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6-11张君兰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核心素养

【摘要】群文阅读克服了传统语文教育单篇精读精讲的弊端,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让语文教学回归读书的本质,走出咬文嚼字的误区。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联系先进理论,先阐述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分析了在实施群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小学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群文阅读;语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读书,著名的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早就提出,阅读应该从小做起,我国古代教育也是提倡博览群书,更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但是由于小学教师自身阅读素养有限,知识视野狭窄,传统教学经验习惯和应试教育压力等原因,语文教育陷入了咬文嚼字的误区。本来应该是优美愉悦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像学一门外语,这大大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知规律,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提倡群文阅读就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小学群文阅读对语文素养培养的价值

(一)小学群文阅读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内容,是最应该加以重视的,阅读可以建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是知识传递和人类文明延续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早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2014年到2018年连续五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仅仅依靠教材,很显然难以达到阅读量的要求,完全依赖课外阅读教师又难以督促,因此课堂群文阅读就成了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群文阅读构建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小学语文不仅是教“语言建构与运用”,更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学生除了具备语言素养,更要有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乃至于道德素养,而群文阅读的多文本构建本身就是情景模拟和语言实践的过程,主动丰富原有认识,发散和创造思维,并从中自觉汲取审美意趣,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核心素养构建的长期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三)小学群文阅读克服了传统语文的弊端

“单篇精读精讲”的教学模式不但不适合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也不符合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这种细嚼慢咽的教育方式把汉语文学本身的美切割得七零八碎,让汉语的流畅变成了顿挫。小学生原本能够说流利的汉语,能够利用汉语表达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但是语法式的教育方式和强制灌输给学生的中心思想分析,让语文的创造变成了遣词造句和咬文嚼字,学生好像在学习一门外语,这也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的原因。在课堂上,他们曾经渴望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教师却滔滔不绝地讲述,之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造成了思维禁锢,学生早早地丧失了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更不用提核心素养了。

二、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模糊

第一,对小学群文阅读的内涵认识模糊,对群文阅读的目标、本质内涵认识不清晰,对议题和主题区别不清,认识不到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第二,对思维力、想象力、阅读力等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缺乏认知,不知道如何引导主题、情感度价值观,还是偏向于分析、比较快速阅读类和言语表达、语文知识类。第三,对阅读存在轻视现象,还是习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应试教育思维严重。

(二)教学模式陈旧

第一,群文阅读来源单一,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差,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缺乏相关读本。第二,教学中教师传统习惯难以改变,过度主导课堂,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三,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只是增加了阅读量,没有构建阅读素养的有效策略,在课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三)教学效果较差

第一,由于教学中流于形式,过程失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培养效果不佳。比如很多教师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但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很难感受到抽象的意向。第二,教学中不注重采用直观的教学素材,甚至一味说教,不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缺乏核心素养构建的长效机制,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核心素养的能力得不到检验。

三、小学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第一,正确认识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总结出不同目标指向的议题生成策略。语言建构方面聚焦结构形式、表达技巧和文体特点;思维发展方面建议聚焦观点认知和阅读策略;审美鉴赏方面聚焦形象、语言和意境;文化传承方面聚焦文化传承;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人格。第二,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渗透终身教学意識,把握语言规律典型,丰富体裁和作者,形成明显的整合效果;在阅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难度,用文本的艺术性加强对学生美的熏陶,增加古诗词的比例,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第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中心,建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建立正确的方法,重点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理解力。从根本上以阅读为中心建立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思维。

(二)革新教学模式

第一,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趣味课程,如“古代的孩子玩什么”“古代游戏是什么样”“古代教学的故事”等较为稀少。课程建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够解决现时学生的问题。第二,创新课堂模式,采用任务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在课后阅读,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不要禁止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丧失了群文阅读的意义。第三,创设群文阅读的情境,根据一组阅读内容建立持续的阅读机制,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教育意义,并且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长期的阅读素养。

(三)提升教学效果

第一,教学中注重实效,在学生的语言技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道德修养方面提升效果,而非超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味拔高,切忌讲述华而不实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发优质课程,擅长处理教学中的意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而非急功近利,刻板僵化地进行教学过程。第三,教师要善于选择优秀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除了阅读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文化提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3]汪潮.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关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J].小学教学研究,2017(4).

[4]郭圣林.“语文素养”理念的重大意义——兼论“语文核心素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8(2).

[5]张丽华.群文阅读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基于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6(14).

作者简介:张君兰,女,1970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人,大学学历,现任教于中宁县第一小学,从教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小学核心素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