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破一题 妙获三分

2019-06-11邵吉斌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考语言文字

邵吉斌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语言文字与我们生活关系极其密切,各个角落都离不开语言文字。

【关键词】高考;字音字形题;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字音字形题以其注重基础、内容丰富而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17年高考9套语文试卷中,有4套(全国卷Ⅰ、Ⅱ、Ⅲ和上海、江苏卷没有考查)对字音、字形进行了考查,而且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3分。4套卷子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天津卷和浙江卷要求选择“全部正确”的,山东卷选择有错别字的,北京卷选择读音和字义解析正确的。考查内容广,形式多样。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习惯先看第一题;客观选择题的难易,很大程度关系着学生接下来做题的信心和准确率。在高三复习阶段,笔者从错误选项入手,仔细分析命题角度,不断了解命题点,建立解题方法,用以帮助学生排除错误答案,获得正确答案。

一、错别字辨析

错别字的考查方法多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形的辨析,即在完整的句子中将正确的字替换成“音同形似”的错别字。错别字主要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四字成语。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除了平时教学实践中所教的形辨法、音辨法、义辨法外,笔者归纳了几个小方法,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辨析错别字。

(一)形声字识记

学生对汉字的构造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辨析的时候,基本按照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排除错别字。笔者在高三复习时,常先教授“形声字识记”方法。

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高考时设置的字也是常见的字词,很少有冷门生僻的字词。因此,借助形声字识记方法,能够排除一些错别字。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说文解字》共收形声字7697个,占常用汉字的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有很强的提示字义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识记。

比如: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草、花;

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如钢、铃;

双人旁,与走路有关,如征、循;

月字旁,与肉体有关,如脾、胆;

王字旁,与美玉有关,如瑕、瑜;

歹字旁,与死亡有关,如殁、殒;

贝字旁,与钱财有关,如账、贴;

遐想,考点为“遐”。“遐”字,经常与“瑕”“暇”形成干扰项。遐想的意思是“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这就好像人的思想走了很多的路,所以用“走之底”。日字旁的“暇”跟时间有关,比如“闲暇”;王字旁的“瑕”跟美玉有关,比如“瑕疵”。同样,是“帐簿”,还是“账簿”?是“心肌梗塞”,还是“心机梗塞”?是“熨帖”还是“熨贴”?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题设置的命题点。

单是依靠死记硬背,学生一紧张还是会混淆两者的区别。告知汉字造字方法后,学生就能从理论的高度行之有效地辨析,从而筛选出正确答案。

(二)“双胞胎”原则

做好形声字识记方法铺垫后,再教授学生辨析别字的时候,提出“双胞胎”原则。中国文化常以对称为美,表现在文字上,常有“双胞胎”式的趣味,表现为两个词的形旁多呈一致,彼此互为牵制,互为条件反射点。因此,在错字辨析中,多可用“双胞胎”式的对称排查方法,以求便捷且快速地定位错字。

比如:

缠绵悱恻,缠绵从“绞丝旁”;悱恻从“竖心旁”。词义为: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或诗文、音乐等婉转凄切。“悱”常被设置成“绯”。这既在内容上不能表达出内心的悲苦情绪,又与“缠绵”构成了“三胞胎”,破坏了汉字对称之美,因此可以快速判定错字。

轮辐,从“车字旁”。词义为:车轮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部分。“辐”常被设置成“幅”,加之这个词语出现比较少,学生接触不多,就很容易忽略这个字的书写。

一张一弛,从“弓字旁”。词义为:紧缩和放松。这个词语中的“弛”常被设置成“驰”,只要记住和“张”字双胞胎,那么“驰”就是错字了。如果碰到“松弛”这个考点,举一反三,同样可以使用。

菲薄,从“草字头”。词义为:微薄或瞧不起。常用于“妄自菲薄”中进行考查,“菲”常被设置成“绯”。

沉湎,从“三点水”。词义为:沉溺。“湎”常被设置成“缅”,词义实与“丝织品”無关。

熔……为一炉,从“火字旁”。词义为:熔炼金属的炉子或比喻锻炼思想品质的环境。“熔”常被设置成“融”。由于词语被拆开,学生容易忽略“双胞胎”原则,但是仔细寻找,还是可以找出错字的。

以上这些错字都是考试时候学生的条件反射区,当学生看到这些“条件反射点”时,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命题点,发现命题意图,排除错误选项。“双胞胎”原则虽然是授课中使用的小方法,但是由于这个方法简单、好操作、易辨析,深受学生喜爱。

(三)语境联想识记

很多词语的书写识记,由于越是常见字,越可能将错误的“音同形似”字放进选项,越可能被学生忽略。而词语最具辨识度的方法之一,就是构建与生活语言环境的联想。

比如:

