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类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新思路的改革
2019-06-11薛涛
薛涛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变革,计算机素养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尤其是师范类学校培养的主要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才,提高师范类学生计算机素养,对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意义重大。因此,学校要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来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目前师范类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师范;计算机;思维能力;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40-02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模
式还相对落后,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来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也没有能体现出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教学计划。然而在当今智能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步入工作以后,学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进度,还能够有效改善教学质量,适应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趋势。因此,高校要重视起对学生培养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探究一些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改革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目前师范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沿用以往教学模式和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和学校都逐渐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作为智能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我国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使教师很难紧跟知识创新
的潮流,因此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突出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落后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积极性。同时,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无法操作现代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降低了学生的计算
机操作水平,制约了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忽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师范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讲授课程还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程,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计算机思维能力。理论部分包括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都是由教师以讲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上机实践课程,教师也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操作能力都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是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过程。并且很多学校的机房设备配置还很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操作计算机的需求,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课堂中无法使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亲身感受计算机的操作流程,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师范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都是师范类的教育专业,但也有不属于师范类的专业方向,只是师范类专业更加注重对未来从事教
师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够顺利地适应工作、融入工作。因此,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要夯实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但是目前在高校计算机教育方面,教师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从
事计算机教育行业。
二、培养师范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教學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科学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各大高校也在
注重对学生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培养
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高校和教师要针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人格特点来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从而能够
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来胜任工作,尤其是学生毕业
之后,要从事相关计算机教育方面的教学工作,一定会经常用到计算机来辅助课堂教学,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计算机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要能力,没有计
算机思维能力就很难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就很难在计算机学习中循序渐进下去。只有计算机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解决复杂的学习内容,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理论知识只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基础,关键的因素是能否具有面对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可以培养的。因此,高校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通过思维活动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师范类人才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社
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能力也成为当前高校需要改革的重点内容。计算机思维能力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所以在师范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还应该侧重培养
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才是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自身需要探
讨和研究的实际教学需要。
三、培养师范类学生計算机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渠道,更应该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尤其是在师范院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由于计算机课程是一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来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应该转化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所担当的主导角色,顺应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积极地转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象。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棘手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来不断地进行学习,完善自身的教育素质,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中结合新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多接触一些新的科技和计算机技术,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师范院校有些是师范专业也有些不是师范专业,师范相关的专业中,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是从事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中少不了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很多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用到CA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这就需要学生自身要学习好计算机课程,并且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思维能力,以期在工作中更好地使用计算机来完成教学任务。计算机课程与以前的工学学科不同,需要经过很多的实践和操作才能让学生深刻地应用计算机知识。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上机实践操作过程来拓展自身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能力培养
计算机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职计算机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去获得知识。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来制作网页,给学生设置疑问,提问学生“如何设置网页才能达到优秀的网页制作的标准”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地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交流,表达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网页才是最优秀的网页的结论。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用户的眼光和角度出发,积极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重创新培养和实践操作,提高思维能力培养
在计算机上机的实践课上,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想法,学生一旦有什么创新的想法,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去实践。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自己想法的对错,做出总结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去创新和尝试,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之后,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并且详细记录学生出错的根源和原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弥补学习中的不足。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实践操作,在反复的修正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总之,高校必须重视对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
养,并且加大力度去完善相关课程的建设。计算思维能力是学生毕业以后胜任工作的一种重要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应正视当前师范类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培养师范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思路,最后有效地实施
培养师范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教学改革,将计算机思维能力
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实习、工作中顺利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巧玲.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群文天地,2012(2):7-12.
[2]张玉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12(9):55-60.
[3]薛亚.高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9(9):128-136.
[4]陈桂珍.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教与成教,2010(19):156-161.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