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农业+互联网”融合的对策研究

2019-06-11霍云霈陈爱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陕西农业

霍云霈 陈爱妮

[摘 要]农业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以及农业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陕西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孕育了众多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结合陕西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对影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陕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策。

[关键词]陕西;农业;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但依然面临农产品过剩、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以及国外农产品进口冲击等挑战。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开始涉足互联网,并逐渐形成多种电商模式。农业电商包括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农产品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物流配置管理等。农业电商不仅可以推动信息传播,增加市场透明度、调整合理价格,而且可以扩大规模生产和经营,逐步实现针对性生产,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竞争力,使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走向完善,使农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起步较晚,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滞缓。截止2017年12月,农村网民占比为27.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5.4%,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低于东部。陕西省农民使用互联网辅助农业发展的比例更低,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在拥有电脑的农户家庭中,能熟练使用电子商务的仅有12.00%。自2009年至2013年,陕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上涨了51.52%,但同期农村网民数量仅增加了11.71%,很显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升与互联网的普及并未形成紧密的相关性,互联网在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农民是否选择互联网,直接影响互联网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效率,因此,只有弄清“农业+互联网”的发展融合现状,分析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探索提升互联网使用效率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策略,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充分融合,进而实现地方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陕西是一个拥有庞大实体市场的农业大省,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强大的实体市场为网商从事电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互联网+时代,陕西农村电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农业+互联网”发展融合现状,研究限制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因素,探索激励农业使用互联网的措施,以期为我省农民增收、推进农业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建议和有效的实践指导。

1 陕西“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现状

陕西独有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孕育了众多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产品市场不断壮大,电子商务正取代传统商业模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陕西农村电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兴起,起步较晚,但表现出发展速度快、潜力巨大等特点,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1.1 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品牌效应明显

陕西地理区位优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是连接我国中东部和欧非亚的重要枢纽,也是国内西向货物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具有发达的交通和物流业。全省南北狭长,具有西南、西北两种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了关中以种植业为主,陕南农林兼采、陕北农牧结合的生产结构,生物资源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市场开发和农村消费潜力巨大。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发展形成了规模化、商品化、高科技和高效率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业园区、农业基地等,观光农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旅游消费者。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辐射作用下,粮食、果蔬、畜产品、中药材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特色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陕西苹果、猕猴桃、陕南茶叶、富平柿饼、略阳乌鸡、子洲黄馍等特色农产品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2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導意见》,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培育200个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一带一路”建设和《陕西“一带一路”2018年行动计划》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西安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提出实施“互联网+”电子商务、高效物流等重点行动,建设智慧城市群、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等,为陕西省深度参与国际经贸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促进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供了机会。

陕西省政府组织协调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把发展农村电商列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各级区县政府加大农村网络信息环境建设力度,相继出台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等,2015年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大会暨陕西首届京东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电商资源对接大会的顺利举办标志着陕西打造“互联网+农业农村+新丝路”的开始,此后,阿里、苏宁等电商积极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的建设中,与陕西省政府相继在智慧物流体系、无人机通航物流体系、农村电商、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传统物流体系升级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用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扶贫,促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3 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程加快

自2014年实施“农村宽带应用和网络建设示范”项目后,陕西省农村电信系统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G网络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城区及大部分乡镇,网络村村通已基本形成,村宽带提速工程全面展开,拥有计算机的农户增加,通过无线手机上网的农户人数也在递增。截至2015年12月,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0.8万km,宽带用户规模达605.4万户,使用电子商务的网民规模为1254.0万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和物流配送站系统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及物流下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后,陕西省供销合作社以陕西供销电子商务集团为实施主体,统一制定县域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开展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点改造,在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案,促进了陕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周至县、眉县、蓝田县等30个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武功县成为“西货东进的集散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买西北、卖全国”的“集散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1.4 跨境电商潜力巨大

省会西安占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国际货运班列、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得产销对接的农业电商高速快车直销毗邻国家,以植物深加工为代表的省内产品在出口商品总量的占比逐步提高,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优势,西安跨境电商平台为陕西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搭建了桥梁,涌现出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典型企业。跨境电商将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2 陕西省“农业+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建设给陕西农村建设带来了新动力,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农民信息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来说,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制度缺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

2.1 制度缺失,交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虽然国家出台了规范电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规,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违法行为时,会因执法细则与行政处罚不够明确,监管与立法不到位,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钻空。网络的电子化和虚拟性使电商市场信用度极为脆弱,网上交易存在较大的网络安全隐患,电商运营机制制度不完善。一些农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网销火爆时,常以次充好,趁机销售假冒伪劣。以猕猴桃为例,在种植过程中,重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不规范使用膨大剂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为了提高价格,提前采摘进入市场,对果品质量以及评价造成影响;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会影响互联网销售。

2.2 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滞后

陕西农村网络覆盖基本形成村村通,但网络信号差、速度慢、资费贵,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互联网信息传播效果有待提升。信息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效益减少。旬邑县调查显示,63.8%的农村网民反映网速慢。在偏远山区,由于没有网络设施,更多的农产品仍然依赖传统交易模式。此外,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强,鲜活量多,不易储藏运输,这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现代物流缺乏统一规划,仓库建设比较落后,物流冷链仓储设施滞后,配送成本高。尤其是缺乏物流资源集聚基地,不利于提升效率。

