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转型期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关系

2019-06-11杨蕾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2期
关键词:程式典范古典舞

杨蕾

[摘           要]  文化转型期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是个充满守成与变革、量变质变、渐进跨越、厚积薄发的过程。相对文化的稳定期,文化转型期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文化多元化、文化共存、文化竞争,文化转型的强烈内需繁荣着文艺创作事业,而舞蹈活动的发展则也会对文化转型起到推进作用。文化转型期的舞蹈活动各个环节都受到内部需求极大程度地丰富并开发新型舞蹈语言,开启舞蹈与其他文化交融并发革命性的影响。

[关    键   词]  文化转型期;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38-02

中国民间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舞蹈艺术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与舞蹈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明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融合演变过程,戏曲舞蹈是以中国古代舞蹈为基础而产生的。戏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的,戏曲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舞蹈艺术的,二者相互吸收、相互借鉴。

中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和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发展与建设入手,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文化转型期戏曲舞蹈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戏曲舞蹈之所以深受喜爱是因为具有审美价值与现实价值,如何在社会转型期让戏曲舞蹈有新的变异出来,以更好地适合人们的新的审美需要,这显得尤为重要。

一、戏曲舞蹈与古典舞表现的异同性

戏曲舞蹈的传统舞蹈形态非常具有代表性,其审美规格、意蕴意旨、形态风韵都具有中国古典艺术的典范性特征。中国古典舞表演在较大程度上继承了戏曲舞蹈典范性的身体动态、典范性的审美追求及表现方式的典范性特点。两者都是通过艺术化、形象化的外部形象特征来表现生活、展现形象、刻画人物和丰富情节的。在五十年代初,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和创新民间舞蹈艺术,从丰富的中国戏曲中提取舞蹈元素,借鉴中国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建立起中国古典舞独特的体系。例如民族舞剧《宝莲灯》《春江花月夜》都是在发展戏曲舞蹈上产生的。

中国古典舞在确定以戏曲武术为基础的同时,贯彻多元吸收的原则,按照自然法则,最大限度地去解放肢体。然而,目前中国古典舞表演典范意义的建构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中国古典舞在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的部分进行学习,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典范性,从而也可以使中国古典舞的舞种特色得到强化。戏曲、武术是建立古典舞训练的基础,但几十年来,教学实践证明古典舞的训练和戏曲、武术的训练也有不同。在舞姿身法方面,戏曲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它具有丰富的舞姿并形成一定程式,但由于受它产生时代和服饰的限制,有些舞姿偏小,难以舒展。古典舞的表演艺术,舞姿求大而舒展及婉转中的修长,因此,戏曲舞蹈并不等同中国古典舞。由于戏曲舞蹈其表现形象的特殊化,戏曲舞蹈应当从古典舞中分离出来,保持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锤炼所形成的具有审美意蕴的范式。

二、戏曲舞蹈发展的系统化

文化转型时期,文化系统发生了诸多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处理文化“一元”和“多元”的关系问题、“普适性”和“民族性”的关系问题同样影响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舞蹈的发展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孕育的元素、素材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有系统地排列。这种系统化在戏曲舞蹈表演中则表现出一种程式化,戏曲舞蹈高度的程式化的背后是高度的系统化。典范性由高度的系统性、完整性支撑。戏曲舞蹈高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通过动作程式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戏曲舞蹈的动作程式具有一定“语法”功能。语法则是一套系统的动作的组合结构和制约关系,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于一种动作体系之中,使这种体系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让戏曲舞蹈的艺术基础具有稳定性,戏曲舞蹈动作程式既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性的内涵,又表现出一定的典范性,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戏曲舞蹈的发展应该重视对程式的关注。

戏曲舞蹈程式化的表演凝结了历史发展中长期累积和完善起来的审美经验,这些审美经验的综合与体现赋予了戏曲舞蹈表演独一无二的美学品格,从而令中国的戏曲古典舞艺术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形态。

