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叶一菩提,一课一生活

2019-06-11黄金燕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黄金燕

【摘要】生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根源。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注重生活体验生成,让整个语文课堂因学生的体验而升华、因体验而幸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通过具体论述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旨在为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不断深入的课程改革进程,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形式的缺陷与弊端也不断暴露出来,若未在第一时间有效地解决这些教学问题,那么就会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其根本目标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整个课堂呈现出多元化、快节奏和大容量的特征。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弊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学习和老师的教学空间,强化学生的思维感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高中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在长时间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难度性较大。尤其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调动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化氛围中探究语文课程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真正达到增强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紧密联系生活,引入语文知识

在以往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会忽略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枯燥沉闷,难以充分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然而,语文课程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赋予了语文课堂生机与活力。正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雨巷的存在,才有了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正是因为实际生活中的荷塘和月色,才能够让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内心在荷塘月色下逐步变得宁静。从这个角度能够清晰地看出,生活赋予了文学作品较强的生命力和灵动性,而文学作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生活。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地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与语文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知识探究,并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奥林匹克精神》这篇文章时,老师如果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就奥林匹克精神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则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这篇文章的导入环节中,老师可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奥运会运动员作为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心目中的体育英雄。同时,让学生积极思考“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通过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引入语文课堂,能够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语文课堂中,为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妙利用生活素材,积极探究语文课程知识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都被束缚在狭隘的思维空间中。例如,在《老王》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生了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但是却并没有通过老王这个形象去体会“小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品格。这样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内涵的把握,但很少将语文课程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是高中语文课程在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大缺失。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老师可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来探究语文课程知识,借助生活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首先,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老师可充分利用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程知识。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老师如果让学生思考:   “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进入地坛的?”这样难以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悟。但是,如果老师換一个角色向学生提问:“当初你是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地坛的?”让学生以此为方向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等关键词句。同时,让学生谈一谈文本中“我”的状态,思考:“你眼中的地坛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当时的情景,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其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学习语文,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各种工作。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老师可向学生提出:“是什么给了‘我活下去的理由呢?”这样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找到文本中描写地坛的植物和动物,由此引出“珍爱生命”和“怎样活”的问题。

最后,合理地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由于语文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课程中的素材基本上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地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素材,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描写深深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老师可先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和母亲的相处方式,自己的母亲是如何表达对自己的爱。这样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深入体会作者描写的思想情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导,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完全没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样在长时间中则会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失去兴趣,严重影响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化的实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体会到生活的魅力,真正达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际生活中的荷塘月色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幽美景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篇文章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机地联系起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生活事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巧妙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程的知识点,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范丽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以《祝福》一文的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2]解蕾.过有“语文味”的“新生活”——例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6).

[3]黄金健.让现实生活激活传统课堂——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31).

[4]侯天荣.“生活即教育”——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15(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