2.3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业信息化平台不完善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使其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涉农企业的电商平台建设水平落后,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较少,农业电子商务网站专业性和实用性缺乏,無法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调节作用,进而解决信息不对称、价格差异、缺乏竞争等问题。农业电商网络服务平台兼具及时发布、更新信息,加强客户服务,促进网上交易的作用,同时也是宣传企业和商品的窗口。现阶段,由于分散、小规模生产的家庭种植户农产品质量把控难,主要通过合作社与龙头生产企业合作。但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统一收购,逐级把关的农业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一些家庭种植户主要通过微信、QQ群做微电商,各自为战的网络销售使得政府的监管职能不能很好发挥,产销链质量难以把控,不能形成强大的农业电子商务运营机制,质量可信度无法保证,品牌增效作用弱化,虽然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一些本土电子商务网站相继建立,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网上销售额相对较低,买多卖少。

2.4 农村地区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复合型技术人才短缺

农村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真正掌握信息的人才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不足,受网络知识培训的机会不多,使得借助网络解决销路的能力低。此外,农业电商要很好地嵌入到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还需要一批懂得生产经营和电商运作的人才。但现阶段,在一线收集农业信息、分析三农信息的人员严重不足,即使政府已与大型电商平台结对子,但电商企业的团队对农村现状不了解,团队人员进入农村后不清楚以何种模式发展农村电商,电商服务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握能力不强,致使农村基层网络信息服务的技术力量匮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水平也随之提升,既具有开拓创新思路又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农民,成为农村迫切需求的人才。

2.5 地区发展不平衡

陕西属西部农业大省,地域差别较大,北部和南部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全省电商经营主体的70%、交易额的近80%集中在西安地区,其他地市提升较快但仍占比少。

3 陕西省“农业+互联网”发展策略

3.1 充分发挥政府引领和监督职能,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当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政府主导下,重点扶持龙头种植企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制度,让分散土地集中连片,实现生产规模的集约化和全产业链的质量管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和一致性。

3.2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的信息交流平台

宽带网络覆盖是实现农村地区农业信息化的一个前提,做好农村地区的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陕西省网络覆盖面广,但只有部分地区用户享受到了优质的上网服务,因此,基础建设方面优先考虑的是建设高速的信息交流平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品牌信息,通过微信、移动服务终端等推送平台对产品进行推送,通过二维码扫描,消费者对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包装日期等信息全面快速掌握。同时,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的观光旅游,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开展一日游、近郊游、自驾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形式,推出农家旅游APP应用平台,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推送,并分析周边天然绿色农业产品的优势,集旅游与农产品推销品尝于一体,并达到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推荐效果。

3.3 加强农业信息化、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多种配送形式

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产业发展大数据中心,及时掌握产业发展走向和生产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为下一周期确定生产计划。构建现代农产品的产品质量监督系统,以产品来源地、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售后服务等为主要服务内容,构建农业监管体系,切实提高现代农业管理水准与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职能服务管理平台和互联网销售平台,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和销售平台了解农产品种植、质量以及产量等情况,制定农产品销售计划和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由于消费者对网络商品信任度不稳定,在市场消费未形成规模效应的前提下容易导致供需不成比例,农产品采摘之后大部分需要冷库保鲜,若储存过多,会造成成本过高。相关冷藏配送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运作程序和制度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应对“农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3.4 组建电子商务团队,注重培养提升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加大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引进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培训,支持行业协会组织交流活动,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储备中坚力量。同时,采取“政府+企业+院校”三者结合的形式,将电子商务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与,需要一部分人以从事农业为职业,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互联网知识和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组建虚拟网络教学环境,推进学习平台建设,网络互动交流,貢献资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5 创新创造产业格局多元化

加强与研究所和大学的合作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地方农业博览园建设。加强科技引导,发展融农业旅游业为一体的特色观光业。通过政府牵头,产业联动,农户参与,集中优势资源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培育和发展乡村优势经济,重新布局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特色展示农业产业,以农业科技旅游带动传统农业发展,打破地域界限,提升产业创新力。

紧紧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革步伐,大力发展采摘游、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旅游农业、学术农业等多种农业观光模式,通过拓展农作物采摘活动,带动包括周边郊区的旅游,构建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在旅游旺季,推广特色农业旅游景点,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宣传,让游客来到农村感受新鲜的空气、新鲜的农作物,体验农村生活,让农业现代化变得丰满,让农作物的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它的经济价值。在网上推广合作,在周末、节假日、草莓园、葡萄林等采摘营销,在网络上直播推广和销售,从创新的角度发展不同的道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一体化,让加工程序清晰透明,进行网络直播和参观,提高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许艳.“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对接的有效措施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1).

[2] 张薇.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基于移动终端的O2O应用模式[J],陕西农业科学,2016(08).

[3] 王小宁,刘丽丽.陕西农村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有效性评价研究[J].研究分析,2016(09).

[4] 刘振华.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6(03).

猜你喜欢

农村电子商务陕西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农业科学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