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角的农村城镇化研究

2019-06-11赵馨怡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

赵馨怡

[摘 要]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角的农村城镇化研究,首先要明确,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融合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结合传统中华文化,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同时加强方式方法多样化。对城市化发展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加大农村地区改造力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视角;农村城镇化;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我国给予农村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而促进社会更好发展。在我国有许多学者,针对农村城镇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城镇化发展历程、农村现状以及城镇化水平等。在如今经济时代下,城镇化发展更加注重融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中人的作用。能够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情况,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便利。所以,本文将针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角的农村城镇化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1 农村城镇化基本概述

城镇化基本内涵是每个研究城镇化科研人员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不同领域科研人员对城镇化基本内容有不同看法与解释。社会学领域科研人员认为,城镇化主要是将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变为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方式的一个过程。经济学领域科研人员认为,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地理学领域科研人员认为,城镇化主要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而导致农村人口转化成城市人口的过程。人口学领域科研人员认为,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聚居形式,从分散形式向集中形式转化的过程。即使不同领域针对农村城镇化有不同看法和解释,但是城镇化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涉及的内容有很多,例如,人口、地域以及经济文化等。无论是哪一方面内容与内涵,都与人类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人,人是城镇化本质内容,离开人城镇化将毫无意义。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角的农村城镇化,是在遵守发展规律的同时,明确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更多农民能够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物质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等,使其各项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城乡更好发展。

2 农村城镇化制约因素研究

影响农村城镇化因素有很多,本文将对生产力、资金、土地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在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过低。城镇当中拥有各类丰富资源,在进行优势转移时,要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城市优势包括很多,例如,知识方面、技术方面以及信息等方面。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素质文化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到城镇中。城镇想要得到更好发展,需要农村地区提供相应的农产品等。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制约城镇化的重要因素。第二,资金的紧缺会对城镇化基础设置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对市容管理以及道路维护等工作产生制约。由于资金的紧缺,致使城镇化建设标准降低,相应基础设施以及功能等有所欠缺。信贷资源等集中在大城市当中,致使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供给不足,影响农村城镇化建设。第三,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土地资源,所以,需要将部分农业用地转换成城镇化建设用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致使城镇化建设用地逐渐增加。因为农村地区对农业土地指标有严格限制,所以,很多城镇化项目建设难以落实,制约农村城镇化发展。

3 农村城镇化发展历程研究

对于农村城镇化发展历程,学术界有几种不同观点。例如两阶段论、三阶段论以及四阶段论等。尽管在具体阶段划分中仍有争议,但是各界学者们都认为,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尽管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对困难,但是仍然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农村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直到如今农村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高速发展阶段。除此之外,学者们还认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与农村城镇化建設是否能够满足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需,存在很大关系。如果不能以人民群众为本,没有对人民群众需求进行全方位考虑,只是按照政府要求、国家政策强制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在造成人民群众反感的同时,会制约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如今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怎样才能反映人民群众需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及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人们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 农村城镇化水平研究

关于农村城镇化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滞后,而造成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化率与农村城镇化率不匹配,农村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第二,我国工业化水平能够与农村城镇化水平相匹配,两者能够协调发展。第三,认为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是一种隐性的超城市化。而得出此观点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中的工作人员、进城务工人民群众以及供养的家庭人员都被纳入到城镇人口中。尽管这三种观点存在不同,但是它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农村城镇化发展数量来衡量农村城镇化水平。采用这种方式虽然简单可行,但是存在一定片面性。农村城镇化衡量标准没有将城镇化质量以及人考虑在其中,在实际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产生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重视增长忽视发展等现象。但是在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应该开始逐渐转变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观念,能够有效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其内涵协调发展。虽然该观念等已经被提出多年,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努力。

5 农村城镇化风险成本问题研究

分析农村城镇化风险成本问题,可以从其属性角度出发。将农村城镇化风险成本分为以下三点:第一,社会成本风险。社会成本风险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失去土地风险、人民群众失去工作风险、劳动力大量流动造成城市贫民窟风险、城镇建筑拆迁中群发事件风险。第二,经济成本风险。经济成本风险主要包括农村地区农业衰退风险、相关财政风险、人口迁徙风险以及生态恶化风险。第三,伦理道德成本风险。伦理道德成本风险主要包括城镇不良文化对农村地区淳朴文明冲击风险、价值观改变导致家庭混乱风险、农村地区人口迁徙过程中的精神成本风险。站在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与维护农村居民根本权益角度出发,产生众多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相关领导者缺乏科学合理的政绩考评机制。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风险等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未来农村城镇化发展中,要积极融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从而缩小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6 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关于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二元动力论。关于二元动力论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模式:政府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采用不同方式推动城市更好发展,与此同时,将城市投资项目建设等更好落实,是一种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包办型强制模式;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例如农民家庭、农民个人以及乡镇企业等,是在市场力量引导下形成的一种诱致性变迁模式。第二,三元动力论。三元动力论主要认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根据三个主体,分别是城镇政府、居民以及投资者。和两个机制,分别是市场运行机制与行政机制展开的。第三,多元动力论。针对多元动力论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能够推动农村工业更好发展,是一种利益驱动与制度的改革。还有一部分学者将农村城镇化动力系统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产业动力,制度动力与利益动力。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较强的突破性与系统性,促进农村城镇化更好发展。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如果只将农民视为各种力量推拉的客观对象,而没有认识到农村居民主观意愿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那么农村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局限性。近年来,民工荒就是这一局限性的重要标志。

二元结构理论主要认为农村居民是导致制度改变的主要民间力量,而三元结构理论则认为农村居民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农村居民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展现出来。但实质上,这更像是对事实的具体描述。并没有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内部动力机制进行深层阐述,通俗来讲就是农村城镇化需要依靠哪一方面的力量,农村居民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主体,还是城市居民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主体,谁能够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如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下,农民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主体,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与决定性作用。

7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下我国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已经获得巨大的进步。而这些研究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发展实践等都产生重要作用。在不同时期,针对农村城镇化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都有不同的关注点与侧重点。农村城镇化建设涉及的内容有很多,例如经济问题、政治問题以及社会问题等。所以在对农村城镇化内容研究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针对农村城镇化的研究将会更加系统与全面。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将不断加快,城乡差距将会逐渐缩小,进而推动我国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凯.“人本社会发展观”视域下的人口城镇化——理论原则与实践路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2] 田文富.马克思城市观视野下“多维融合”绿色人本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3] 姚丽雅,蒋红军,潘威旭,孙长龙.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7(05).

[4] 龙启蒙,傅鸿源,廖艳.城乡一体化的资本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三循环理论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16(09).

[5] 张谦,岳宏志.从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看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J].金融经济,2016(02):22-24.

[6] 赵燕,解运亮.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