一炷香,考点为“炷”。香是用火点着的,因此,“柱”为错字。

照相,考点为“相”。与之相对的词语是“摄像”的“像”。照片,是机器印出来的,就好像木头一样不能动,因此是“相”字。而摄像是可以通过影像机看到人的活动场景的,所以是单人旁的“像”。

坐镇,考点为“镇”。我们位居宁波市区,毗邻镇海,我们坐在镇海边上,什么事情都不用怕。因此,“阵”为错字。

锻炼,考点为“炼”。“真金不怕火炼”,有金有火才是锻炼。因此,“练”为错字。

金榜题名,考点为“题”。同学们高考想要考得好,努力做习题是关键,不做题目,很难“金榜题名”啊。因此,“提”为错字。

蛰伏,考点为“蛰”。能够做到蛰伏的,都是执着的虫子(将执和虫结合)。海“蜇”是浙江的虫子,我们浙江人爱吃。

姗姗来迟,考点为“姗”。男女约会,女性同胞经常迟到,所以,晚到的基本都是“女”性。因此,“珊”为错字。

蜚声中外,考点为“蜚”。虫子只有拼命发出声音,才能让海内外的人都听得到;文章只能被人看到。因此,“斐”为错字。

山清水秀,考点为“清”;绿水青山,考点为“青”。有山有水,山水清秀,是为美景;水也绿来,山也绿,是为环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记住两句话,记住两个字。

二、语音辨析

这道题考点主要设置在声母、声调和介母上,还有声调方面的错误,这些主要是平时的读音习惯和方言习惯成为干扰做题的因素,在学生日常生活交际中听的说的,并不会都是正确读音,设置考题时也将这些错误读音标识为正确读音,干扰学生选择。比如,气氛的“氛”,实际读音为第一声fēn,但是日常会读成fèn。这样的干扰项一多,学生做题就容易手足无措。除了要求学生熟练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正确字音,这些拼音的识记方法,依然采用“情境”记忆方法,以期帮助学生能够识记。

比如:

竹篙,考点为gāo,常被设置成hāo。识记方法:竹子节节高,“篙”gāo为竹字头,那么,另一个草字头的“蒿”hāo就不是竹篙的搭配读音。

向隅而泣,考点为yú,常被设置成yǔ。识记方法:向隅,是面向着墙角。墙角由两个面构成,所以,“隅”就应该为第二声。

白炽灯,考点为chì,常被设置成zhì。识记方法:宁波话中“白痴”和“白炽”音近,同学们看到这个灯,就想想这个词,就可以记住了。

徇私舞弊、循规蹈矩,考点为“xùn”“xún”,两个读音经常设成互换。“徇”和“循”两个字确实比较容易混淆。识记方法:看字的另一半。旬和盾两个是非常明确的第二声和第四声,但是和形旁“彳”放在一起,读音正好相反,“徇”为第四声,“循”为第二声。

泾渭分明,考点为“jīng”,常被设置成“jìng”。识记方法:泾渭分明比喻界限分明,两个读音也是第一声和第四声,形成“+”,这就非常分明了。

戊、戌、戍,考点为wù、xū、shù,这三个字的读音学生经常容易混淆,只知道读音,不知道字。识记方法:戊,里面什么也没有,就是“无”,读“wù”;戌,里面是一横,就像第一声,念“xū”;戍,里面是一个点,就像第四声。一个人拿着一个矛戈,就是戍“shù”守边疆。

埋怨,考点为“mán”。和怨“yuàn”的韵母是叠韵,也是“an双胞胎”。

多音字方法识记,串音成句,方便记忆。

比如:

老师正在教务处(chù)一起商量讨论怎么处(chǔ)理这个事情。

我把刚挖到的宝藏(zàng)用布包好,藏(cáng)了起来。

我把車停泊(bó)在那片水泊(pō)边上。

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努力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启头脑风暴,以具体情境为载体,摸索出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并多维度与生活、社会对接,力求准确链接到知识点,和知识点背后的文化脉络,进而顺利破解第一道题。

总之,在破解高考基础第一题时,把握汉字的形声规律,有助于把握本题的解题根源;扎根中国文化审美,有助于明确本题的解题方向;展开语境联想,有助于提升本题的解题效率。只有将中国文字的学习,放置于综合的文化环境之中,建立多元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通过绵延发展的汉字及其词语,建立对汉语言建构的内在理解,提升对汉字的内在思维理解,发展对汉字文化审美鉴赏,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高考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让学生感悟中国语言文字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新疆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践与思考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