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2019-06-11袁建成
袁建成
摘 要: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频频爆出财务危机,企业的发展面临了巨大挑战,如何识别应对各类财务风险便成为各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保持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及应对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财务风险管理也随之突显其重要性,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生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显然已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财务风险概念及种类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存在,使其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发生背离,进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按照产生财务风险因素的来源,将企业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分为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前者包括战略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利润分配风险和税务筹划风险等;后者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等。
三、财务风险的成因
(1)管理者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出现重大财务风险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关,一般重大财务决策是由大股东独自裁决的,这就给企业埋下了重大风险隐患,未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对现有财务风险认识分析不足,加大了重大财务风险。
(2)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中小企业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因考虑到成本与效益,但是没有考虑到因财务风险而导致重大损失的后果,而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则出现内部控制制度若有若无的现象,这些企业内控制度是有的或者说是不够完善的,但最终导致其重大风险的是因相关人员执行力不够、监管不到位,往往出现了大股东或者主要负责人一人说了算的局面,最后使得财务风险难以把控。
(3)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欠缺
现在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变化,国家为了大力减轻企业税务负担不时地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无疑对于财務人员来说是个挑战,财务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更新、提升不管是对于其个人执业能力发展还是对中小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4)财务风险分析不足
企业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筹资阶段主要存在偿债风险;投资阶段主要是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问题;资金回收阶段主要问题是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不足,相关赊销政策制定比较随意性;收益分配阶段主要是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只考虑股东既得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利益。
四、财务风险控制及应对
(1)强化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需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管理人员应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战略,在决策时要处理好成本与效率的关系,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把控风险,制定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特别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有效的制衡机制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对传统行政手段进行有效地制约与对抗。建立起内控制度仅仅是第一步,执行该制度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有效的监督环境下强化企业内控的执行力,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专业水平及其胜任能力
企业应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专业知识及其胜任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认真贯彻及执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把控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人员现在不仅要做好记账报税工作,还要对涉及企业风险隐患及时反馈给主要负责人作好防范工作。
(4)科学地分析财务风险,合理地选择应对方案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尽管相关环境的范围广阔,包括社会的,也包括经济的因素,但公司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公司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产业要经过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些阶段以产业销售额增长率曲线的拐点划分,当产业走过它的生命周期时,竞争的性质将会变化。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财务问题,如表1所示大致罗列了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
中小企业根据上述表1出现的财务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财务管理战略,科学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表2根据上述不同财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持续的、不断改善的、动态的管理,中小企业只有认清自身企业现状,再结合外部环境,才能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力争将企业引上健康稳健发展的轨道中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继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94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19
[3]陈可喜.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