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分析

2019-06-11曾玉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中国传统文化高校

曾玉华

摘  要:中国武术蕴含传统文化底蕴,高校武术教学中需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本文分析了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高校武术教学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以期提升高校武术教学质量。就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实际而言,普遍不太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非常有必要审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精髓,发现并改变高校武术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优化策略,从而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问题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192-02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的积淀,可反映出中国不同阶段的政治状况,富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中国武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具有独立体系的运动项目,一直是民众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在传授武术技能的同时,需重视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大学生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同时需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就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实际而言,普遍不太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非常有必要审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精髓,发现并改变高校武术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优化策略,从而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1  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1.1 有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中华武术文化中蘊含着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激励时下的大学生敢于同损害人民利益的恶势力作抗争,民族遭遇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此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注重个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增强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心。

1.2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开展武术教学,在提高大学生武术技能的同时,可有效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鼓舞其斗志,从而培养大学生们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具备敢拼敢闯、永不服输的可贵精神。

1.3 有利于对传统道德礼仪的传承

武德作为传统道德礼仪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参加武术教学活动不仅要遵循公共体育道德,还需遵循伦理规范,此外,武术与其他体育活动不同,该项目与民族道德有密切关系,且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道德规范。

1.4 武术可充分体现修身养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清静淡泊、修身养性、秀外慧中,重视延年益寿,而武术作为现代生活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参与其中,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5 体现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积极向上的美好生活,引导人们热爱生活,而武术的娱乐性和对美的追求可充分体现美学思想,特别是欣赏武术表演能够得到审美享受,因此,学习武术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也是创造美的过程。

2  高校武术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

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很多武术教师是由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都只能把教材要求的武术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自身没有能力掌控教学效果。

2.2 武术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不足

目前的武术教学教材已难以满足大学生对武术知识的需求,教材内容普遍滞后于社会需求,致使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了解不足,现行教材这方面的知识短缺,使得大学生丧失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2.3 场地设备短缺

就高校武术教学实际而言,武术教学场地设备短缺是限制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武术教学实践中只能勉强在室外教学,大学生只能把注意力集中于招式讲解方面,很难触及有关武术文化知识的学习。

3  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

3.1 着重对大学生道德礼仪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得以快速传播,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强有力的冲击,所以,高校开展武术教学中需帮助大学生从意识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对道德礼仪的认识与传承。

3.2 丰富武术教学内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各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可尝试把五步拳、初级剑等相对容易学习的课程引入教学当中,这可以对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3.3 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技击性作为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武术的每个动作均带有攻防含义。武术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散打及套路两种形式。散打作为对抗性项目,着重技击,对抗性较强;而套路则由攻防动作组成,通过逼真的攻防动作从而达到表演艺术效果,可以给人呈现出美的感受。现代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技术方面可遵循攻防规律,把技击寓于散打及套路运动,大学生可以从中培养竞争及拼搏意识,着力提高其防身自卫能力。

3.4 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武术可谓一脉相承,所以,社会各界需支持并关注对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武术学习环境,重点培养武术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广泛利用学校广播、讲座、校刊及海报等途径对武术运动加以宣传和展示,具体包含武术历史、文化、思想等,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武术,推进该项目在高校的迅速发展。

3.5 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这对武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深厚的教学技术功底,同时要对中国武术文化内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作为武术教育工作者需加强对于武术理论方面的学习,并且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向大学生传授技能时,积极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技术教学当中,帮助大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感受到艺术熏染,促使武术人文素质得以提升,以此充分激发大学生的武术学习热情,进而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效果。

4  结语

武术作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演变的过程当中与很多文化互动,使得该项目更具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各高校需通过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中,需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促使大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意坤.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探索[J].武术研究,2016,1(7):61-62,69.

[2] 杨明.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J].学术论坛,2010,33(9):178-182.

[3] 伏静.高校武术教学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56-57.

[4] 向宝国,罗伟伟.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139-142.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中国传统文化高校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