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19-06-11谭玉妮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谭玉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意识到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而是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而本文则主要针对新课程指导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所颁发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指导纲要,将新课程精神全面渗透,并有效把握教学方向,避免出现偏颇,同时还应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各项性能。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借助课外阅读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知识范围,避免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局限,而是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论,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

高一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应当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多个方面入手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不过多干涉学生的阅读内容、形式类别,而是要督促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实施探究式阅读,运用此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阅读习惯,为日后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夯实基本功。建议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保持魄力,敢于放手,并敢于放开,进而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肩负着高考的压力,他们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在学习阅读知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体现了一定的功利性,部分学生为了高考而阅读,但这一过程中很难保证阅读效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阅读层次序列,不仅要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在阅读过程中明确知识结构,对阅读知识具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方可有效布置读书任务,达到更佳的阅读效果。

(一)培养认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所谓的认读,指的是学生在自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文字符号的辨识产生良好的视觉体验。在阅读环节,认读是最基础的行为,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更是保证阅读效果的前提条件,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前,重点培育学生的认读能力,进而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二)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文章结构,而后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尽可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细致分析、认真观察,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写作顺序,总结文体结构特点,逐步掌握结构变化。

(三)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背诵、朗读以及默读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将使学生深度理解并感悟阅读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从中体会语言结构,总结表达规律,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全面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心理状态,进而深度理解文章内容。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

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讲,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训练,虽说阅读试题的答案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但仍旧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重点,在文章相关的范围解答阅读习题,需要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以及所要表达的态度,前提是学生应接受阅读内容中的思想,进而依照题意完成答题任务。在解题过程中应当总结规律、制定解题程序,从而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使得答题过程更加规范,进而达到规范答题、规范阅读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有效利用个性兴趣阅读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学生在习题解答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与教师主动沟通,进行平等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阐明作者观点,并表达自身的看法,而后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阐述见解与不同意见,以作进一步探讨,营造自由而轻松的课堂气氛。

在探究式阅读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会运用辩证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得问题的处理更加灵活、多样。探究式阅读教学环节,应当首先明确探究步骤。第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容,透彻了解文本大意,然后以简洁的语言提出所需探讨的问题。第二,选取适当的角度,掌握阅读思路。学生需要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选择最为适宜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阅读文本细致分析,从而形成清晰的解决思路。第三,有效阐释、引述事实。参照文本内容,确定分析思路,然后明确分析方法,将生活中的事实与文章有效联系,阐述并解释其中的问题。第四,则要得出最终结论,将问题有效解决。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予以总结,一方面为沿着阅读思路,得出最终结论,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或換角度思考问题,进而透彻研究。另一方面为沿着确定思路,解释其中的问题,进而得出最终结论。简而言之,在应用探究式阅读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自身职责,发挥专业优势,体现引导性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探究学习的实际流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进而保证阅读教学工作高效落实。

四、阶段性目的性阅读

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目的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对将要讲解的阅读问题事先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明确文中的人物个性特点,从中发现精彩语句,做出全面、规范而有效的点评,做好精彩语句积累,并将人物描写方式有效借鉴,应用于日后作文写作中,这样既可使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素材,还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阶段性教学法的应用,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首先构建文体结构,而后将文章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独特的含义,并将段落归纳至不同的部分,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从而深度探讨每个部分所表达的独有情感,深化对于文章内容与结构的理解。通过阶段性阅读的方法,对不同部分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透彻分析,不仅可以掌握文本大意,还能深化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加深文章印象,进而保证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阅读成果汇编及展览

定期阅读汇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在极其必要,不仅可以对学生阅读进展以及阅读水平的提升情况加以检测,还可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阅读汇报形式需进一步创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针对教师阐述的不当之处,学生应及时提出问题,并督促教师予以整改。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行检测,提出对应的建议,以激励学生深度阅读,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阅读内容透彻、全面交流,以达到更佳的阅读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首先提出了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而后探讨了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最后提出应考探究性阅读、阶段性目的性阅读、阅读成果展览以及汇编等诸多建议,以期为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师带来借鉴与参考,提高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丘天,田睿,王艳玲,等.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6(4).

[2]杜玉敏.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J].学周刊B版,2014(6).

[3]杨燕,徐天舒.立足高中语文必修课构建“一主两翼三 阶”生态阅读的尝试[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11).

[4]索朗仁青.浅谈“独立式阅读”在高中汉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J].读写算(教研版),2015(2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