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06-11李彬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摘要】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高中学校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教育要求。高中语文是高中基础课程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建议,希望对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要求的变化,促使高中学校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突破,以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養,因此,对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作用

(一)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且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历史了解程度会逐渐加深。同时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感受到古人先贤的智慧,从而激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爱国意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高中语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例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学生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时会被作者的豪迈之情所感染,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需要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审美联想,例如 《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是该作品的点睛之笔,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继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正确文学素养的形成。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因此部分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详细地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其教学主要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进行延伸,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

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制订全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促使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教学习惯。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形式和内容多样的传统文化,例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近代的散文和现代诗歌等内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老师应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高中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应从教材着手,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部分。例如在进行《师说》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身对老师的看法,促使其感悟到中国传统的尊师美德;通过《出师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为了一个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重视汉语思维方式教学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同时也是华夏子孙表达自身情感的主要方式。古代先贤就汉语思维进行了完善,汉语的魅力就此提升,具体表现为在布局方面,汉语强调整体效果,不仅要求文章首尾呼应,还要求诗词歌赋必须要押韵。而在修辞方面,汉语语言的简洁明朗性要远胜于其他语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利用汉语思维进行教学,充分把握传统文学作品的精华。例如在进行《六国论》教学时,教师应紧扣文章主旨,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章表述结构,充分凸显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延伸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只能学习到少部分的知识内容。再加上高中学业繁忙,学生很难在课下对经典作品进行研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将语文教材中的古典优秀作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对作品后续内容进行学习,为学生打开一道丰富自身知识的大门。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抽出一些时间,学习古代经典作品,并在课上进行分析和研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化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语文知识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连接,致使教师在教学时,只能讲解文学作品的表层知识,而无法对其文学价值进行挖掘,学生长期在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学习效果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

针对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争取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以此来强化教学的效果。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辩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商鞅变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变法带来的影响,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发表对商鞅变法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辩论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传统文化,继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

现代社会的风气较为浮躁,大部分人心中都充满了自私功利的心理,致使社会道德问题频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导致的;另一方面原因为现代人们缺少正确的信仰,内心充满了纠结和矛盾。优秀文化是解决现代人内心迷茫的良药,人们只有接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明确自身的目标,并对现实社会产生正确的理解,可以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填补人们信仰的缺失,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其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还要在此基础上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需要利用好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化活动,例如庙会和灯会等,学生在亲自实践后,会对学习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会在后续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全面掌握我国文化的发展经历,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选择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填补学生的信仰缺失,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素养,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诗文.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8(30).

[2]何艳红.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8(29).

[3]王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

作者简介:李彬,1981年生,山东德州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