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策略

2019-06-11徐伟芹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徐伟芹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无外乎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是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成分。学好语文,培养朗读素质需要具备正确与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朗读教育都存在缺少明确教学方式、指导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发挥朗读教育作用,本文将以现阶段情况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朗读教育提供有效、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训练质量实际上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突出。新课标指出必须重视朗读教育,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感知,在朗读过程中有所感悟,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得到情感升华、情感熏陶,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育,围绕学生情况设计朗读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够找出最合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有感情、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与体验作者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作用

(一)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实际上是一种效果非常突出,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素质与语文素养的方式。为了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朗读的过程指导与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包括重点句式、标点符号、生字词等。

(二)敏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不断跳跃的过程,学生的感官思维得到了活跃。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对朗读内容、朗读故事形成独特认知。将这些认知转化为具体形象展现在脑海当中,提高了学生朗读水平与语言敏感度。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问题

(一)没有重视朗读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对于学习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想法,存在缺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重要性、朗读学习重要性。相较于中学、大学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学习要更加被动,中学与大学学生最起码知道学习对于自己今后的升学、就业有很大影响。而涉世不深的小学生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各种原理,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很多教师不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没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指导。教师忽视了朗读教育,认为朗读教育的价值远不如直接背诵课文成效来得突出。所以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仅仅要求学生能够不读错字就行,没有重视学生情感表达、语速、语感能力培养。这样的朗读教育方式显然并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二)忽视正确指导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操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教育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很多教师更倾向于用文字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教育能够进一步升华文字教育的感性特征,不了解朗读过程中学生才能够与作者建立更为紧密的情感、心灵共鸣。如今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更多的是像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师要求学生默背、速背各种文章,没有重视技巧上面的培养,语文朗读教育的内涵没有得以发挥,限制了学生的有效成长。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正确方式

(一)多样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是很多人认为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的重要因素,可是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一点特征恰好又是小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势证明。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对于一些趣味化十足、感性突出的内容要更为冲动。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而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实际上非常简单,只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即可。朗读教育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或使用角色扮演方式展开朗读与表演。很多小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他人认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通常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朗读欲望,这是提高学生朗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学习《猴子种树》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简单看一遍课本,了解猴子是怎样种树的,為什么有些树没有种成,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明白做事必须有主见,对于认定的目标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绝不能半途而废。在了解了这些因素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小猴子开始种树。学生拿着课本边表演猴子种树过程,边有感情地朗读起课文,有效地提高了朗读教学趣味性。当然,游戏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可用的形式,游戏教学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激光的话》一课的时候,这节课有着17个生字,在朗读过程中会成为阻挠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办这样的游戏:请同学们先翻开课本,并拿出字典将这17个生字的拼音标记在课文当中,看看大家谁记得最快,然后再看看谁能够第一个流利地将课文朗读出来。学生在听了教师的要求以后纷纷完成了对应的任务,这个游戏具有一定竞争性,好胜的小学生纷纷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其中,大大提高了朗读课堂的气氛与活跃度,保障了朗读教学有效性。

(二)营造生动情境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这是因为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学习产生各种各样的倾向。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主动探索与主动了解语文知识,了解阅读的正确含义与正确思路。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朗读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兴趣的调动。讲解课文内容前,教师需要先行了解课本其中的内容,随后围绕需求设计相应的情境,带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如学习《鲁班造伞》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人知道伞是谁发明的?学生们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甚至有调皮的学生说是一个叫伞的人发明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是将他发明的产品叫作伞。同学们听闻之后哈哈大笑。此时教师可以在此提问,那么大家认识鲁班吗?并引出鲁班的故事。随后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用情境对话的方式要求学生去扮演课文里的鲁班,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鲁班的聪明。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好学生的生字词把握。学生在代入自己的情感以后,立马就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树立朗读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以及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实际上非常突出,教师需要明白这一特点和这一情况,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言行与方式去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先朗读一遍,用自己的朗读方式示范给学生,指导学生,带领学生,帮助学生明白正确的朗读方式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只有这样朗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情感,消化文章的内容。朗读过程中对于文章中情感强烈与高潮的部分应放声高亢或放快节奏,这样才会更加顺利地融入自己的感情。

(四)开展有规律的朗读训练

虽然小学生阅历不丰富,但是小学生最大的优势便是潜力十足。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潜力要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与朗读范围。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时间,用每节课的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台下自行朗读5分钟也行。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将会渐渐得到成长,学生在频繁的朗读活动中对于文章的内涵与知识也将变得更加深刻。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朗读实际上是消化与理解语文知识点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明白语文教育中朗读训练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予以学生合适的指导,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与感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综合提升学生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陈丹.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3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