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湘江战役看国民党军阀内部矛盾

2019-06-11彭石军

新丝路(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央红军

摘 要:湘江血战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战,这是决定长征前途命运之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严密部署了一个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两侧夹击的“铁三角口袋阵”,妄图一举歼灭红军有生力量。虽“法网恢恢”,但疏而有漏,蒋介石、何键、白崇禧为了自身利益,各自打着心中的“如意算盘”,最终各方相互推扯,各自为战,给本是严密的防线露出了100多里的防务“真空”,红军利用有利时机迅速抢渡过江,虽损失惨重,但掩护了大部队胜利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死地的罪恶企图。

关键词:湘江战役;中央军;内部矛盾;中央红军

红军长征是震惊寰宇的伟大壮举,而湘江战役则是这一壮举中令人瞩目的红色惊叹号。中央红军从连续突破国民党第一、第二、三道封锁线之后,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到6万人左右,为了“剿灭”红军,蒋介石利用湘江天险,在兴安、全州、灌阳三地布设了第四道封锁线,打造阻击红军渡过湘江的“铁三角口袋阵”,调动了16个师30余万人,5个航空大队50多架飞机,在湘江东岸构置一个以湘军和桂军两边夹击,中央军和粤军尾追配合的大包围,[1]妄图把红军有生力量消灭在湘江以东。然而,在湘江战役中,我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长征的铁流”突破了湘江取得成功,归其原因,除了红军指战员信仰坚定、不怕疲劳,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复杂矛盾,为我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围堵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蒋介石的追堵围歼部署—— 一箭三雕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2]。这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的口号,其目的不仅要剿灭中共武装,也要消灭地方军阀势力。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红军与湘军、桂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这次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西征,趁这次机会,促使湘军、桂军与中央红军决一死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消灭中央红军,另一方面可以削弱地方军阀势力。他亲自坐镇南昌行营,主持军事会议、拟定追堵围歼方案,从任命的指挥官到部队的调配,无不费尽心机。首先是“追剿”军指挥人选的问题上,任命湘军的何键为“剿总”司令,统帅中央军、粤军、桂军,这样安排其意图明显,则透露他的“一箭三雕”的心机。何键是剿共的急先锋,曾在湖南配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忠实执行蒋介石“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的反共政策,[3]不仅杀害了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惠,朱德夫人陈玉珍,还派人挖了毛氏祖坟,所以何键是地地道道的反共分子,是最想剿灭共产党的。其次,何健与李宗仁、白崇禧相交甚好,早年与白崇禧是拜把子兄弟,如果有必要时,湘军可以入桂作战,不会引起猜疑,蒋介石也趁湘军部队调出时,自己嫡系可以进驻湖南,使何键更容易被掌控。再次,从军力部署方案来看,第四道封锁线的重点设在湘江沿岸的全州、兴安、灌阳之间,组成兴、全、灌“铁三角”地带并扎好口袋,形成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左右并以侧击之势,寄希望湘军、桂军打造两扇不透风的铁门,封锁红军西进,而薜岳的中央军主力置于东安、新宁,只与中央红军后尾保持接触,驱赶而不决战,意在“驱虎吞狼”,把红军逼赶至在湘江东岸预先布下的“口袋阵”,促使红军与湘军、桂军决战,相互消耗实力,最后在“三败俱伤”情况下,蒋介石调动中央军介入,一举而除“红军、湘军、桂军三害”,消灭心腹大患。

二、何键的湘江作战计划——别有心机

“滇军黔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湘军的何键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职业军人,他为人精明狡猾、工于计谋,善于处理各种危机,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为已牟利。他手下湘军数目之大,有3个纵队14个师另5个旅,战斗作风凶悍,战斗力极强,被称为“中国第一军”。为了尽快剿灭红军,何键精心炮制了五路追剿大军对我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把与红军决战的地点放在黄沙河,但實际地点是黄沙何偏北了 100多里,个中原因不免让人疑惑,虽然不能排除他的判断有误外,但最主要的还是有意为之。其一, 在作战布置上,何健从自己利益出发,以保境安民为主,追剿红军次之,甚至拒不执行蒋介石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命令湘军向南推进,接替桂军撤走的防线,如果执行命令,接替全州至兴安的防线,则会削弱湘境零陵至黄沙河封锁的力量,担心红军从道县北直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湘红军势力大增,自已抵抗不住,不是被红军打跨,就是被借机剿共的中央军挤走;其二,何健深知,他这个“追剿总司令”其实就是个虚职,他既指挥不了中央军的蒋岳部,也调动不了桂军的李宗仁、白崇禧部,其实追剿的一切战役部署都是蒋介石、陈诚在南昌行营里居中调度、亲自指挥。当何键命令已到零陵的薛岳部马上接替湘军的零、黄防线,以便湘军伸入兴、全地区时,薛岳以部队追赶中央红军远到而来,将士们非常辛劳为理由而加以拒绝。其三,何键急令第一路军刘建绪部担任黄沙河至全州防线任务,重点在于全州东北;命第二路军追剿司令薛岳担任零陵至黄沙河,主力于东安附近,并让刘建绪与薛岳采取梯次衔接,逐步推进,其用意不言自明,湘军可以入桂接防,但接防的地点是全州,而不是桂地兴安。接防兴安意味着湘境防线力量减弱,如果中央红军突破湘军防线,与贺龙肖克部会合,湖南安全将面临可怕的局势,湘境就永无宁日了。湘军、桂军与中央军为了各自利益,将最后的作战任务相互推来推去,留下了防务全州至兴安的空虚,在湘江线出现了一个硕大的漏洞,这才让中央红军迅速从全州、兴安抢渡湘江,终破阵而出。

