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2P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2019-06-11李昊
李昊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技术与现代金融之间的创新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乐观,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风险。分析了我国P2P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P2P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P2P金融;运营;风险控制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1-005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724.6;F832.4 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金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P2P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间金融发展,实现了在线高效交易。2007年,我国第一家P2P金融发展平台“拍拍贷”在上海成立。这种高效运营、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渠道。2017年底,我国P2P金融平台总量累计超过5 000家,发展前景良好[1-3]。
随着P2P金融蓬勃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虚假信息、诈骗、非法集资以及平台跑路等情况纷纷涌现,甚至导致社会问题与纠纷。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必须切实分析问题根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1 我国P2P金融现状
P2P金融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借贷业务的在线认证、记账以及清算交割等多种业务流程管理的模式。通常而言,P2P金融一般借贷额度不高,属于无抵押的信用贷款。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以及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炸式发展的局面[4]。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互联网金融市场潛力十分巨大。
如图1所示,2016年5—6月,我国P2P金融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成交指数上涨1.85%,人气指数涨幅超过10%,利率指数上涨1.5%,新增平台293家,累计平台超过1 300家,占全部借款平台的33%。当前我国P2P金融呈现出成交量大、认可度高、规模大以及发展迅速等趋势。
2016年,P2P问题平台主要集中于山东、广东、北京、上海以及福建等地,具体表现为停业、跑路以及提现困难等。
分析发现,问题平台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平台运营资金为融资,且大多数平台均将资金用于项目投资。当平台发生资金链断裂且投资无法短期收回的情况下,诱发资金问题的恶性循环,导致平台破产倒闭。第二,平台风险控制机制较低、坏账率较高、劣质业务占比比较大,为平台资金问题埋下隐患。第三,部分平台属于诈骗平台,通过开展虚假业务操作,诈骗投资人资金。在投资人发现真相之后,携款跑路[5-7]。
2 P2P金融面临的风险
2.1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变,威胁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潜在风险。在P2P金融运营模式中,所有业务操作均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线完成,一旦出现内部程序控制失灵或系统被人恶意操作利用,便极有可能导致虚假借款、非法集资等恶性情况出现。
2.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未按照相关约定正常履行自身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潜在风险。这是当前P2P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由于P2P金融均是互联网在线服务,且无担保、无抵押运营,对信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当前我国尚未建设完善的信用监管评价体系,P2P金融平台难以进行贷后有效监管,使得借贷双方自身信用状况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增大了违约和诈骗的风险[8]。
2.3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失误所造成的企业盈利能力、预期收益和未来收益下降或成本增加的潜在风险。P2P金融平台刚刚起步,平台运营目标不明确,企业运营成本过高,容易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P2P金融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平台处于低盈利、高成本状态,难以长期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营。
3 P2P金融平台风险防范措施
3.1 借款人层面
影响P2P金融平台安全系数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市场的复杂变化下,还会出现非常规的突发情况。一方面,借款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充分了解平台运营模式等相关信息,建立良好且科学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借款人要充分考量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的平台。
3.2 P2P金融行业层面
3.2.1 完善征用管理体系
首先,要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业内部信息共享的征信管理评价标准;其次,要积极促进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深入合作,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再次,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制定信用惩罚机制;最后,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信用建设,有效保障客户的隐私信息安全[9]。
3.2.2 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
P2P金融平台对于借贷双方在平台公共频道所披露的相关信息,应该做好相关审核工作。在存在风险时,要及时进行相关风险披露提示。此外,P2P金融平台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收入和资金风险情况,作出理性的投资选择[10]。
3.2.3 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体系
通过对当前P2P金融平台中的问题平台的调研发现,大多数存在非法集资情况的平台通过在银行或其他机构开设资金归集账户,削弱了对资金使用行为的有效监管。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应当建设专属的P2P平台资金第三方托管服务体系,对资金进行客观、合法、有效地监管。这能极大地规范平台资金使用,防止非法集资等问题出现[11]。
3.3 政府层面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P2P金融平台的监管力度。P2P金融服务属于小微金融服务范围,拥有极强区域性。一旦相关风险扩大化,会造成严重的区域性影响。为此,应将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规范当地P2P金融行业发展。此外,还要建立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信息沟通机制,提升相关监管的地位。
另一方面,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关P2P金融平台的市场准入机制。从资格、经营能力以及资金规模等方面进行审核,在法律层面对P2P金融平台的市场准入进行审查与限制管理。赋予行业规范相关的法律监管权力,将行业发展严格控制在风险可控和符合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需求的范围之内。同时,鼓励P2P金融平台不断创新发展,对平台业务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定期严格检查。明确平台发展性质,严查平台非法集资与诈骗等行为。加强对P2P金融平台的备案管理,从准入到破产退出等全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备案以及后续检查。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P2P金融面临着较大的发展风险与诸多挑战。但总体而言,P2P金融的崛起与发展壮大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壮大的不可逆趋势。P2P金融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事物在发展初期总要经历波折。当前P2P金融平台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社会和行业相关基础配套体系极为缺乏。面临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规范P2P金融行业以促进行业长足、稳定发展是当务之急。
投资者要不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学会加强风险防范,理性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P2P金融产品。P2P金融行業要不断加强行业征信体系的建设,加强平台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管理,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体系。相关部门应将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做好监管工作,规范当地行业发展。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市场准入相关的资格、经营能力以及资金规模的审查与限制管理,赋予行业规范相关的法律监管权力。
参考文献:
[1]张重庆,刘宇杰,梁瑞田,等.基于P2P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8(20):117-118.
[2]王雅琴.基于P2P网贷平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北方经贸,2018(10):98-99.
[3]马正琳.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7.
[4]王淞.金融资产交易所与P2P合作风险亟须关注[J].大庆社会科学,2017(6):116-117.
[5]陈俊超.论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监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6]王怀勇.P2P信贷“去担保化”及其法律思考[J].人大法律评论,2016(3):3-17.
[7]周柯,杜兴盛,陆松新.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P2P网贷创新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4):84-88.
[8]余洁,丁帅骊,邹帅,等.互联网金融下网络融资平台的发展研究——以浙江P2P网贷为例[J].时代金融,2016(36):45-46+48.
[9]方兴.行业协会能够促进P2P网贷健康发展吗[J].当代财经,2018(7):57-68.
[10]鲁贤才.我国互联网P2P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3-25.
[11]张小贤.补充与监管:P2P于传统金融的存在意义[J].2018(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