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06-11徐花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初中语文

徐花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未能满足学生需要等不足之处,通过对精细阅读、专题阅读、广泛阅读等“互联网+”的阅读方式的讲解,重点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拓展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促进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调动了初中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调,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要求。书本上的知识有限,教师的备课只关注教材内容,没有开展延伸阅读,导致教学内容有缺失。由于“填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将所学内容完全告知学生,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本的知识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阅读,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很少,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明显提高。此外,只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的阅读成绩是极其不合理的,难免有学生发挥失常导致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应作为评价的标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时代的发展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标准在不断地改变,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自然要与时俱进,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获取的方法路径,那么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不可逆的影响,弱化学生的接受力、探究能力等。

二、“互联网+”阅读的方式

(一)精细阅读

精细阅读要求学生仔细认真研读,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在网络上搜集文章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掌握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优美语句,反复研究,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将文章烂熟于心。把文章的字句读明白,汲取文章中的精华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融会贯通,撰写读后感。

(二)专题阅读

专题阅读就是将一个专题的文章资料进行整合,专题的文章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都是围绕一个主题。专题阅读比较灵活,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主题进行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是对文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只对重点的知识内容进行思考,不需要进行透彻的分析。这种阅读方法是先注重量的积累,由量变引发质变,实现阅读能力的飞跃式发展。这种阅读方法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

二、“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备课时应用网络,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备课内容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备课不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明显下降。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查找网络资料,有关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延伸阅读等内容,完善到自己的教学视频中,对原来教学内容中的错误、不合理之处及时改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观看制作精良的网络视频课件和教学方案,将其中的精华内容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二)组内探讨文章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可以对将要学习的文章写作背景、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初步开展。初中生年龄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互相督促学习。对文章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能够主动地上网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自制力,提高主观能动性。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心得体会,遇到难题时,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有思考才能有进步。在组内成员的学习交流中,学生的思想开阔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文章环境,提高教学水平

将互联网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书中的文字生动起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将学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在讲《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开始前给学生放一首贝多芬创作的钢琴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贝多芬的照片,与文章中对贝多芬的描写进行对比,学生会对天才贝多芬耳聋产生惋惜之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贝多芬因为耳聋而得到心灵上的宁静,体会到贝多芬对于音乐的执着和热爱,使学生了解要为了喜爱的事物不断努力,即使身体残缺也不能阻止追梦的脚步这一道理,激励学生为了梦想不断拼搏进取,树立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四)课后反馈学习效果,方便快捷

在课后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发布作业,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情况,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归纳整理,在下一次的课程中重点讲解,突破学生的学习难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不断修正教学中不合理、不高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有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案。“互联网+”教学方式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完成课堂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再进行学习,对课堂上不理解的地方在网上寻找相关的知识进行辅助理解。

(五)课外发布阅读任务,增强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课外的优秀文章,督促学生阅读并完成课后习题,在不断练习中提高阅读水平,增强阅读能力。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优秀的文章多如牛毛,学生可以在网上领略到许多名师、大家的文笔、文风,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文学底蕴,对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网络平台发布林清玄先生《人生最美是清欢》的节选段落,给学生标记其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在文章阅读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在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林清玄先生怎样的心情,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引入多方评价,全方位评价机制

学生的阅读成绩不能仅凭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应采取多方面评价的机制。首先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表现,观看课前视频的效率、完成网络题目的质量和参与小组讨论的次数来判断。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应引入评价中,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发言次数来判断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从而给出评价。课后的阅读情况也应作为评价的参考,根据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次数和课后习题的质量来判断。通过多方评价的综合考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绩是最合理的,不会导致成绩出现偏颇,这种全方位评价的机制也能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积极主动,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教育领域的渗透,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了许多好处,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互联网+”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思考文章内容,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佩.“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初探[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