状[J].2018,45(08):1771-1773.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