三、白崇禧的让路送客方针——防共防蒋

“湘军如虎桂军狼,恶狼还比猛虎强”,说明了桂军民风彪悍,战斗力极强。 蒋介石部署“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东岸的大兵团方案其主要实施还是在桂北,能否消灭中央红军,关键看桂军这头“恶狼”是否全力配合与支持,能否守住湘江防线。如何才能调动桂军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蒋介石为拉拢桂军让其全力以付,他拨付巨额军响给桂军,白崇禧果断回复:遵命在桂北防堵。其实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怕中央红军进入广西,如果中央红军进入广西,凭自己18个团3万左右的兵力,要打赢号称十万大军的红军,几乎不可能,就算不被红军打跨,蒋介石也会以此为理由,进军广西,这时桂军再无力与国民党中央军相抗衡,从而被挤走。从自身军阀性质与自身利益出发,白崇禧在防共上是积极的,在湘桂边境的清水关、永安关、雷口关、龙虎关等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在南宁召开了桂系军政要员以及各区民团指挥官会议,共商防共大计,讨论“防共剿共”的意义与方法,布置兵力堵截,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只等中央红军来闯网。

虽然“剿共”计划周密,但白崇禧心里并不踏实,他深知蒋介石是胸襟狭窄,睚眦必报之人。白崇禧早就多了一个心眼,在他出兵的同时,一面派出飞机空中侦察红军行踪,一面侦察中央军的行动。在得知薜岳的中央军以大包围的形势始终与红军保持两日行程,其主力在新宁、东安一带徘徊不前,顿感疑惑。“智珠在握”的白崇禧立即与桂军参谋长刘斐商量,从桂军自身利益出发,在“有匪有我,无匪无我”的考虑下,拟定了对红军作战的主要方针是“送客”,采取“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策略。在红军入境前,将主力布防在湘桂边境一带,大声造势,摆出与红军决一死战架式,一方面是给中央红军看,想让红军知难而退,不敢进入广西腹地;另一方面是给蒋介石看,为了不让蒋军以追击红军为名而进入广西境内。为防止红军从恭城、富川一带进入广西,白崇禧以此兵力不够及阻止中央红军从恭城龙虎关、贺县等地进入广西为借口,放大进入湘南江华、永明的”敌情”,开放全州、兴安、灌阳等铁三角防线,把原先固守兴安、灌阳的桂军撤至恭城、龙虎关一线,在全州、兴安、灌阳至永安关一线上只留少数兵力把守,并将工事星夜挖去,放红军从龙虎关以北各关通过桂北。这样一来灌阳、全州、兴安100多里的湘江沿岸防线完全敞开,给红军让出了一条通路,这种“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专从红军后卫部队做文章的“送客”方针,为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提供了有利战机,使红军能够越过桂北,经灌阳、全州、兴安间渡过湘江。[4]蒋介石防堵并歼灭紅军于湘江的计划,由于桂蒋之间的互不信任、离心离德,计划还未正式实施就胎死腹中。

总之,蒋介石精心策划、周密布署,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在湘江以东消灭中央红军,可国民党军阀由于内部不团结,貌合神离、各怀心思导致围歼中央红军的阴谋彻底失败。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奋勇抗敌而涅槃重生。俗语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一心才能其力断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党内团结,正确处理与各民族党派的亲密合作,众志成城,团结奋斗,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持续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陈伯江.跨越雄关—长征中的重大战役(之一)[J].新长征,2006(10)61-64

[2]刘家富.攘外必先安内的提出及演变[J].兰台世界,2008(20)57

[3]李涛.湘江血泪[M].北京:长征出版社,2016:125

[4]章易.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湘江突围[J].文史春秋,2004(4)32-34

作者简介:

彭石军(1982--))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桂林市委党校讲师,近期主要研究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长征顺利通过粤北原因再析
对中央红军长征西进云南,巧渡 金沙江两个史实的考证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开展宣传工作的形式、效果及现实启示
中央红军长征在仁怀
浅述川陕苏区青年对策应红军入川长征创造的条件
中共中央落脚陕甘外因略析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再探
最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进军贵州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与变异性
国民党主体视野下的湘江战役