首先,戏曲舞蹈作为舞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蕴于整个舞蹈作品表演之中,也是一种典范性意蕴的严谨范式。戏曲舞蹈的动作程式既体现着真实的生活依据,又凝练着鲜明生动的艺术创造。戏曲舞蹈在漫长的发展、衍变、沉淀与积累过程中要形成一套动作程式的表演体系,具有较强的典范性。

其次,戏曲舞蹈中的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样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表演程式。其每个动作及每个动作间的连接程式都是经过时间历练与艺术家精心打磨而成,是他们神奇创造的积淀,也是中国民族性与古典性历史文化精髓的沉淀。戏曲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式作为一种具有定型化的、具有一定规范的舞蹈动作与舞蹈套路,蕴藏着极深的身体文化内涵,体现着极强的民族风格性与古典文化特征。从具体程式的每一个动作形态到每个动作之间的连接,透射的是一种民族文化表达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典范性的代表。

三、戏曲舞蹈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地发展

文化转型期间,对传统文化过于夸张装饰,新型文化形态五花八门,是迷惑文化交融的剧毒。在戏曲舞蹈发展改革中,必须寻找新型解药,为发展道路打气。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和一线的演出过程中深入了解观众,并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调研与他们反复交换意见后认为:戏曲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其生存的土壤,首先戏曲舞蹈受戏曲的限制,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其动作属性多属该交接的剧种。然而各戏曲剧种百花齐放,很难统一定性,因此,本人认为,戏曲舞蹈的发展,应当从地方戏曲入手,就地取材建立;其次,培养年轻观众也是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我们不妨把一部分目光和精力放在培养年轻观众、吸收新时代艺术元素方面。当今的中国,伴随着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都获得飞速发展,文化娱乐、消费的方式异常丰富。年轻的观众是新型舞蹈文化存在、延续的必备土壤,戏曲舞蹈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年轻观众,观众的培养、教育工作是重要使命,至少这也是寻找对策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努力。

四、文化转型期古典舞的学科建设

20世纪50年代,为筹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學校,有一个教学研究组开始从戏曲中整理、研究、编写“中国古典舞”这门课的教材。事实上,“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本身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新文化建设举措之一。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古典舞”都与舞蹈学科建设息息相关,并且是舞蹈教学体系建设的头等大事。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显得更为活跃也更为活泛,激荡着学科思潮交锋也激励着学科内涵拓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新世纪10年代以来,对这一学科的言说、论说乃至界说更是纷至沓来。舞蹈的发展预示着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有形和无形地推动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虽然对经济的发展来说,舞蹈仅仅只是一个载体、一个依托,但是对人们来说,舞蹈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工具。它是取悦上天的重要工具,是祈望来年的重要保证。舞蹈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手足动作,但是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多彩、精神文明的丰富。舞蹈对经济有形的影响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娱乐场合,各种舞会不仅弘扬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古典舞创建之时,我们的目标是要“创建现实主义的舞剧艺术”。因而在路径的选择上就必然“关注中国舞蹈现实主义的传统”。中国古典舞蹈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相对中国的民间戏曲,现在还很年轻,但是它的背景和理想应该遵循党的文艺路线的指导,为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化艺术而努力。

五、结语

世纪之交,文化转型期戏曲舞蹈面临新的挑战。戏曲舞蹈应将自己置身于古典舞之外,看清自己。在面对目前中国古典舞表演风格特征比较杂混、审美定位比较模糊、其典范意义的建构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等困境时,戏曲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式不仅能够给中国古典舞在民族性的发展上提供一些启示意义,在典范性的建构上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中国古典舞表演可以从戏曲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式特点与内涵上进行再挖掘与再学习,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典范意义。转型期间要有过硬的本领,能够及时注意总结和掌握发展的规律、特点,并据此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华平.戏曲舞蹈与古典舞蹈的融合与分离[J].山西师大学报,2005(4).

[2]洪春华.戏曲舞蹈发展浅析[J].时代报告,2011(7).

[3]董超.浅谈戏曲元素在舞蹈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33).

[4]刘黎芹.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程式典范古典舞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数形结合的典范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两装当道
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广汽传祺增程式电动车型首发
戏曲音乐的“程式”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